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涉法信访是一个社会学与法学的交叉性问题。近年来,这一现象的大量涌现既与行政执法、司法机关的执法、司法行为相关,又受到信访群体法治意识和观念的制约。本文从这两类主体入手,分析了涉法信访的成因及其在现实中所处的尴尬境地,国家应从行政执法、司法公正,法治观念的增强,信访体系的完善以及基层信访工作的落实诸方面进行努力,以法治为本,化解涉法信访,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赵荣生 《发展研究》2012,(5):139-140
一,创新理念思路,为信访工作注入新活力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明显增多,信访问题呈现多发易发态势,且部分信访问题是新老矛盾交织的结果,化解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新情况,大田县牢固树立服务为先、源头预防、统筹兼顾的群众工作理念,致力于从作决策、上项目前预防信访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刘正强 《开放时代》2014,(1):130-143
本文从信访制度的"容量"视角分析了中国信访运行的逼仄势态。从理想状态来看,信访制度仍有一定的接纳空间和存量余地,可以应对较大规模的信访洪流;但从现实运作来看,信访制度已经"爆棚",其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已不可持续。信访难案(长期未决案)的淤积使信访洪流形成一条"地上悬河",处于高位、高危的运行区间。而自上而下的"维稳"压力又强化了基层的"筑坝"定势,使信访怠于疏浚,"河床"不断抬高。当前应充分利用制度调整的"窗口期",建立多级信访拦截和过滤设置,形成以削减信访存量为核心的"吞吐"机制,以减轻信访制度的承载压力。应松动信访治理的属地责任,强化分类与专业化治理,特别是全国统筹的力度。这是信访正常运转及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信访制度在化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信访制度却陷入了“信访洪峰”的困境,而且正在经受不断推进的法治化的挑战。从法律文化角度研究,该制度并非可以轻易取消,其存在有着现实基础和深层的社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晋华 《新经济》2014,(2):65-66
在越来越强调广大人民群众社会民生问题的今天,信访工作开展的好坏也成为保障国有企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开展信访工作的过程中,信访积案具有影响时间长,化解难度大的特点,这也说明此项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是信访工作做得是否有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重点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研究在国有企业中如何做好信访积案化解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韩冰 《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07-209
信访工作一边关系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一边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徐州市的信访管理和化解机制创新,体现了信访工作内在的科学性,把握了信访工作的规律性,托起了徐州信访工作的坚实基础,我们必须不断探索信访管理和化解的新机制,坚持不懈地抓好各项信访工作的落实,采取更加扎实的措施,为推进法治徐州建设、促进全市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信访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各级政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并迅速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包头市政府信访局信访工作现状的调研,逐一分析了造成包头市现阶段信访工作问题困难重重的成因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面对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的新形势,信访工作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的任务十分艰巨。以八家村构建群众信访矛盾化解预警机制的实践为例,结合北京市海淀区实际,可以找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事矛盾等也在逐渐增加,群众信访也在逐年增加,多次形成了信访高峰.但与此同时,信访制度的各种问题也相应出现,如何处理好信访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信访制度改革的根本和前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信访情况的分析,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基层工作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三方面阐述如何加强信访工作,从而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巩固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1.
马央群 《时代经贸》2008,6(4):114-115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信访情况的分析,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基层工作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三方面阐述如何加强信访工作,从而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巩固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信访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但随着社会发展带来利益冲突的加剧,信访制度的实施陷入了困境:信访激烈程度上升,非制度化的信访增多,信访机构之间相互推诿,地方政府"截访"和打击报复等问题凸显。就此,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赵荣生  陈琳 《发展研究》2016,(7):98-100
信访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对推进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从“善政”向“善治”转化具有引导作用.近年来,福建省信访局深入贯彻中央关于信访工作改革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主动探寻信息化、互联网时代做好信访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提升效能为根本,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信访平台,加快推进网上信访,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党和政府密切群众的“连心桥”,了解社情民意的“直通车”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减压阀”.  相似文献   

14.
马央群 《时代经贸》2008,6(2):114-115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信访情况的分析,从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基层工作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三方面阐述如何加强信访工作,从而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疏导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巩固执政基础、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5,(12)
行政信访制度作为一种在我国已经沿用几十年的行政法律制度,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对于行政信访的研究多数却停留在行政学、政治学或社会学角度,从行政法角度对其展开研究的却少之又少,文章从该角度展开了对行政信访制度的研究与探索。文章主要对行政信访制度的认识、现状分析以及当前我国信访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行性探究等角度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6.
基层港航党支部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信访维稳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基层党建的升级发展?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取查阅资料、走访部门单位、电话咨询和到基层单位座谈调研等形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与思考. 一、当前信访维稳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信访维稳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五化”的问题. 1.信访问题“倾向化”.近年来,信访问题出现了四个不良倾向;一是缠访闹访行为多.部分信访老户为实现自己的无理要求,经常胡搅蛮缠.如我县龙舟街道的胡阿仙几乎天天到县信访局报道;亚伦退休职工徐维延持续数月到县政府门口举牌闹访.二是信访热点问题多.  相似文献   

17.
冯磊 《经济研究导刊》2011,(10):230-231
通过对基层公安信访工作与规范化执法之间关系的实践考察,可以发现,在深刻把握基层公安机关所面临的特有矛盾的基础上,加强程序意识,发挥基层公安机关贴近民意的优势,增强人性化执法,并对各项执法制度进行科学设置,能够有效化解信访,进而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信访是中国公民的宪法权利,也是公民的一种政治参与形式。涉诉信访是司法民主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中国法院在纠纷处理尤其是信访制度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应从信访工作法制化、加强立案和司法救助工作以及加强信访一体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法院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9.
信访作为一种社会"安全阀"机制对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政府以购买项目的方式,聘请专业社工介入农村信访是一个有待尝试的新领域。社工介入农村信访需要具备案主个人、案主与政府关系、社会问题三个方面的专业视角;以个案、团体和社区三种工作方法解决农村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给社会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必须通过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人民调解制度,建立矛盾预警预测制度,建立健全信访制度,形成规范科学的制度体系,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