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酱油是以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国家标准GB18186-2000《酿造酱油》规定,其主要理化指标有: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全氮、氨基酸态氮、铵盐等,其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是区分酿造酱油与勾兑酱油,展示酱油质量的重要指标。下面,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实践,谈一下对提高酿造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检测准确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一日三餐,佐料相伴。酱油、酱伴随我们每一天。酱油是以大豆、小麦和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调味品,最常见的有生抽酱油、老抽酱油等;酱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调味品,最常食用的有黄豆酱、甜面酱等。它们在生活中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关注它的质量并非小题大作。  相似文献   

3.
优质酱油一般是用大豆制成(高级酱油还添加蘑菇作原料),豆类中的蛋白质经发酵、水解后可形成多种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因而酱油能产生鲜味。  相似文献   

4.
《企业标准化》2006,(5):43-43
酱油是以大豆(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调味品。最常食用的有生抽酱油、老抽酱油;酱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调味品,最常食用的有黄豆酱、甜面酱等。  相似文献   

5.
如何鉴别检验掺假酱油孙菊香酱油是我国百姓的传统调味食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生产历史,它在食品工业中占重要地位,是我国大宗出口的民族特产。酱油添在食品的烹调和制作工艺中,不但能改善食品的感官性,增进人的食欲,还能供给人体蛋白质、糖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各...  相似文献   

6.
质监·质管     
4成酱油不合格 酱油是最普通的也是消费者使用最多的调味品之一,而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在对酱油产品质量所作的监督抽查中却发现,有4成酱油达不到国家标准。 在这次抽查的北京市区、通州区、昌平区、延庆县以及天津静海和河北保定市流通领域的15家企业的20种样品中,合格12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仅60%。抽查还显示,瓶装酱油的抽样合格率高于塑料袋装酱油的18.8个百分点。 据了解,本次抽查的主要不合格项目是氨基酸态氮含量达不到国家标准。氨基酸态氮是酱油的特征性指标之一,它代表了酱油中的氨基酸含量的高低。氨基酸态氮含…  相似文献   

7.
酱油有瓶装和散装两种。合格酱油是以粮食、豆类、豆饼或麸皮等原料酿制而成的调味品。它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还原糖和天然棕红色素,以及微量脂类、醇类等芳香化合物,色泽深褐鲜亮,酱香浓郁口味鲜美。但用酱色、食盐加以少量味精和水配制成的假冒伪劣酱油也时有出现,有的甚至用池塘脏水、河水加盐制成,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应认真鉴别。1、外观检查。取少量酱油放在白底瓷碗内,合格酱油应无卤气,无霉花浮膜,无沉淀浑浊,液汁澄清,色泽鲜亮,呈棕褐色或红褐色不发乌,轻摇瓷碗,优质品粘稠,对碗壁附着力强,留色时间长;伪劣…  相似文献   

8.
警世钟     
别买不标氨基酸含量的酱油你买的酱油标了氨基酸含量了吗?目前,市面上仍有不少品牌的酱油未标识氨基酸含量。据技监局介绍,未标注的可以说都是在食品质量安全上不太过关的。在酱油外包装上标明氨基酸含量仅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必备条件。在酱油外包装标签标识上,国家强制要求厂家要标明氨基酸含量。据专家介绍,氨基酸含量的多少,是酱油是否有营养或营养多寡的标准之一。酱油分有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种。其中,配制酱油应符合国家标准SB10336的规定,即氨基酸态氮大于等于0.40克/100毫升;酿造酱油除…  相似文献   

9.
酱油几乎是家家都用的副食品,它的质量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最近,巴林左旗产品质量检验所对全旗经销酱油的门店进行了专项抽查。共抽查了117家经销门店117个样品。经过化验,只有17个样品合格,抽样合格率仅为14.53%。在这次抽查中,酱油暴露出的质量问题是十分严重的。如天津产的请伊牌、福字牌、北京产的京字牌等塑料软包装酱油,均为劣质酱油,充斥整个巴林左旗市场。从外表上看,其在色、味、香上都不合格,内在质量上,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全氮、氨基酸三项质量指标都严重低于国家标准。如天津产的“请伊”牌酱…  相似文献   

10.
居家过日子离不开酱油,但近日记者在吉林、辽宁等地采访时发现,调味品市场上假酱油随处可见。 袋装酱油是老百姓最常购买的酱油,通常各地袋装酱油的价格都在0.7元钱左右,可吉林、辽宁市场上的一些酱油却出奇  相似文献   

11.
要想买到合适的酱油, 首先要看标签。从酱油的原料表 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还是脱脂 大豆,是小麦还是麸皮.可知其原料档 次的高低。看清标签上标注的是酿造 酱油还是配制酱油。如果是酿造酱油 应看清标注的是采用传统工艺酿造的 高盐稀态酱油,还是采用低盐固态发 酵的速酿酱油。酿造酱油通过看其氨 基酸态氮的含量可区别其等级,每百 毫升的氨基酸态氮所含克数含量越 高,品质越好(氨基酸态氮含量≥ 0.8g/100ml为特级,≥0.4g/100ml为 三级,两者之间为一级或二级)。 同时还要看清酱油用 途 酱油上应标注供佐…  相似文献   

12.
首先,酱油的颜色不是越深越好,因为酱油颜色是由酱油中的氨基酸和糖类相互作用生成的一种化合物——“焦糖”来决定的。酱油颜色越深,意味着营养物质氨基酸及糖类的消耗越多,颜色深到一定程度,酱油中的营养成分也就所剩无几了。  相似文献   

13.
今年9月1日前,厂西质量技术监督及防疫部门在对全区酱油生产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培训的同时,还将对企业产品进行抽查。抽查内容包括标签是否注意“酿造酱油”或“配制酱油”,与其生产工艺是否名符其实,产量多少等重要事顶。这表明,随着9月1日“酿造酱油”国家标准的实施,广西消费者和全国消费者一道盼采明明白白消费酱油的日子。 酱油遭遇“信誊危机” 从去年开始,在中国已有3000年历史的酱油突然遭遇“信誉危机”:欧盟发现酱油含致癌物质──三氯丙醇,便全面禁止进口中国酱油;英国一些玻纸称有关部门在桩查100仰酱油后,…  相似文献   

14.
别让假劣酱油、食醋进入厨房陆坚酱油、食醋是百姓厨房里的必备的调味品,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至少消费300万吨以上。然而,当你用酱油、食醋烹饪菜肴时,当你把烧好的食品放入口中时,你是否会想到酱油、食醋也有可能被假冒呢?(一)凡是名牌都可能被假冒。酱油、...  相似文献   

15.
酱油、酱是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它们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富含营养。人们炒菜时要用烹调酱油,餐桌上要用佐餐酱油,吃烤鸭要用甜面酱,吃炸酱面则离不开黄酱,形形色色的各类调味品,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酱油,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酿造酱油是指纯酿造工艺生产的酱油,不得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等添加剂配制而成。配制酱油一般来说鲜味较好,但酱香、酯香不及酿造酱油。从生产工艺分类,主要有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和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在色泽上,高盐稀态酱油颜色较浅,呈红褐…  相似文献   

16.
话说酱油     
酱油是人民生活中重要的食品调味品。目前,在我国大致有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种。酿造酱油是指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而配制酱油是指以酿造酱油为主原料,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酱油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从近年敖汉旗  相似文献   

17.
酱油是每个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食调料,从今年9月1日起,酱油的国家新标准将正式实施,新标准包括酿造酱油国家标准和配制酱油,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两项强制性行业标准。 长期以来,酱油只有行业推荐性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特别是没有明确区分“酿造”与“配制”的标准。消费者的知情权无法得到保障,也给有关部门管理带来困难,造成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此次酱油新标准的出台,就是有关部门为了从根本上规范调味行业,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人民身体健康而制定的。 将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分别标注是新标准最突出的特点。近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张廉  金峰 《质量天地》2003,(9):24-25
广东佛山“海天”、广州“致美斋”、广东“美味源”、上海“淘大”、广东“李锦记”等全国性名牌冲力强劲,上海“海鸥”、石家庄“珍极”、江苏“万通”、哈尔滨“正阳河”、北京“王致和”等地方性品牌普遍感受到名牌产品对当地市场的压力。我国酱油市场呈现出中高档产品向品牌集中化发展的趋势。现行酱油标准的起草人之一、石家庄珍极集团质量部部长李月山开门见山:“如果不在酱油标准中增加三氯丙醇的限量指标,QS制度也不能杜绝三氯丙醇超标酱油进入市场,酱油质量安全仍难保障。”骇人听闻的“毒酱油”惊现重庆,一度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海天味业是中国最大的酱油调味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酱油、蚝油、味精、酱、食醋等调味品100多个品种规格,年产达30万吨。营造了健康、卫生、美味、营养的“海天味中国味”的味业王国。  相似文献   

20.
酱油中氨基氮和铵盐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 氨基氮是衡量酱油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市场上出现一种“化肥”酱油,它是用含有大量铵盐的“氨基酸液”或直接向低氨基氮含量的酱油中加入铵盐而配制的,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酿造酱油中铵盐的来源主要是酱醅在发酵过程中蛋白质的分解或过度分解产生少量的游离氨,氨溶于水形成NH4+,一般酿造酱油中铵盐含量都比较低,对甲醛法检验氨基氮的影响很小。但“化肥”酱油中高含量的铵盐影响甲醛法氨基氮的测定,使检验结果偏高。作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检验酱油时是以氨基氮的 含量为主要判定依据,检 验方法均为甲醛法。因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