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书杰 《魅力中国》2013,(20):118-118
摘要:在当代钧瓷设计制作不断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中国钧瓷传统造型太多的涵盖了钧瓷的各个领域,可见传统钧瓷造型对现代钧瓷雕塑设计师的影响,而随着西方雕塑的进入.在取代中国传统雕塑的同时,随着人们追求的不断提高与审美的国际化,而西方雕塑的进入与发展由南向北逐渐的也对钧瓷的造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钧瓷雕塑艺术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渐渐的雕塑越来越多的进入了钧瓷造型审美领域.使传统的钧瓷造型与现代的雕塑完美的融入在一起.为钧瓷注入新的血液,使钧瓷的发展充满了活力与希望,促使钧瓷的未来能够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2.
张冕 《魅力中国》2014,(19):140-140
纵观历史,“雕塑始终没有成为一门具有审美自觉的艺术,它只是工匠们的‘皂隶之事’。”正因如此造成了我们传统雕塑的发展缓慢。但二十世纪以后,中国的雕塑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期。“二十世纪的雕塑形式语言大大地突破了十九世纪以前的雕塑。多样地、开放地、立体化多层次地表达着人类日益复杂的情感内容。’而我们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近现代的雕塑形式上并没能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系统。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道(重“神”轻“形”)、舞(气韵流动)、空白(虚实相生)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与雕塑在意境中的审美融合.认为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意象”思维与写意手法以及崇尚意境的审美追求,既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也不同于“抽象”思维,而是出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画在观察事物、塑造形象和表现手法上,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同样也是雕塑艺术的灵魂,可以说在“尚意”这一点上,中国画与雕塑达到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4.
当人类对审美开始认知的时候,雕塑艺术就已经在古典文明中发挥了"功用"。因为我们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两种需求,一种是物质上的,一种是精神上的。乍听起来,有点象我们近年常提起的"两个文明"。我们在仰韶文化遗址、河姆渡文化遗址、周口店遗址等多处遗址中的发现表明,雕刻艺术在第三纪末期,就已经形成了简单的艺术形式,并且在向完密和实用的方向发展着。直到新石器的中期,我国的传统雕塑已经进入到雏型期,所构成的美的韵味已然趋向成熟。这就说明我们的祖先对于美的意识并不仅仅限于实用,他们已经在和美化、装饰链接起来。希腊雕塑,一直是被视为社会文化的上层建筑。雕塑对于希腊决不仅仅是艺术,而是他们现实生活不可或缺部分,是内在需要。所以希腊人的雕塑一度形成了发达兴盛的体系,而我们的传统雕塑却一直处在与它相反位置,难以获得当权者和文人重视。如此一来,我们的雕塑在传统上就失去了应有地位,就没能够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形成理论,而只靠工匠们跟着图画的形式模仿制作,失去了雕塑本身独特的创造力与表现语言。  相似文献   

5.
公共雕塑的新发展,成为城市环境艺术的组成部分.在大众文化与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雕塑艺术由空间艺术向环境艺术的实质性转变,公共雕塑如何保持民族的独特性,体现时代精神,更好的营造理想的环境艺术,都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徐春 《西部论丛》2010,(4):86-91
真的很难想象竟然是在这里诞生了令世界叹为观止的热贡雕塑艺术——(德)佐尔茨 德国艺术评论家佐尔茨,在热贡进行了认真研究,他深深叹服:“这里的雕塑艺术,用料考究、形制规范、艺术表现手法特别细腻,如此之多的精致作品,集中在这一个地区,就全球范围而言,是一大奇迹!……”  相似文献   

7.
商万峰 《魅力中国》2011,(21):109-109
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哲学与宗教,都不同于古代希腊。中国远古时期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艺术天才,并且同样也形成传统,影响深远。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品发展出以装饰功能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中国有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艺术的特殊性。综合上述分析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作品特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陈忠和 《魅力中国》2013,(20):98-98
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充实,精神文明也日益的提升,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雕塑也不断地涌现出新颖的作品。装饰雕塑也在不断的进步,笔者在此文中阐述了自己对装饰雕塑的认识和想法,全文论述了装饰雕塑的基本概念、装饰雕塑的表现种类、装饰雕塑的表现形式、装饰雕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装饰雕塑的艺术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道(重"神"轻"形")、舞(气韵流动)、空白(虚实相生)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与雕塑在意境中的审美融合。认为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意象"思维与写意手法以及崇尚意境的审美追求,既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也不同于"抽象"思维,而是处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画在观察事物、塑造形象和表现手法上,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同样也是雕塑艺术的灵魂,可以说在"尚意"这一点上,中国画与雕塑达到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0.
人类息息生存的空间,迫切需要优美的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共同追求。人们不仅从生态平衡角度更从心理上致力竞选一个能体现表达精神的优美环境,雕塑就是这个环境的旋律。现代环境雕塑以其千姿百态的造型和审美的多样性,加之利用结合现代高科技、材料的加工手段与现代环境意识紧密结合,给我们现代生活空间增添了生命的活力和无穷的魅力。环境雕塑和城市景观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环境雕塑是整体环境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张冕 《魅力中国》2014,(19):125-125
虽然就世界范围来说“写实主义雕塑传统,在20世纪遭到现代主义的激烈冲击。就现代雕塑的整体格局而言,它失去了以往一统天下的主导地位,仅仅作为多元构成的一部分或一种手法。但是,它不仅从未中断,还通过深刻的价值调整不断向前推进。”。不可否认的是,二十世纪以来,我国具象写实雕塑已达到了相对较高的水平。然而,二十世纪末,随着经济一体化,政治多级化,文化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思潮涌人我国,同时科技的进步,各种新鲜事物的出现都对我国的具象写实雕塑进行着冲击。  相似文献   

12.
6.23是国际奥林匹克日,而今年奥林匹克恰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10周年,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大型公益活动——“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大赛”在北京王府井开始了第一站的全国巡展。雕塑推进人文奥运走进公众、走向国际的序幕由此拉开。  相似文献   

13.
现代西方艺术精彩纷呈,风格流派繁多,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现代西方艺术的由来及其发展总体上体现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写实--写意--写实,突出主题--突出形式--突出主题,复杂--简单--复杂.在对这个过程进行考查当中,将风格与观念结合,尤其注意观念的嬗变,是艺术研究的一个基本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雕塑以其饱含的艺术美学特质为广场在城市中发挥其景观艺术空间功能起着重要作用。雕塑的参与无疑使这些强调功能性的广场空间更具人情味,帮助它们摆脱纯功能主义的冰冷形象,同时给广场景观环境开拓了优质的发展空间。本文将雕塑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元素,一种素材,用严谨的科学态度,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以其独特的审美个性结合当今人们关注的广场景观环境艺术之需要,展现雕塑的美学特征。重点从雕塑的审美特征观结合广场空间角度分析和揭示雕塑的独特魅力,论文试图以各种美学表现手法对雕塑在广场空间中的美学特征进行一定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于春水 《走向世界》2014,(27):78-79
活体雕塑是行为艺术中的一种活雕塑街头表演时尚艺术,起源于西方国家,通过真人涂绘,达到雕塑的逼真效果,同时再配以丰富的肢体语言,向人们展示最真实最具有意义的行为艺术内涵。活体雕塑也是目前国内商业会议广告促销活动中深受欢迎的表演形式。五一节期间,我见到几组风格各异的这种形式的表演。一进塔山风景区,大老远就看见几组金色、银色及青铜质感强烈的雕塑分别立在风景区内,不时见到游客与这些"雕塑"合影。  相似文献   

16.
李燕 《魅力中国》2014,(25):94-94
陶瓷雕塑是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从现有的考古资料来看,早在汉代陶瓷雕塑变成为了古人装饰与墓葬的重要器具之一。而到了唐宋时期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本文基于以出土的汉唐陶瓷作品对其分类以及艺术价值进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与分析能够为后续的考古与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张扬 《新西部(上)》2012,(12):106-106
本文分析了“阴阳之道”这一艺术辩证形式所具有的艺术认识、构造和表现等方面的意义..指出中国艺术中的艺术辩证法思想,极大地扩展了艺术的审美空间,使鉴赏者的想象力获得了一种审美的自由。因此,我们在对中国艺术形式进行审美鉴赏的过程中,应综合把握艺术的辩证法意蕴,挖掘出艺术所具有的全部审美信息,全面把握艺术美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安园园 《魅力中国》2011,(4):247-247
作为东西方雕塑艺术史上两座写实主义高峰的秦俑雕塑和古希腊雕塑,它们以其迥异的风格,在带给人们美感享受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无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桂鑫 《魅力中国》2010,(6):311-311
从原始时期最质朴的有形石器到殷商鼎盛时期的各种厚重的青铜礼器;从举世闻名的古希腊神庙柱式到真人等大的各类人神群雕;从旱前众多宗教场所中的膜拜喻偶到20世纪50年代后,摩尔的关于宇宙的思考雕塑系列。而到了现在,随处可见的雕塑散落在我们生活的四周,不难发现,雕塑文化正在现代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对“国家干预与反干许”主线论的质疑从“凯恩斯革命”到“凯恩斯革命”的“再革命”(供给学派革命、理性预期革命),西方经济学在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西方经济由危机到革命、创新,再经过新的危机到新的革命和新的创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尽管现在西方经济学尚未形成一个象凯恩斯主义那样的结构完整、严谨的新理论体系,但这毕竟已不是过于遥远的事情了。那么,战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主线是什么呢?我国理论家长期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战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主线是“国家干预与反干预”,具体表现为“凯恩斯主义与反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抗争”。目前,我国几乎所有的西方经济学专著、教科书都是按这一主线来安排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