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基于2007—2017年专利密集型产业面板数据,运用GML指数模型测度专利密集型产业8个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较高,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相比,“波特假说”初步显现;总体上,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不同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和动态趋势不尽相同;整体行业、强专利密集型行业和弱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差距仍然较大,整体行业与强专利密集型行业趋向共同稳态和自身稳态收敛,弱专利密集型行业仅趋向自身稳态收敛;行业集中度、行业规模对行业整体和弱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作用,研发投入对强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综合技术服务业作为科技服务业的代表,利用1997—2007年江苏省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基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析了此期间江苏省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产业地位演变。结果显示:江苏省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较大且呈上升趋势,该产业对拉动江苏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其感应度系数较小且呈下降态势,江苏经济增长对其拉动作用较弱;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在江苏省第三产业中的名次都很靠前且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3.
<正> 产业关联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种经济联系。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从产业关联角度对各部门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将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从我省1987年投入产出表有关系数的感应度和影响力等不同角度可以着出我省的产业关联有以下特点: 一、从感应度角度看——原材料、能源、农业以及运输部门的需求感应程度最高,即感应度系数最大。感应度系数是反映当各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包括消费、积累、调给省外及出口的产品)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即需要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生产而提供的产值  相似文献   

4.
新常态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攻坚阶段,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保障经济持续中高速增长的关键.根据多年投入产出表,利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诱发系数等分析,发现我国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工业发展正在由原料和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金融业作用迅速提高;利用动态归因矩阵模型,分析发现2002-2007和2007-2012时期需求拉动增强型的产品部门,由机械制造业、化学工业等第二产业逐渐转向商务租赁服务业、金融业等第三产业.同时,发现制造业生产效率不高、高技术产业发挥作用缓慢、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影响力低且不敏感、消费需求拉动不足且城乡新消费热点存在差异等问题.因此,按照“有效顺序”发展原则,提出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大力发展旅游业、引导居民消费转移等对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关联的我国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成长和产业间关系协调,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缓慢地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而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各产业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则首当其冲.本文运用产业关联分析方法,从实证的角度(利用2001年和2008年我国沪市上市公司行业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各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区分产业关联类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关联特征,揭示产业结构的变迁趋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从产业指引政策、退市及主营业务转型三方面分析其对上市公司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态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法,根据2003—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估算出三大区域9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结果表明,先发省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年度技术进步指数在下滑,效率变化指数呈现不变或上升趋势,产业集群优势开始呈现,并提出进一步发展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投资应瞄准高关联度行业。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经济技术联系,从而表现为产业关联程度。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两个反映产业关联度的系数。从感应度角度看,供不应求时,应优先发展感应度系数大的行业。感应度系数反应的是,当每个部门均生产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某一个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感应度系数大于1,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社会平均感应水平(即各部门所受感应的平均值),感应度系数越大,表示该部门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越大。经济增长加快时,感应度系数大的部…  相似文献   

8.
产业用水增长质量评价应该耦合水资源约束、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结构变动等因素。在构建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产业用水变化的全要素分解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经济学中的边际思想,计算了1997—2007年中国各地区产业用水规模边际、技术边际与结构边际,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异分析。然后计算出中国各地区1997—2007年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指数,以此来评价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状况。最后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空间关联模式。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产业用水增长质量总体和局部都呈现提高的态势,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吻合,产业用水增长质量的空间自相关显著,区域空间差异明显,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利用四川省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并运用投入产出分析工具,从实证的角度分析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系数、各部门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剖析了四川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关联程度,揭示了对经济影响较大的产业和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系数较大的产业,并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新驱动战略是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高技术产业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的核心产业,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北京市为例,利用北京市1997、2002、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表,对4个典型高技术产业的投入结构、产业关联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引入修正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归纳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驱动模式:人力资本驱动特征日益显著;对经济的驱动模式以需求拉动为主;产业内互动模式以产业后向关联为主。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实施差异化的创新人才战略,增强高技术产业供给支撑作用,促进高技术产业内部双向融合发展,基于产业政策立法建立稳定的科技产业政策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分省的面板数据对农村地区间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1995—2008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差距总体上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基尼系数上升了0.0639,但增幅出现明显减弱趋势。基尼系数变化及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变化显示出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一致的含义;结构性效应已不再是农村地区间收入差异的唯一构成来源,收入集中效应对基尼系数起了明显的增加作用,工资性收入的集中效应超过了其他收入来源。这些构成来源的变化蕴含着中国面临调节地区间农村收入差距的政策机遇。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集聚趋势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广东经济的持续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产业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集聚经济优势一直成为该地区吸引外商投资和国内配套产业跟进的重要动因。本文在分析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制造业结构调整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区位熵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和集中率指数等分析工具,详细研究了广东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与集聚规模、地理集聚程度与变化动态以及空间分布水平与转移趋势,对不同类型行业的集聚程度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结论对于当前制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成长能力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城市成长能力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城市成长能力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成长能力的评价模型,计算出长三角16个城市综合成长能力指数,并以16个城市成长能力的聚类分析结果为依据,进一步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发展状况.提出长三角城市群的反"K"型发展模式和网络型发展态势,以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鹏  曾光 《技术经济》2012,(12):52-57
采用衡量空间集聚程度的EG指数,并结合产业集中度指数,测算了2003—2009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17个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并从产业集聚程度的变动趋势、产业集聚特征、原料主产区的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考察期间,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的行业集聚程度呈下降态势,行业集中程度主要受原料产地的影响;不同细分行业的集中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是由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变化的空间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佑印  顾静  黄河清 《经济地理》2012,32(4):155-159,172
利用区位熵、产业集中度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化指数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方向四个理论模型,以2000—2009年旅游产业统计数据基础,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旅游核心产业之间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旅游核心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递减格局,其中旅行社业的区域特征最为明显。从多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旅游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区域均衡化发展的趋势;产业集中度指数方面区域特征相对较弱,但总体向酒店行业集中。发展趋势方面,总体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我国旅游产业间的空间差异也在向均衡化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指数近年来发展趋势相对平缓,空间方面总体呈现出北大南小,东、西部变化大,中部小的格局;产业结构变化方向有一定差异,但较为一致,总体表现为旅游景区业和旅行社业上升,旅游星级饭店业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建立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产业聚集指数,对淮河生态经济带25个地级市产业承接能力和承接行业进行了研究,并采用GIS空间技术,揭示了产业承接能力及其各影响要素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1)淮河生态经济带内产业承接能力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三大片区中,中西部内陆崛起区产业承接能力最差。(2)地区发展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对产业承接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较低的产业发展成本是经济带吸引产业转入的主要优势之一。(3)经济带当前的产业承接方向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建议淮河生态经济带产业承接方向由劳动密集型向战略新兴产业转变。  相似文献   

17.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资源型经济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本文界定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从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对外开放、资源型经济转型这五个方面构建符合资源型经济转型特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考察山西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情况,以此为依据,提出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等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中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现代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我国的战略要求,而科技服务业是加快现代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其高级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联动发展是“软化经济”、产业融合趋势下的必然选择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通过深度挖掘当前我国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合当前发展态势,构建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即以市场导向、双轮驱动、价值创造、动态柔性、二元创新、闭环循环为核心要素,促进两者关系重构、网络扩张和产业深度融合,最终推动科技服务业与现代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我国内地2001—2013年30个省市(除西藏外)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专利授权量、技术市场成交额、新产品销售收入5个指标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得出各省市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数,以及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自治区)、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三大经济支撑带的创新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的地区差距及分布动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①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呈不断上升趋势,“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自治区)经济带的创新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京津冀地区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创新能力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②三大经济支撑带创新能力的总体差距不断扩大,2005年之后,地区差距成为造成总体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③Kernel密度估计显示,随时间推移,全国和三大经济支撑带的创新能力虽然得以提升,但地区差距仍呈现持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20.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is a measure of long-term economic growth and a comprehensive industry-level productivity measure. There are large gaps in China’s regio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due to unbalanced regional economy. Based on TFP measurement,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a two-hierarchical analysis framework with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Moran scatterplot and coefficient of convergence to analyse change trend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TFP in three major regions in terms of spatial diversity, correlation and convergence. Then, th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model is utiliz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n the TFP.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regional construction industry TFP are enlarging. There is obvious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heterogeneity in the regional TFP without a relatively stable space pattern. The TFP also exhibits convergence effects among three major region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ductivity in all regions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economic environment,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exerts the various influences on the productiv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