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生态足迹的内涵.构建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利用旅游可持续发展度指标评判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2006年武汉市旅游生态足迹为0.01219hm2/人,旅游生态承载力为0.05015hm2/人.旅游可持续发展度为0.24,表明武汉旅游业处于理想可持续状态.将本底生态足迹与旅游生态足迹相叠加,武汉市生态赤字达到0.27465 hm2/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因此,武汉市应通过发展周边旅游市场、推出特色旅游餐饮、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等策略保持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缓解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从旅游者的消费结构特征出发,将旅游生态足迹划分为旅游交通、住宿、餐饮、购物、游览等6个方面。以桂林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0—2009年桂林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研究表明:2000—2009年桂林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是一个下降的过程,旅游交通、餐饮和购物是其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比较旅游生态足迹和旅游承载力,发现旅游业的生态需求大于供给,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桂林市的旅游生态足迹效益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反映了旅游业处于发达水平。为了实现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倡导节能出行方式,发展低碳旅游。  相似文献   

3.
生态足迹是评估旅游景区是否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的重要方法,在分析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大小进行计算,构建生态足迹指数对其生态可持续发展进行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内的生态足迹指数为50.59%,处于强可持续发展状态。据此提出维持其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的研究较少,文章将其应用于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中,以期对广西农业发展提供借鉴。[方法]将生态足迹模型应用于农业领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分析,将广西农业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用地,以2007—2016年广西农业数据为依据,分别计算其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及畜牧产品人均生态足迹及承载力。[结果](1)2007—2016年广西耕地和林地表现为生态盈余,草地和水域表现为生态赤字;(2)广西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人均生态承载力总体上表现为下降趋势,而生态足迹持续上升,耕地和林地生态盈余能力逐渐减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容乐观;草地和水域生态赤字现象逐年加剧,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结论]目前广西农业生态承载力已经或将要无法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政府给予一定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闫申 《山西农经》2021,(1):109-110
通过构建生态足迹模型,探究了1995—201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生物生态足迹,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分别计算8个城市的生态足迹消耗量,运用回归分析法,从经济、产业比重方面分析每个城市生态足迹的驱动力因素,然后进行区域间比较,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研究了江苏省的可持续发展,比较了2001~2009年生态足迹变化,并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了江苏生态足迹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生态足迹测度方法的理论再思考,评价江苏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发展存在严重的生态赤字问题,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针对江苏省严重的生态问题,建议江苏需要进行经济转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以"3+5"城市群中的娄底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的理论与方法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娄底市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768.988 1×10-5hm2,其中交通足迹最大,占55.315 6%,其次是餐饮为39.762 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为1 520.517 0×10-5hm2,人均旅游生态盈余为751.528 9×10-5hm2,处于一种一般状态或者说较为安全的状态。但随着旅游的快速发展,娄底市旅游生态足迹有逐年增大趋势,应协调好旅游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研究区域土地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对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为基础,对武汉市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武汉市生产性生态足迹较大,碳足迹剧烈增加;可使用的生态承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武汉市一直处于严重的生产性生态赤字,其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的状态。因此,武汉市应调整发展战略,将低碳经济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2002年生态足迹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湖北省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湖北省2002年人均生态赤字为1.1289hm2,表明湖北省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10.
根据泰安市的实际旅游情况,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结合遥感数据,将模型进行改进,以克服生态足迹静态性的缺点。采用时间序列的方法,计算出泰安市2001—2007年的旅游地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得到生态可持续性结果(生态赤字/生态盈余),即泰安市的旅游地从2006年就开始出现生态赤字。根据旅游地生态赤字/生态盈余的拟合方程,预测未来5年泰安市旅游地依然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并且可持续性在逐年递减。  相似文献   

11.
旅游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及张家界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生态足迹与不可转移生态足迹2类,不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旅游目的地必须要承受的由旅游活动带来的生态压力,可转移生态足迹反映了可以通过贸易等方式向其它地区转移的生态压力。新模型有利于测度旅游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环境影响的真实压力。以张家界为实证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6年张家界市旅游生态足迹。结果显示:张家界2006年必须要承受的由旅游活动带来的生态压力为22.106 9万hm2,可以通过贸易向其它地区转移的生态足迹为12.390 4万hm2。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章丘市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章丘市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进行了生态足迹的多样性、发展能力、生态承载度和万元GDP的测算;章丘市生态经济系统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发展能力和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虽然在资源的利用效益上高于全省和全国的水平,但生态承载度却较低;今后应在合理永续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增加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高效利用资源存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永兴县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的情况,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文章以永兴县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评价永兴县2007年至2011年五年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永兴县人均生态足迹远远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系统处于超负荷状态,其中草地、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呈现严重的生态赤字。研究以为,综合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农田,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体系,是生态安全前提下永兴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东莞市33个镇街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通过横向比较东莞市生态足迹在区域间的差异,分析了东莞市各镇街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揭示了各镇街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土地生态压力,为东莞市在经济社会双转型中制定土地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徐州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徐州市2002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栽力,分析了1993-2002年徐州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2002年徐州市生态足迹为1.53hm^2/人。生态承栽力为0.48hm^2/人,生态赤字为1.05hm^2/人,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近10年万元GDP生态足迹逐年下降。而总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足迹则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徐州市总体上经济发展的资源利用方式正在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但资源利用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通过计算与分析指出了徐州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航空产业作为我国国防科技产业的重要一支,在国防安全和国家战略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阎良航空产业集群所在行政区划的生态足迹变化,收集区域2002~2009年八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生态足迹计算,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生态足迹变化的产业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生态不安全现状的产业驱动因子研究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的。航空产业万元产值的固废排放量是从产业特征角度影响区域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主成分特征值为0.206。基于此,本文认为阎良航空产业群应从产业生态转型、区域生态创新、加大区域生态投入等方面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现状,降低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7.
应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江苏省2000-2004年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该省5年来各类土地生态足迹消费和供给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江苏省生态足迹呈不断上升趋势,生态赤字程度加剧;化石能源生态足迹大幅上升,耕地生态足迹缓慢下降;控制人口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后灾害链产生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衍生效应。研究以统计年鉴为基础,应用生态足迹法分析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在2005—2014年期间的人均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变化情况及其与地震衍生效应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区域人均生态足迹对耕地、化石能源类生态足迹反映比较敏感,与区域产业发展特征相符;区域生态承载力结构不均衡、依赖耕地承载力;地震灾害衍生效应对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存在明显的影响关系。衍生效应对生态承载力的"侵蚀"作用与生态承载原生的结构型问题相互交织,绵竹市在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阶段生态质量一直处于人均生态赤字水平。未来区域发展战略部署应更注重灾害衍生效应背景下,产业布局、结构与生态承载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提高生态承载质量,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模型,运用该模型对武汉市2003年生态足迹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武汉市2003年的生态足迹为2.929555213 hm2,生态承载力为0.336233856 hm2,生态赤字为2.593321357 hm2,表明当前武汉市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济宁市2005年资源消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2005年济宁市的生态足迹为5.1559hm2/人,生态承载力为0.4436 hm2/人,生态赤字为4.7122 hm2/人。这说明济宁市的发展已远远超出了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