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对于跨国公司来说,虽然其资本流动经常发生在处于不同国家的集团内部各分支机构之间,但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跨国公司为了降低集团融资成本和加强内部的财务管理,通常在集团内部进行资金的融通。也就是说,跨国公司不仅存在贸易内部化的倾向,而且存在融资内部化的倾向。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内部的资金融通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内部资金融通的有效管理,跨国公司可以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冗余;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将集团内部留存的资金余额控制在最低水平,可以将闲置资金合理投资于全球不同市场,提高资金的收益,同时控制汇率风险,实现整个集团资金留存和运用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的进入战略一直是跨国公司理论和实践关注的重要课题。交易成本和内部化理论解释了跨国公司在海外利用代理商与建立销售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本文应用交易成本的理论,采用多案例的方法对朗讯、三星和华为三个跨国通讯制造商进行分析。我们重点研究跨国公司在开发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其内部化成本与海外市场的开拓能力,以及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内部化成本,主要是市场和运营的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海外战略和绩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结合的趋势愈发明显。鉴于此,理论界不少学者也作出种种尝试,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合起来,建立一个国际生产的一般理论,以统一解释企业的国际生产活动。以交易费用为基础的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公司与一般的企业在性质上并无二异,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生产活动是为了其利润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跨国公司根据交易费用的大小选择国际生产的不同方式。因此,内部化理论能够作为国际生产的一般理论回答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生产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显重要,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相结合的趋势愈发明显.鉴于此,理论界不少学者也作出种种尝试,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将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合起来,建立一个国际生产的一般理论,以统一解释企业的国际生产活动.以交易费用为基础的内部化理论认为跨国公司与一般的企业在性质上并无二异,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生产活动是为了其利润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跨国公司根据交易费用的大小选择国际生产的不同方式.因此,内部化理论能够作为国际生产的一般理论回答跨国公司进行国际生产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产业内贸易在国际贸易实践与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性都在不断增强,而跨国公司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进程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本文研究跨国公司作用于产业内贸易的机制,旨在结合中国实际,为中国更好的通过制定和改进跨国公司战略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外直接投资是跨国公司构筑国际生产体系的必然结果,也是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获取全球化收益的重要途径之一.为追求全球范围内利润的最大化,维护和巩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跨国公司产业价值链在其国际化过程中实行市场内部化的趋势日盛.在我国具体表现为外资经济的"当地成分"偏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存在显著的"进口依赖".外资经济市场内部化,必然阻断了外商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联系,导致外资经济发展拉动本土经济的作用减弱,同时弱化了外商直接投资外部正效应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跨国公司理论是以市场完全为基础的。然而,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以市场不完全性为基石。本试图在市场不完全性条件下对现代跨国公司理论中相继出现的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综合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3,(4):20-23
过度碳排放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从而使气候变化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碳排放问题是环境与贸易冲突在气候与经济领域中的体现。从经济学视角看,碳排放是一个外部性问题,碳交易和碳关税等碳排放内部化措施在抑制碳排放和改善全球福利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却具有消极影响。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碳排放外部性、内部化措施及其经济贸易效应,并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黎富兵 《会计之友》2012,(22):41-43
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纠正市场失灵,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经济学分析基础上,论述了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投资调节效应、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效应、促进企业目标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效应、促进世界贸易一体化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效应、对环境外部性的纠偏效应和可持续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辉 《企业经济》2005,3(4):70-7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发展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日益呈现出巨大的重要性,目前,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高达全球贸易额的1/3,已成为世界经济活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本文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含义入手,分析跨国公司进行内部贸易的特点、利益、计量及其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隋敏  赵学强 《价值工程》2004,23(6):108-110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管理当局追求其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过程。由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须从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的涵义与特征入手,对其惯用的手法和防治的对策进行阐述与分析,提出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盈余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准则。  相似文献   

12.
资源性跨国公司的财务治理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先耀  韩飞 《价值工程》2006,25(10):135-138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理论为基础,对资源性跨国公司的财务治理中相关的利益主体进行了分析。由此得出资源性跨国公司应当采取财务相机治理机制,合理配置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财权,对财务相机治理机制的内容和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产业内贸易的测量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内贸易可以分为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文章应用克鲁勃和洛德提出的GLIIT指数,对我国自1992年到2003年总产业内贸易、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跨国家、跨行业的计算。文章中的行业划分主要依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第三版(SITC,Rev.3)的划分。计算结果发现不论是跨国家还是跨行业产业内贸易,我国主要是垂直产业内贸易,平均占到总产业内贸易的70%以上;另外我国跨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总体有上升趋势,波动比较小,但跨行业产业内贸易波动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Digital technology is profoundly changing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pattern, and digital service trad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ransnational knowledge spillover.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service trad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31 countries from 2005 to 2020,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service trade significantly promot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digital service trade can 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four mechanisms: increasing income incentives, accelerating knowledge spillover, triggering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promoting financial deepening. The results of panel threshold model show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aging can lead to regime changes in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digital service trade.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of heterogeneity test show tha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 capita income, industrialization, and economic freedom, influence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digital service trade. Our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ing an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system based on digital service trade.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我国国有外贸公司对外贸易活动中的三种典型贸易方式基础上,从供应链结构角度分析了国有外贸公司的地位,提出了现时环境下运营的国有外贸公司传统上取得利润的支撑资源,已经随着外贸环境的改变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丧失或大大削弱。论述了国有外贸公司特型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feasibility and antecedents of worker commitment to company and union at an automobile plant in Korea. It utilized a sample of 331 workers at the plant who were implementing new management techniques, e.g.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lean production. The plant had a long history of adversarial industrial relations, and its workforce was organized by the Korean Con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a union organization known for its militancy. The study found little evidence of workers' dual commitment to the company and the trade union, but instead discovered a competing commitment between company and trade union. Furthermore, company and union commitment were predicated on different factors, with workers' positive perceptions of the industrial relations climate positively affecting commitment to their company and negatively affecting commitment to their union. The findings were mo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at other workplaces with an adversarial industrial relations climate rather than those with a co-operative one.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外贸公司在进出口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风险预警问题,结合公司内外风险因素,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方法,文章建立了外贸公司经营预警灰色多层次评价模型,并应用于企业实例之中。  相似文献   

18.
在今天这个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如今,有效的知识转移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只有通过组织间的知识转移,才能推动组织对知识进行高效管理,实现组织的经济与竞争价值。本研究将基于企业社会资本理论中的关系维度,研究跨国母子公司间形成的关系维度对内部知识转移绩效的作用机制,从而来探索母子公司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内部关系维度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胡恺涛 《物流技术》2005,(10):317-320
首先对证券交易信息系统的特性进行了阐述,介绍了证券公司交易系统的主要模式。现行的证券交易系统主要分为两类:以单营业部为基础的独立式交易系统和以中心营业部为基础的集中式交易系统。两种不同特性的交易系统又决定了不同的证券交易运行模式,文章的重点在于对不同的交易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找出能适应证券公司发展的、行之有效的交易模式。最终的结论是集中式交易模式是适应市场发展和公司经营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20.
One of the few industrial areas where extensive transnational bargaining has occurred is th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trad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rogress made by the ITF in organising workers aboard ships plying 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analyses the problems and future prospects for collective bargai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