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内部审计与现代内部审计之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内部审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十分成熟。内部审计已成为发达国家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形成,所有企业都面临着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已成为企业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要求。因而,找出我国内部审计与现代内部审计的差距,对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企业管理、协调企业控制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强内部审计、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国有煤炭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需要加强科学管理 ,完善自我约束机制。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 ,也是企业领导驾驭经营工作全局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 ,目前有个别国有煤炭企业在组织机构组建过程中 ,取消了原来审计的独立编制 ,将审计人员编制列入“其他管理部门” ,并且将审计职能限制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上 ,以致内部审计职能丧失独立性和权威性 ,致使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因此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煤炭企业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审计工作 ,这是很值得我们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组建科…  相似文献   

4.
科研机构向企业化转制,将建立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目前,科技体制改革刚刚起步,企业的内部机制还不规范,漏洞较多。因此,越是深化改革,越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企业自我约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深化自我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说,科技体制改革前,需要加强审计监督,那么科技体制改革后,就更需要加强审计监督。因为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之一,科学管理的核心,是建立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刘斌 《化工管理》2004,(12):40-40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内部审计已经形成自己特有的作用。它是现代企业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立道德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是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经营;通过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风险管理,控制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在我国,内部审计在中国内部审计学会的指导下,逐步走上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加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维护财经法纪、促进“双增双节”提高经济效益及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必要性、职能、任务和组织机制等方面内容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正确处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而内部审计是控制环境的一个特殊因素。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 ,它可以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 ,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一般来说 ,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特殊地位 ,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作为本企业最高管理层的代表 ,其主要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有效地履行其管理职责 ,对每个部门或每个分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监控。因此 ,内…  相似文献   

8.
试论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全面地进行资本重组、公司改造、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的是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我们知道,要想在惊涛骇浪般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海洋中搏击取胜,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内在素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协调的职能机构,在现代国有企业中显示着愈来愈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发展空间。笔者在国有企业从事审计工作多年,就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前提、内部审计的职能,结合审计实例进一步分析了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开展审计工作,我国于1984年在单位内部成立了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监督。1985年12月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内部审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国有煤炭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进程中,为了完善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也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  相似文献   

10.
如何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的重要意义 国家审计总署李金华总审计长在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五次理事会议上明确指出:内部审计工作要基本实现以真实性、合规性为导向的财务审计为主,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的全面转型与发展,推进内部审计事业逐步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因此,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是新形势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是微观经济服务宏观经济的有效手段,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随着IT(信息技术)在全球各领域的不断扩展应用,企业的内部控制转变成职能部门、数据处理部门并重,人机相结合的全面、多方位综合控制,而内部审计的目标从防弊向兴利、增值迈进。本文以此为背景,并结合我国2008年以来逐步出台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采用SWOT分析法针对我国现阶段内部审计目标正在转变、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将全面实施、IT环境下内部控制复杂化和内审人员胜任局限的现实,进行内审外包的可行性分析,指出应重点实施构建企业审计目标认识提升战略、制定内外审计互动、融合机制、选择合适的外包形式和机构,最终形成企业价值提升的大战略。  相似文献   

12.
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新领域。本文从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概念出发,分析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特点,简单探讨了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几种模型,分析了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主要程序,最后分析了当前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实施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内部控制失败导致的金融机构风险案件频繁发生,这其中不乏一些国际公认具有先进的内控体系的金融机构。文章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现有的内控系统的评价体系存在盲点,它们大多忽略了内控系统的前提假设对内控建设的重要作用。在考虑内控假设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内控系统的评价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对法国兴业银行在巨亏案爆发之前的内控系统作了评价,来佐证该评价体系的实际应用性。最后对中国金融机构如何构建有效的内控系统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就内部审计工作,作者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工作有待加强,一是要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要设置适应企业特征的内部审计机构;三是要正确处理好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关系;四是要转变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五是要对内部审计进行职业化管理;六是要注重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七是要建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时代趋势影响下,国内市场开始向国际化方向加速迈进,而我国企业也开始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大的挑战和竞争。作为与现代企业制度息息相关的两个重要方面,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都是在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共同目标方向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16.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公司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加强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关企业经营的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归结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本文通过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现状,从而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基于风险的投资内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分析了投资的各种风险,认为员工的素质和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是投资的两个基本控制点,提出了投资内部控制的基本思路和整体框架。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in complex, multi-unit organizations such as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MNC) is not homogeneous throughout the organization, but is systematically differentiated so as to ‘fit’ the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contingencies faced by the different national subsidiaries. Based on a survey of 66 of the largest European and North American MNCs, yielding data on 618 cases of headquarters-subsidiary rela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different contextual conditions faced by the different subsidiaries of the MNC can be meaningfully classified into four generic situations. Furthermore, for each of these situations the exchange relation between the MNC headquarters and the subsidiary is characterized by a ‘fit’ governance structure consisting of a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elements such as 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 formalization of rules and systems, and normative integration of members. Following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these ‘fit’ structures are labeled in this paper as hierarchical, federative, clan and integrative. The multinational is then described as an internally differentiated organization in which each headquarters-subsidiary link corresponds to one or the other of these administrative fo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