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2年生五味子苗木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通过施以不同水平和不同形态比例的氮素,分析氮素对五味子苗木最大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Q)、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的变化影响,并拟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在前期生长阶段(6月份),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五味子最大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光饱和点差异显著,但表观初始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差异不显著;不同氮素形态比例对五味子苗木的最大光合速率(Amax)、初始表观量子效率(Q)、暗呼吸速率(Rd)无显著(p0.05)影响,但在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单一形态的氮素使得五味子对弱光的利用能力降低,但会相应的增加五味子对强光的利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为了阐明湿地植物小叶章构件结构和光合产物对氮沉降响应的变化规律,选择三江平原沼泽化小叶章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原位控制试验,研究了3个氮水平[0g N/m~2(N1)、4g N/m~2(N2)和8g N/m~2(N3)]对小叶章构件结构和光合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季变化,小叶章株高、叶长、节间数、叶片数呈现先升高然后缓慢下降的趋势,分蘖数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基茎无明显变化趋势。不同生长时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叶章构件结构变化不一致,但施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小叶章茎、根中淀粉含量和总淀粉含量、小叶章根、茎和总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小叶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叶片中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早熟禾和紫羊茅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下植物叶片的电导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低温胁迫下两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升高;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这些现象表明,短时间的低温已经对两种植物造成了伤害,各生理指标同低温胁迫有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农民科技培训》2005,(6):20-20,22
小麦从苗期到腊熟前都能吸收叶面喷施的氮素营养,但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氮素对小麦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小麦生长前期叶面喷氮有利分孽.提高成穗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而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氮则明显增加粒重.同时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并能改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5.
高浚  周保平  王昱  于晗  王君 《山西农经》2021,(7):163-164
在棉花生长过程中,施加氮肥能够有效增加产量,但是不同的施肥模式对棉花产量有不同影响。通过对试验田进行分区设置,研究在不同施肥和滴灌模式下,棉株全氮含量及各部分在不同生长期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程度。通过试验,最终测定在棉花整个生长期间,用1/3时间施加氮肥,然后利用同样时间浇水,最后利用剩余的1/3时间施肥,这种模式能够显著增加棉花产量,对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杨彩萍 《山西农经》2015,(2):123-125
氮作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大必须元素之一,其施用量的高低和施用种类差异会对作物生长特性与养分吸收利用和产量形成产生较大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氮对农作物农艺性状、农作物干物质积累、叶片叶绿素含量、养分吸收的影响规律,以期为作物施肥中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在不同盐渍化水平下土壤氮组分变化规律,采用BREMNER方法探究盐渍化对沙枣林土壤氮组分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酸解液总氮含量、土壤酸解铵态氮含量、土壤未酸解态氮含量均降低,随盐渍化水平变化:0~30厘米土层土壤酸解液总氮含量中盐渍化>盐渍化>非盐土;0~30厘米土层土壤全氮、土壤酸解铵态氮、土壤未酸解态氮含量中盐渍化>非盐土>盐渍土。故本文选取种植年限相同而盐渍化不同的沙枣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盐渍化对土壤有机氮组分的影响,以期为河西地区盐渍化土壤资源的利用与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氮素有效性是调控全球变化反馈机制的重要因子.本研究以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小叶章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15N示踪技术,通过野外原位控制实验,研究不同形态及浓度氮素,植物—土壤系统中氮素形态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不同氮形态及浓度处理对小叶章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差异.叶和茎...  相似文献   

9.
五味子幼苗的生长状况对植株能否提早进入生产期至关重要,研究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五味子幼苗生长的影响:设支持物对五味子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保护作用;幼苗定植时间不同对幼苗的生长有显著影响,秋植要优于春植。所以,在五味子初期生产,重视幼苗的种植和保护对后期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中华金叶榆是我国自主培育的优良园林黄色叶彩化树种,应用中发现其树冠部分叶片常出现复绿现象,影响了中华金叶榆的观赏价值。本研究进行了中华金叶榆叶色对光照的生理生态响应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金叶榆叶片的复绿是由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等含量的增加,类胡萝卜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降低而造成的;光照强度是影响色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的显著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利用55个1m×1m的野外样方调查数据初步分析了达日县高寒草甸3种植被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及其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pH值和养分全量含量越低,其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越高。(2)在9个样地55个1m×1m的样方中共出现105种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为27种/m2,最低为4种/m2。(3)对于所有群落而言,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群落间,除矮嵩草群落外,小嵩草群落和山生柳+金露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于Shannon-Wiener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除山生柳+金露梅群落中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外,矮嵩草群落和小嵩草群落均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4)对于所有群落,土壤速效氮对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都有很大的影响,速效氮含量越高,物种多样性越丰富,地上生物量越高。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过量施用氮肥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现状,探索减量施氮、秸秆替代过量氮肥下土壤氮素的淋失风险,以期为降低氮素淋失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连续4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定位试验,分析耕作(少耕和常规耕作)、施氮量(无机氮0、200和300 kg/hm~2)和秸秆(还田、不还田)等措施对作物收获后土壤无机氮累积、土壤—作物体系氮平衡状况以及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后,过量施氮处理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高达221 kg/hm~2,过高的土壤残留硝态氮增加玉米高温多雨季氮素淋洗风险。3年氮平衡累积量比较显示,过量施氮、少耕/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还田3处理的氮平衡值无显著性差异,以少耕减量施氮秸秆还田最低,为236 kg/hm~2,过量施氮处理最高,为281 kg/hm~2,三者均显著高于少耕/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不还田处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平衡值与0~100 cm土层的土壤无机氮、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素大量盈余会导致0~100 cm土壤剖面无机氮大量累积,尤其是硝态氮大量累积。少耕和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过量施氮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土壤无机氮累积量、氮平衡值和作物产量,少耕或者常规耕作下,可以利用秸秆氮替代过量无机氮,降低氮素淋洗风险。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响应面设计和分析方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工艺。修正超声波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95%、液固比16:1、超声时间25.5min,五味子木脂素浓度5.16%。  相似文献   

14.
对小兴安岭地区家植五味子结实物候、果实发育特征进行观测,并对穗长与穗重进行相关性分析;五味子果粒生长有两次高峰期,第一次6月末至7月上旬,第二次7月下旬到8月下旬;果穗有两种形状,稀疏型果穗较长、果粒近球形、排列比较疏松;紧密型果穗较短、果粒似桃形、排列比较紧促;桃形和近球形果粒不仅有大小之分,而且重量差异也极显著,前者的千粒重是后者1.5~2.2倍;五味子果穗长度与果穗重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60Co-γ射线对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ey)种子进行照射,观察其发芽率、出苗率以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辐射使得五味子发芽裂口率降低,在50Gy时发芽裂口率最低26.5%,与此同时辐射对五味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使五味子发芽裂口时间较对照提前5d左右;60Co-γ辐射对五味子出苗率影响十分明显,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出苗率降低,本试验的半致死剂量大约在10Gy左右;辐射对五味子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0Gy,5Gy,10Gy,15Gy处理苗木的成活率分别为39%,15%,11%,3%。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黑龙江省三大产区野生北五味子采样分析,植株钾素含量,果实>花>叶>根和茎;根茎等运输器官在生长早期到生长中期钾素含量有所上升,到终花期又有所下降;叶、花、果实在整个生长期内钾素呈逐步积累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针对哈尔滨市辖区部分设施蔬菜土壤硝酸盐污染现状,在五常市五常镇、香坊区光明村蔬菜基地开展硝酸盐污染改良剂的应用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4种改良剂产品对种植土壤硝酸盐、硝态氮含量,番茄产量、硝酸盐含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处理对土壤中硝酸盐和硝态氮含量影响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较对照(CK)达显著水平,其中腐植酸+EM菌+双氰胺(HA+EM+DCD)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处理EM+DCD、HA+DCD和DCD;番茄产量HA+EM+DCD处理效果最为显著,两地番茄产量为106.11kg/20m2和97.26kg/20m2,比CK增产11.2%和21.7%,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4种处理对番茄中硝酸盐含量降幅均达40%以上,处理EM+DCD、HA+EM+DCD好于处理DCD、HA+DCD,并达显著差异水平;3种处理对番茄Vc、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均有促进作用,显著改善番茄品质,试验效果HA+EM+DCDHA+DCDEM+DCD。综合评价,改良剂的试验效果依次为HA+EM+DCDHA+DCDEM+DCDDCD。  相似文献   

18.
五味子(Schisandrachinensis)为五味子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在我国最北分布于大兴安岭呼玛县境内的呼玛河流域及黑龙江沿岸沟谷;其分布区有种子植物60科167属317种;该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具有14个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其中属温带分布成分的132个属占总属数的79.04%,为植物组成的主体,形成了与大兴安岭其他地区植物区系特征的差异,表明与五味子在其他分布区的植物区系的联系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原生红树林、养殖虾塘和鸭塘、废弃虾塘表层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微生物总DNA以及土壤有机碳指标测定,得到养殖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的影响以及红树林恢复对废弃虾塘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原生红树林中的全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废弃虾塘A的全氮和废弃虾塘B的土壤有机碳最低;全磷含量在鸭塘最高,在废弃虾塘B最低;全钾在废弃虾塘A中的含量较其他4个样地高,最低值为鸭塘;土壤表层微生物总DNA浓度为鸭塘最高,废弃虾塘A最低;土壤C/N随着土壤微生物总DNA的升高而降低。植被恢复后,废弃虾塘土壤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升高,全钾逐渐下降,而全磷变化较大,且这4个指标总体逐渐接近原生红树林中相应指标值。说明废弃虾塘植被恢复后,土壤性质逐步接近原生红树林土壤,红树林对废弃虾塘土壤有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