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金融职务犯罪的新态势金融职务犯罪是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金融业务活动中利用职务便利,或滥用职权以及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公私财产所有权或者国家对职务活动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当受处罚的行为。它主要有贪污、职务侵占、受贿、挪用资金、挪用公款,违法发放贷款、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用账户外客户金额非法拆借、发放贷款、非法出具金融票证,对违法票据呈兑、付款、保证等犯罪行为。近年来,我国金融职务犯罪出现了一些新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六)》对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做了较大修改,增加规定“骗用金融机构贷款、票据罪”和”金融机构背信挪用资金、资产罪”,修改完善了“操纵证券、期货交易价格罪”、“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用帐外客户资金非法拆借、发放贷款罪”、“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和“洗钱罪”,反映出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的犯罪化和刑罚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保证罪的构成具有与其他金融票证犯罪不同的法律特征:一般的金融票证犯罪在主观罪过形式上均表现为故意犯罪,而该罪却主要表现为过失犯罪。该罪的产生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防范该罪必须从严把关,规范操作。  相似文献   

4.
1997年修订后的新《刑法》规定,“洗钱罪,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性质和来源而提供资金帐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或者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2001年在《刑法修正案(三)》首次将恐怖主义犯罪增列为我国洗钱罪的上游犯罪。2006年4月份,全国人大部分委员建议将贪污受贿行为也增列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此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主体和自然人的非法集资、骗税行为、金融票据诈骗等活动也涉及洗钱罪。  相似文献   

5.
刘琪瑶  赵敬 《辽宁财税》2002,(12):43-43
会计违法与会计犯罪虽然都是经济犯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会计违法是指会计人员违反有关经济法规的行为;会计犯罪则是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利用工作职务之便,为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实施侵害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触犯国家刑律而应当受到处罚的行为。会计违法是会计犯罪的构成前提。只有在会计违法达到一定的“量”或超过规定界限时,才构成会计犯罪。也就是说,会计犯罪一定是会计违法,但是,会计违法却不一定是会计犯罪。  相似文献   

6.
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为他人出具信用证或者其他保函、票据、存单、资信证明,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我国《票据法》规定的票据包括本票、汇票和支票,作为法律规定的应有之义,本票、汇票和支票均可成为本罪的犯罪对象。对于银行为他人非法出具本票和汇票的情形在理解上并无歧义,但是对于银行非法出具支票的情形,则需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首先要明确的是银行能否出具支票且在什么情形下可以出具支票;其次是银行在出具支票的情形下,能否构成非法出具金融票证罪。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了票据中介违法违规开展票据业务一般有票据自营模式、借壳交易模式、一票两卖模式和伪造、变造票据模式,分析了票据中介生存发展的原因,最后对规范票据业务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颁布以后,银行票据市场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作为票据结算主体的银行承兑汇票已占据整个银行结算量的70%左右.在票据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因承兑汇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引发不少违法违规行为,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资金风险的载体和聚焦点.仅2002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察的伪造金融票据、违法票据承兑的犯罪案件就达7419起,涉案金额52亿元.  相似文献   

9.
金融票据诈骗作为一种类型的违法现象,是经济犯罪中常见而又多发的一类。金融票据诈骗危害较大,它严重地干扰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秩序,极大地损害了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曾有专家预言:随着中国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反洗钱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洗钱内涵所谓“洗钱”,简而言之就是犯罪分子将非法获得的钱财合法化,掩盖其真实来源,逃避法律制裁的活动。犯罪分子通常通过储蓄、购买股票、证券、投资期货、投资办企业及房地产开发等手段把黑钱漂白,达到公开使用的目的。我国《刑法》第191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提供资金账户的,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金融票据的,通过转账或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即为洗钱犯罪…  相似文献   

11.
自&lt;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gt;颁布以后,银行票据市场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作为票据结算主体的银行承兑汇票已占据整个银行结算量的70%左右.在票据市场飞速发展的同时,因承兑汇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引发不少违法违规行为,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资金风险的载体和聚焦点.仅2002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察的伪造金融票据、违法票据承兑的犯罪案件就达7419起,涉案金额52亿元.   ……  相似文献   

12.
提高金融抗风险能力,关键是要规范管理,特别要重视以下几项工作:一、严肃查处擅自设立金融机构和非法从事金融活动。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部门不得擅自批准成立金融机构及有关筹备机构,不得擅自批设各类社团基金会、典当行,不得从事非法集资,衣材合作基金会不得从事非法金融活动。但是,由于人民银行在乡镇没有设立分支机构,信息来源较为闭塞,且对社会违法金融活动查处手段乏力,因此,查处社会违法金融活动还有赖于各级党政及工两、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密切配合,通过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铲除祸端,净化金融市场,共…  相似文献   

13.
高建云 《时代金融》2007,(4X):52-54
<正>金融诈骗,是指行为人非法集资、贷款或进行金融票据、政府债券、信用证、信用卡和保险等诈骗活动,数额较大,侵害国家、法人或公民的财产权益,破坏国家金融秩序的行为。近年来,频频发生的金融诈骗案令国内的金融机构谈虎色变,犯罪分子所设置下的金融陷阱显示出的智能化、隐蔽性和多样化的特点,更使金融机构防不胜防。金融陷阱不仅给“金融之舟”乘风破浪向前挺进平添了重重“暗礁”,  相似文献   

14.
向锋 《财政监督》2002,(6):12-13
一、令人堪忧的信用环境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然而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已经进行20多年,现代市场经济所必备的国民信用体系却并没有相应建立起来。特别是近年来,经济生活中如商业领域、金融领域、生产和消费领域、分配领域失信失范的行为越来越广泛,情节越来越恶劣,严重影响到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大局。一个让人痛心的事实是,我国票据市场的失信和欺诈已经使票据成为资金风险的承载体和聚焦点,仅去年,全国公安机关立案侦察的伪造金融票据、违法票据承兑的犯罪案件就达7419起,涉案金额达52亿元。而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毒瘤。有关资料显示,去年上半年,我国合同违法案件共有5338  相似文献   

15.
票据的伪造、变造是一种危害大而又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但由于经济犯罪在刑法规范中 ,有的用语与经济法、民商法的用语意义不一 ,导致认定、法律适用和量刑上的许多问题。本文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以下简称《票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中对于伪造、变造票据在认识上的歧异谈谈笔者的看法。我国《刑法》第 1 77条规定了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伪造、变造票据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可什么是伪造票据和变造票据行为 ,在认识上确实存在极大的差异。刑法学界一般认为 ,所谓伪造票据 ,是指仿照真实的汇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票据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金融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票据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一国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我国要进一步促进经济金融的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票据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盛科 《南方金融》2004,(12):63-64
近几年来,全国金融票据业务异常增长,金融从业人员普遍对票据业务的风险性估计不足,票据业务的法律意识淡薄,为了片面追求经营方面的某些目的,将票据泡沫越吹越大,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本文从多方面深入探讨金融票据业务的风险性,并从法律和管理方面入手阐述规避票据业务风险的种种措施,为金融业的稳步健康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繁荣以及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涉及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水涨船高”。非法集资、地下钱庄、信用卡透支、伪造货币、保险诈骗、非法经营、骗取银行票据等犯罪多发、频发。  相似文献   

19.
陈小云 《中国金融》1998,(10):16-18,40
近年来,一些单位或个人非法设立金融机构和非法从事金融业务活动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侵害了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给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虽然现行的金融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是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取缔机关,但是...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由于金融机构压缩票据贴现规模,部分持有票据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满足,一批不法人员非法进行民间票据转让(俗称"倒票"),他们以不同渠道买卖票据再通过转出、贴现等方式牟取利差,并逐渐成了地下票据交易市场。"倒票"的基本流程是:先设立皮包公司或依托某公司,以亲戚或朋友的名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