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和谐翻译"理论为依据,选取《红楼梦》两译本中《葬花吟》诗词翻译为语料,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从表现诗歌意象的艺术角度来体现"和谐理论"在翻译中的呈现,对比分析译文在整体上正确而协调地表达出原文的诗歌意象,从而说明和谐翻译是翻译领域一种较为科学全面的翻译标准理论。  相似文献   

2.
赵晓 《宁波经济》2006,(3):36-37
把人性注入商业,是美国著名财经刊物《福布斯》的创刊理念。商业的个性,商人的个性,或者某个民族、某个地域的商业个性、商人个性,我们不妨统言之"商性"。对"商性"的研究,为工商时代人们的一大兴趣。因为研究"商性",有利于洞察人性,从而驾驭商业。而对人性的洞察,又有利于深化我们对"商性"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铺陈商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所谓"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我们从《水浒》、《三国演义》以及《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领教过各种各样的个性故事。  相似文献   

3.
对称美是美学范畴中的一种美的形式,它是一种匀称、均衡、和谐之美。《红楼梦》中的人物、结构、建筑、场面、无一不体现着这种匀称、均衡、和谐之美,而且也广泛地反应着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内涵、思想内容、哲学韵味和美学追求。因此,《红楼梦》被尊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贾雨村是《红楼梦》重要的背景人物之一。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暗合了整个故事情节的走势。他每一次出位都是借助他人之力。深谙人情投资之道。但有一个人也在他身上投资成功。这个人便是甄士隐身边的小丫环娇杏。  相似文献   

5.
宋尾 《今日重庆》2015,(3):73-77,72
"一个颠覆你对中国西部县城印象的小城,一个变化速度、变化质量让人惊叹的新城,一个生长着绿意、生长着希望、生长着幸福让人过目不忘的活力之城。"这是去年7月撤县设区之际,一位新华社记者对璧山的评价。几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小城"璧山",如今俨然已成新闻"热词",持续牵动着包括央视、《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的关注;与之相随的,是其广泛的"标本效应",仅去年,璧山就接待了126人次省部级领导  相似文献   

6.
改编只不过是《红楼梦》形成共享文化资源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对红楼梦的改编,并不自李少红开始,想来也不可能由她结束,"鬼气"、佛道哲学等原著的精神价值,在新版电视剧这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凸显,完成了一次对《红楼梦》的新层次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诸多红学家都曾提及《红楼梦》是大旨谈情,言情之作必不可少诗词歌赋,华章丽句,而曹翁穿插在章回中的红楼诗词无疑是小说中最抢镜的亮点。《红楼梦》诗词虽然未被列为"红学"研究的四大方向之一,但是《红楼梦》中草蛇灰线,处处伏笔,要读懂这一奇书,了解此梦真意,须将红楼诗词研究个通透明白。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个重要的审荧范畴。《庄子》中有众多的意象。其中“木”意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庄子》作者无用之大用及自然随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作为20世纪通俗作品的代表作,《金粉世家》历来被认为是民国版的《红楼梦》。再加上张恨水本人也曾直言不讳地说有借鉴的地方,很多人就觉得《金粉世家》就是《红楼梦》。所以《金粉世家》的女主人公冷清秋也就等于《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但是,冷清秋毕竟不是林黛玉,她的家世,她的性格以及最终的命运,都与林黛玉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桃花源"意象的正典即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诗并序》。文章在论述这一经典意象时,必然要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即诗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战乱下的动荡现实,营造出士人普遍的情感苦闷,继而引发诗人对现实的强烈批判;而道教故事与仙乡传说的文化氛围,更是"桃花源"原型的土壤和养料。  相似文献   

11.
路丽华 《魅力中国》2010,(24):99-100
教育和属于文学范畴的《红楼梦》看似无关,但如果我们反复研究、对比,就会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身上折射出许多复杂的性格特征,而这些性格特征有些和《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的性格非常相似。本文从《红楼梦》中的某些人物片断描述,解析与人物性格相似教师的复杂性格特征的表现。继而从《红楼梦》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从一些人物身上学到了一些可以为我们教学所用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李进 《黑河学刊》2012,(11):17-19
《老》、《庄》哲学以"自然"为最高价值理念,故一向有"自然"哲学之称。郭象"独化"论即在准确把握"自然"之自成、自主即自由义之前提下,对《老》《庄》"自然"哲学予以创造性发展,将《老子》政治哲学与《庄子》人生哲学糅为一体,在《老子》"无为"之政治功业中融入《庄子》"逍遥"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3.
李红梅  张丽云 《理论观察》2014,(12):112-114
不可靠叙述是现代小说的重要的叙事策略,对塑造人物性格和深化作品主题具有着重要作用。《红楼梦》中大量运用不可靠叙述,主要体现在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和人物的不可靠叙述两方面,对其英译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超越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从叙事学的视角探讨《红楼梦》的翻译问题,为"《红楼》译学"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扯下2014年的最后一页,迎来2015年的第一缕阳光。新的一年,新的一天,孕育的将是新的希望与梦想,这希望是一种力量,这梦想是一种感动。近来,《中国梦想秀》、《梦想大舞台》、《让梦想飞》、《舞动梦想》等关于梦想的电视节目接踵而至。时下,梦想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似乎每个人心中都怀揣着一个可望而又想可及的梦想。有人说,这是一个筑梦的时代。然而,何谓"梦"?《墨经》说:梦,卧而以为然也。若通俗些理解,便是现实生活中暂时还未实现的事物,或现实生活中曾经存在过而今天不复存在的事物,却以为它存在着,这就是"梦"。而今,国有国梦,家有家梦。中国有梦,百姓有福。细品中国梦,它是兴国之魂,是强国之力。  相似文献   

15.
海阔 《中国招标》2006,(6):9-10
在《红楼梦》里,有两个众人皆知的竞争对手一一宝钗和黛玉。 若论长相学识,二人旗鼓相当,若论综合实力,宝钗占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6.
正"捣衣"原作"擣衣",意为"舂捣衣料"。有的工具书或作品对"捣衣"理解有误,高中课文《春江花月夜》《秋兴八首》对"捣衣"不注。厘清"捣衣"的词义与写法,利于正本清源、开阔视野。自从班婕妤写了《捣素赋》,魏璀写了《捣练赋》,"捣衣"就经常作为女子秋日思远的意象入诗,以致在文学史上形成一类"捣衣诗"。从文学角度看,"捣衣诗"自有被研究的价值;但本文不作文学方面的议  相似文献   

17.
长篇章回小说《红楼梦》,被誉为我国"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它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顶峰之作。大致写于清代乾隆中叶。十分喜爱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毛泽东曾这样概括地讲到《红楼梦》产生的历史背景:"十八世纪的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不满意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实主义大师曾雪芹的《红楼梦》以及法国现实主义巨匠小仲马的《茶花女》这两部典型作品的比较,反映出中法两国文学中现实主义的佳作光辉,曾雪芹和小仲马两位艺术大师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茶花女》塑造的林黛玉和玛格丽特犹如一对明星,遥相辉映在东、西半球,丰富着世界人民的情感生活。本文试图对这两个人物形象及作品风格等进行比较研究,从中西爱情悲剧中寻找些许积淀着传统文化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走向世界》2013,(44):22-25
<正>烟台作为"十艺节"的东道主,在"群星奖"作品评选中,由烟台市群众艺术馆演出的男声组唱《闯海人》、舞蹈《舒心的日子扭着过》、《爷爷教我踩高跷》及烟台市群众艺术馆群星合唱团(合唱曲目《沂蒙山小调》、《雨后彩虹》)等4件作品,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06件音乐作品角逐中脱颖而出,入围"十艺节""群星奖"决赛,这在山东省位居前列,代表着山东省群众艺术的最高水准,10月份冲击决赛奖项。《闯海人》从创作到演绎,全部由烟台本土名家一手包装打造,著名楹联专家贺宗仪作词,烟台市群众艺术馆馆长解维  相似文献   

20.
曾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3):26-28
文章对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的提出的"经济人"和"道德人",从人是两者的统一体这一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经济人"中"利己"的人性假设包含着"道德人"的"利他"成分;而"道德人"中的"利他"却又常常意蕴着某种"利己"。并认为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发端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存在两个假设前提:一是由"经济人"假设引致出的"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二是由"道德人"假设引致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信用机制——它保证了市场自由交易能够长期实施。此外,文章从我国社会贫富分化的现实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完善的新阶段,应改变"以经济为中心"观念,从"走向致富之路"向"走向道德之路"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