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我国国有经济改革的新趋向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曹远征继颁布“九五计划”后,党的十五大又一次提出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决议,根据这一决议,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将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这一重组是以“抓大放小”为手段,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和法律及...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践中,我党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我党提出“坚持有进有退”的方针,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力度面临有待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当务之急是人的问题,即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退出问题怎么办?理论和实践有了一些探索,但系统性的研究很缺乏。2005年2月,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谢茂拾教授的课题研究成果《企业人力资源制度创新——国有企业职工身份退出与就业制度变革研究》(2003年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时地适应了这一需要,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就业制度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总览该著作的内容,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3.
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国有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方针已被经济界广泛接受。“十六大”报告在总结我国近五年改革发展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更加明确地指出:“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经济改革正进入攻坚阶段,其中关键就是国有经济的振兴和调整。如何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经济存在的深层次体制和机制问题,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我认为还是要解决对国有经济的认识问题。换句话说,目前我们对国有经济的认识,在相当程度上还仍然停留在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里面,还没有完全用现代市场经济思维树立对国有经济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5.
国有经济体制的改革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有经济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有些经济学家提出,国有经济与市场体制是天生不相容的,提出要想把国有经济搞好,就必须使国有经济全面地退出竞争性领域。本对这种“退出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笔认为,国有经济应该而且也可以与市场经济相容,关键是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向。本认为,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完全的市场化,并且  相似文献   

6.
陈琪 《经济师》2000,(9):38-39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成败的关键。今年是国有企业扭亏为盈 ,走出困境的最后一年 ,如何认识和把握国有企业的命运和国有经济的地位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显得特别重要。在市场竞争领域中 ,决不能忽视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一、正确把握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 ,人们把国有企业的定位和国有经济的定位混同 ,从而常常把国有企业的弊端归罪到国有经济身上 ,要求国有经济退出“市场竞争领域”。其实 ,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是两个相联又不同的经济概念。前者是指国有经济的微观经济形式 ,是财产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整体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改革思路已经逐渐清晰。本文试图在国有经济应该退出的领域,探讨国有经济战略退出与发展民营经济并举的改革思路,将“国有经济的战略退出”和“民营经济发展”相嫁接。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国有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这主要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调整,同时也要相应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时期北京加快国有经济调整和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明确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要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贯彻市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研究制定好国有经济布局“十一五”规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在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过程中应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就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进一步的结构调整,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了基本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必须依托企业股权的转让,即通过调整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比例来实现。也就是说,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必须在国有企业产权清晰化的基础上,以实现流动性为手段,这一过程中,国有经济在企业所有权和股权上的逐步淡出,企业资产在使用价值形态和价值形态上实现相互转换是最有意义的。一、启动民间投资,使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11.
结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部门发展转型的背景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我国金融政策的取向。得出结论 :渐进转轨中我国金融政策以对国有经济部门的金融支持为基调 ,沿“财政—银行—证券”的路径变迁 ,是各利益主体以其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博弈均衡结果。最后对现实中纷繁复杂的改革困境提出一些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学术界就国有经济如何进行战略性调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些同志主张优进劣退,而流行观点则要求国有经济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虽然国务院领导同志已经表态“国退民进”不符合中央的方针,千万不能刮这个风,但理论上的严重分歧依然存在。学术界的分歧,涉及国有经济能否与市场经济结合这一根本性的问题。流行观点之所以主张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全面退出,就是因为它认为国有经济难以与市场经济结合,不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认为,我们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探索把国有经济转变为新型的市场经济,从而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应是优进…  相似文献   

13.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举措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国有经济整体效益不佳的重要原因,其一是国有制无所不包的布局,使相当一部分的国有经济进入了一些本来就不需要进人又不可能占优势的行业;其二是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确立,国家拥有的资本金越来越不足以支撑巨大的国有经济“盘子”。为此,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一方面要收缩国有资本的战线,  相似文献   

14.
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有经济实施战略性调整,不仅是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国有经济调控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必要条件。从哪些方面进行调整呢?首先应就国有经济重点发展的领域进行科学的界定;其次是国有经济需要进入的领域应以新建国有企业、并购和直接注资等三种方式进行调整和加快发展;再次就是要建立起国有经济“进入退出”的市场化微观基础-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和强大的资本市场融资、转制和资产重组功能;第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规范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最后还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国有经济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在我国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中,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中心环节。1999年,中央召开了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定。这表明目前国企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为了打好国企改革的攻坚战,必须有效地解决一些难以回避的长期积累的深层矛盾。二、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目前国有经济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国有经济战线太长,产业布局面面俱到,资源配置重点不突出;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规模不经济,地区产业结构(甚至企业的产业结构)趋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资产利用率低,固化严重,重组障碍重重等等。据统计,全国约30…  相似文献   

16.
尽管我国国有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包括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仍然对国有经济的一些基本问题存在困惑。为澄清对国有经济的模糊认识,笔者通过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及"国进民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本文的主要观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市场化改革取向决定了现阶段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也不能将国有经济全部从竞争领域中退出,实行私有化。我国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具有弥补市场失灵、发展经济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功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决定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国有经济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转变为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在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进程中,国有经济的进与退要由国有经济的功能决定,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定位及调整思路席春迎一、我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现状及评价改革以来,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动,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国有经济的产业分布和世界各国国有经济产业分布的一般规律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经济的...  相似文献   

18.
周克任 《生产力研究》2000,(4):81-83,93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改组极有可能成为未来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因此加强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改组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概括了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改组的基本含意和要求 ,总结了以往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与改组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了进一步调整和改组国有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谢地  李世朗 《经济纵横》2003,(11):41-44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公共生产和服务部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非国有化偏好”现象,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关于公共生产和服务部门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认识问题。本文对这一现象及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我国城市公交行业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克任 《财经研究》2001,27(1):23-29
从搞活整个国民经济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角度来考虑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是20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经验,以此来看,目前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的根本问题并非是人们常说的政企不分,机制不灵,管理不善,负债率高,社会负担重等浅层次的体制和具体政策问题,而是总规模偏大和内生的制度缺陷,因而未来国有经济改革的政策应当是,通过部分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适度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气有制结构,改革长期实行的“一级所有,分级管理”的旧的国有制模式,建立分级所有,一级管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