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08年8月15日,记者乘坐2128次列车,从西安出发,首次踏上了前往地震灾区的采访之路。在灾区的12个日日夜夜里,记者耳闻目睹,强烈感受到灾区群众的坚强与勇敢。特别是亲眼看到灾区群众在重大灾难之后,在各级政府的精心安排下,人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板房住、有病能及时医治,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感到无比欣慰。尤其是在灾区的田垅上、河滩头、公路旁,到处可见群众搭建的过渡安置房和正在建设的永久性住宅。180多万受灾农户不等不靠,依靠勤劳双手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2.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甘肃省委、省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与兄弟省份灾区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势磅礴的时代壮歌,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遭遇了震惊中外的8级强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举国响应,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行动,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抗震浩歌。在震后百日前夕,以倾力关注川陕甘灾后重建为使命的《西部大开发》杂志特派记者赶赴四川、陕西、甘肃的部分重灾区,实地感受灾区群众在当地政府领导下,面对灾难坚强不屈,积极开展灾后重建的诸多感人场面。这是来自灾区的真实记录,更有灾区群众的真实声音。  相似文献   

4.
灾区乡村干部全身心的付出。就是为了让群众找到更加坚强的“主心骨”。看到明天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遭遇了震惊中外的8级强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举国响应,开展了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行动,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抗震浩歌。在震后百日前夕,以倾力关注川陕甘灾后重建为使命的《西部大开发》杂志特派记者赴四川、陕西、甘肃的部分重灾区,实地感受灾区群众在当地政府领导下,面对灾难坚强不屈,积极开展灾后重建的诸多感人场面。这是来自灾区的真实记录,更有灾区群众的真实声音。  相似文献   

6.
张筠 《中国西部》2013,(15):28-29
一场地震,于国于家于地震灾区的每一个人都是巨大的灾难。灾难中,我们失去的太多;灾难中,我们也懂得更多;灾难中,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也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行进在地震灾区,走进灾区孩子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读到了坚忍与坚强,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和力量。灾区的孩子  相似文献   

7.
汶川大地震,灾区人民房子垮了,亲人没了,身体伤了,财产光了。有的家庭是损失惨重,有的家庭是灭顶之灾。在一般人的想象中,遭受这样的打击,灾民们即使不是怨天尤人、呼天抢地,也应该是神情悲痛,郁郁寡欢。但是,在许多报道中,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却是充满信心地镇定和从容,充满生机地坚强和勇敢。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这是灾区重建的信心保证、这是中国崛起的精神底蕴!  相似文献   

8.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短短两年时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重大成果,做到了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灾区恢复重建力度之大、进度之快、效果之好、变化之巨,创造了从废墟中崛起的人间奇迹。灾区人民群众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对口支援省份的倾力援建、无私奉献,更让我们见证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短短两年时间,"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重大成果,做到了"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灾区恢复重建力度之大、进度之快、效果之好、变化之巨,创造了从废墟中崛起的人间奇迹。灾区人民群众的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对口支援省份的倾力援建、无私奉献,更让我们见证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今日重庆》2008,(6):30-33
地震灾区,满目疮痍。但虚墟中,一个个坚强的身影在奋力施救,一股股不屈的力量鼓舞着斗志!灾难面前,是他们,十万人民子弟兵,亲时代最可爱的人,给灾区人民送去了希望。  相似文献   

11.
蔡春丽 《今日重庆》2008,(6):110-111
在四川江油、都江堰等大地震灾区的主要道路旁,有一种最温暖、最动人的画面每天都在出现:一口口大铁锅一字排开,炊烟袅袅。“粥棚”前,灾区群众排成长长的队伍,领取来自重庆厨师亲手烹制的“生命之粥”。 热腾腾的“生命之粥”,挽救的是灾区人民饥饿的生命,让灾区人民感受到的是特殊时刻重庆人民对他们的手足深情。  相似文献   

12.
5月22日,民政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对口支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提供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所、解决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协助灾区恢复重建、协助灾区恢复和发展经济,提供经济合作、技术指导等。  相似文献   

13.
在四川安县永安镇的北川灾区群众第三安置点,搭建了269顶帐篷,预计安置灾区群众1600余人。截至2008年6月26日,已入住北川旋平乡灾区群众和北川赴外省治伤归来的人员共688人。笔者从  相似文献   

14.
灾区群众有尊严地活着;哀悼日,悲伤与信心同在;志愿者源源不断帮助抗灾;灾区人民依然亲切慷慨;地震中更显和谐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快讯》2008,(19):11-11
灾区群众有尊严地活着;哀悼日,悲伤与信心同在;志愿者源源不断帮助抗灾;灾区人民依然亲切慷慨;地震中更显和谐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2011,(5):12-12
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有序推进。至13日,灾区已搭建近9000顶帐篷,可解决5.3万受灾群众的住宿,加上其他临时住所,需要安置的受灾群众已经全音断导到安置,灾区群众的吃、喝、穿、住、医等问题均得到基本保障,灾区社会秩序良好。  相似文献   

17.
周永珩 《中国西部》2013,(13):68-69
中国卫生部宫员表示,对四川地震灾区幸存者进行的心理救助和心理干预治疗将长期进行,以使更多人能早目摆脱地震灾害的阴影,开始新生活。灾后心理援助就是用心理学工作者眼光,站在灾区群众的角度,发现灾区群众最急迫的需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经过五年的心理援助,灾区群众的心理重塑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似文献   

18.
受今年台风“摩羯”“温比亚”叠加影响,潍坊寿光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部分通信基站退服,严重影响灾区群众正常通讯需求,通信保障工作也面临巨大挑战。灾区群众有所急,山东移动有所应。“不能没有信号,确保灾区群众能打出电话!”连日来,山东移动人时刻坚守灾区一线,他们不畏暴雨山洪,日夜兼程抢修,用实际行动兑现对灾区群众的承诺,践行着驻鲁央企的社会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卫生部官员表示,对四川地震灾区幸存者进行的心理救助和心理干预治疗将长期进行,以使更多人能早日摆脱地震灾害的阴影,开始新生活。灾后心理援助就是用心理学工作者眼光,站在灾区群众的角度,发现灾区群众最急迫的需要,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经过五年的心理援助,灾区群众的心理重塑取得了一定成果。北川"可乐男孩"地震致残后选择了创业,  相似文献   

20.
5月22日,民政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对口支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提供受灾群众的临时住所、解决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协助灾区恢复重建、协助灾区恢复和发展经济,提供经济合作、技术指导等。对四川灾区,确定由北京等21个省份分别对口支持四川省的一个重灾县。民政部对甘肃和陕西灾区的对口支援也做了详细安排。确定北京、天津在对口支援四川有关重灾县的同时,北京还要对口支援甘肃的陇南市,天津对口支援甘南市。未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贵州、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六省(区、兵团)接收的捐赠款物重点用于支持陕西灾区受灾群众生活安排和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