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到俄罗斯的科技潜力,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俄罗斯众多的“科学城”。前苏联时期,这些科学城曾为苏联的国民经济和军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苏联解体之后,经过近年来俄罗斯经济持续衰退的洗札,这些科学城今天的状况又如何呢?前苏联建立科学城的做法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冷战时期,苏联政府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增强综合国力的极端重要性,同时结合战备需要,开始在某一城市以某一个或几个军工研究所或企业为中心,以国家指令的方式配套相应辅助和服务设施,并因地制宜源源不断地将当地居民吸收进来,这就是科学城的雏形。6O-70年代,在…  相似文献   

2.
第一条基本概念俄罗斯联邦科学城(下称科学城)是科学生产联合体的市政教育机构;科学城科学生产联合体是一个综合机构,它负责科学、科技、科技创新。实验和试验研究分析、培养能适应国家科技最新发展水平的人才;科学城的基础设施为其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第二条科学城资格的法律调控科学城资格的法律调控,是通过本法与联邦宪法、联邦法中有关地方自治组织原则、国家科学、科技政策及俄联邦各州的法规相一致来实施的。第三条科学城资格市政教育机构的确认程序和延期1.俄联邦总统根据俄联邦政府关于科学城资格25年内有效的政策,对…  相似文献   

3.
一、苏联焊接技术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对焊接科研与生产的发展非常重视,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七年计划”和“五年计划”中,先后制定了焊接生产的发展规划。因而使苏联的焊接科学与技术迅速发展,目前居世界领先地位,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国际科学技术博览会博览会于1985年3月17日至9月16日在日本茨城县的筑波科学城举行。参加展出的国家有美国、日本、苏联、联邦德国以及亚洲、非洲及发展中国家,共47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派800人的代表团参观了展览会。博览会会场的总面积达102公顷。博览会的主题是“人类、居住、环境和科学技术”。展出的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历史、天文、地理、  相似文献   

5.
日本筑波科学城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钟坚 《经济前沿》2001,(9):31-34
日本筑波科学城,是日本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为实现“技术立国”目标而建立的科学工业园区,开创了科学工业园区建设的新模式,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名噪全球。虽然近些年已声名日下,被世人称为“现代科技乌托邦”,但日本筑波科学城模式依然不乏参照价值。一、背景与沿革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资源贫乏,因此非常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就意识到技术竞争的趋势,开始从战后“贸易立国”逐步转向“技术立国”的轨道,从强调应用研究逐步转向注重基础研究的方向,从技术模仿转向技术创新,并且采取了一系…  相似文献   

6.
平菇的人工栽培是我国近几年来大面积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并已在国内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中国科学院农办领导下,根据中国科学院农村科技经济发展部(院属的唯一一家农业公司)闹苏联土库曼加盟共和国农工委种子科研生产联合体达成的协议,1990年8月,该  相似文献   

7.
<正>"苏联公交车站"是克里斯托弗·赫韦格完成于2006年的一个私人摄影作品系列。在这个系列中,赫韦格通过对苏联公交车站遗址的拍摄,向我们呈现了这个曾经无比庞大的联合体国家一种独特的、异彩纷呈的公交车站建筑艺术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邵能 《经济论坛》2005,(21):7-9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建立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马克思曾设想了“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关于“自由人联合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三江航天集团是一家具有37年历史的大型军工企业。纵观其发展历程,创新的探索,孕育了一个又一个型号;创新的实践,收获了一项又一项的成果;创新的事业,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专家。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和更为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三江集团确立了“推进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相结合的自主创新战略”。这是三江集团“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要支点,也是推动科研生产任务顺利完成的强劲动力。近年来,三江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四型”(学习型、和谐型、进取型、效益型)企业为目标,以第二次创业为载体,实施“六个结合”方面取得了丰硕的…  相似文献   

10.
徐慧荣 《生产力研究》2000,(5):22-26,31
本文认为生产力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生产力诸因素的矛盾运动。由于生产力诸因素在生产力发展史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各因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此 ,其矛盾运动具有不同特点 ,总的趋势是由简单向复杂 ,生产力运动发展从缓慢到迅速、由片面向全面、完善、最佳化。由于生产力诸因素的变换 ,导致历史上形成不同的生产体系 :生产 ④① 技术 ③② 生产 ;生产 ④① 技术 ③② 科学 ;科学 ④① 技术 ③② 生产和“科研生产联合体”。生产力诸因素的变换趋势是 :科学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劳动者愈来愈被从直接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1.
一、生产管理包涵服务美国的生产管理是一个历史性用语。从30年代至50年代期间,生产管理是专指对存在于制造业之中的生产系统的管理。60年代,由于服务业的发展,及其在就业人数和国民生产总值方面的比重超过了50%以上,使服务业取得了与制造业相同的,不可忽视的地位。因此,“生产管理”发展为”生产和业务管理”,或“业务管理”,补充和发展了服务性行业的业务管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29曰,笔者随机电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超导技术专家组前往位于莫斯科市南郊捷尔任斯基卫星城的苏联通用机械制造部“地平线”试验设计局下属的4号基地参观访问。“地平线”试验设计局及其下属的基地均系军工单位,过去不对外开放,最近苏方强调要重视军转民后才开始接待外宾。该试验设计局实际上已转变为一个科研生产联合体。其所属的这个4号基地共有工作人员约200名,下设超导材料、金相、粉末冶金、超导磁系统和等离子切割5个实验室及1个机工冶金车间,每个实验室约有30名工作人员。笔者参观了超导材料试验室和机工冶金车间,并同局、基地和试验室,车间有关领导进行了交谈和合作探讨。现将了解到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一个“之”字形发展道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二工程中,先后在吉林市、太原市、兰州市开辟了三个化工区,分别建设了氮肥厂、染料厂、电石——碳氨化钙厂;或氮肥厂、化工原料厂、磺胶类药品厂;或氮肥厂、合成橡胶厂等。当时的苏联,在化学工业的技术水平和化工机械设备的制造水平上,都有历史条件的局限性,然而在帝国主义对我们这个新生社会主义国家仇视、封锁的情况下,我国借此能开始建设自己的重化学工业,突破从无到有的历史阶段,是十分不容易的。当时三个化工区的干部和职工都虚心学习、全心全意扑…  相似文献   

14.
一、西部大开发有其历史必然性、现实紧迫性和战略全局性 第一,西部大开发是历史的必然。 20世纪60年代,国家出于“备战、备荒”的考虑,将投资重点放在内地,使中西部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的重心,促进了内地经济的较快发展,但使国民经济整体效益蒙受了巨大损失。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全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发展政策作了战略性调整。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对我国的区域开发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  相似文献   

15.
古巴“弗兰克·派斯”骨科医院,又称拉美矫形与创伤学校,既是一个集科研,生产和医疗为一体的联合体,一个人才集聚,设备先进的科研中心,又是一个成果突出,医术高超和服务至上的医疗保健中心。该院主要治疗骨关节系统的急性、慢性创伤,脊柱变形,骨瘤,周围性麻痹和截瘫的血管再生、再造,四肢拉长或缩短的体外固定,神经与骨关节紊乱的恢  相似文献   

16.
“五小”企业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60年代初期,为尽快扩大经济规模、缓解供给严重短缺的矛盾,国家积极倡导和扶持地方大力发展“五小”企业。80年代以后,“五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获得了蓬勃发展。“五小”企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不可否认的历史贡献。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五小”企业在摸爬滚打中不断成长,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了经济巨人。但相当部分“五小”企业由于先天不足和后天不良等种种原因,逐渐陷入困境,有的甚至成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障碍。目前,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已基本结束,国民经济正处于由粗放型增长转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型时期。一些“五小”企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产品质量低劣,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清理整顿这些企  相似文献   

17.
自1993年起,福建农科院植保研究所通过与地方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合作,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建立起灵芝“科—农—工—贸”一体化开发模式,探索出一条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取得明显成效。实践证明,在当  相似文献   

18.
一、现实激人思考十月革命胜利后,到本世纪三十年代,随着苏联在实践上二元公有制模式的建立,在理论上财形成了全民(国家)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高级形式和主体形式,集体所有制则是公有制的低级形式,集体所有制应逐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所有制教条”。传统的苏联所有制理论和实践,长期以来曾被人们当作是对马克思主义公有制理论的继承、具体化和发展、并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模式。其影响之广,遍及世界上任何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影响之深,成为半个多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最难突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法思考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它得以塑造的历史气候”,中国法理学的发展从一开始就被不知不觉的限制在历史可能性与规定性的界限之内。中国法理学在发展之初,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移植西方法理学的模式,甚至盲目照搬苏联的学科建制模式,把“国家与法的理论”合二为一,法理学并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从揭示这一现象并指明其危害入手,按照历史线索记述法理学的独立过程,从而用现代人的眼光对中国法理学的未来给予一个前瞻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在苏联70年的发展历程中,起码存在过三种经济体制模式:“军事共产主义”模式、“新经济政策”模式和斯大林模式。而其中只有从“军事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是真正的经济体制模式转换,苏联在列宁的领导下创造出一个含有市场机制的计划经济模式。但遗憾的是,斯大林却抛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30年代建立了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经济体制模式。后来的苏联历届领导人也都在僵化、教条的理论指导下不同程度地继承了斯大林模式的衣钵,从而使这种模式存在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面对旧体制惯性的束缚和世界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