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产业内贸易水平越来越成为一国对外贸易竞争力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尽管中美汽车贸易发展迅速,但产业内贸易水平却较低。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估算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指数,考察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剖析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的特征。研究得出:中国的产业内贸易总额超过产业间贸易,但产业内贸易水平仍低于美国;中美汽车产业内贸易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较低,平均进口单价较高,中国政府应引导汽车企业增大技术投入、引进国际领先技术、加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2.
薛彤 《生产力研究》2012,(1):184-185,238
文章基于2001—2008年的数据对中美双边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基本结论如下:中美服务业的发展有较大差距,但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中美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较高,并且在考察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中美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高低与中国相关服务行业的竞争力水平有很大相关性,这也表明中国的服务业目前还是主要以李嘉图以及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意义上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3.
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11年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文章最后运用时间序列对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各影响因素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状况,并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美农产品加工业贸易快速发展;而中美贸易不平衡对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中美两国人均GDP差异、行业开放程度则较强地促进了两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基于此,中国应侧重提升中美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实施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双轮驱动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巴西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国出现大量的农产品贸易逆差。本文利用格鲁贝尔—洛伊德指数、布吕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汤姆和麦克杜威尔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两国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分析,得出两国间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主要的贸易形式为产业间贸易。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期企业能得到最大的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翠翠  夏蕾 《财经研究》2012,(6):91-101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国内收入差距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当一国是制成品的净出口国时,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国内收入差距正相关;当一国是制成品的净进口国时,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国内收入差距负相关。此外,文章还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实证检验了我国城镇收入差距对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发现城镇收入差距在长期提高了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9.
建立多维度分析体系,对中俄贸易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发展中俄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从横向分析中俄贸易互补性,得到两国互补性强的结论,不同产业间贸易发达,但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再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实证验证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得到中国产业内贸易有待加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服务业产业内贸易与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伍荣  余慧 《现代财经》2006,26(11):54-58
产业内贸易在某种程度上是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标志,其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国外贸竞争力的标志。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下,国际竞争力不强。切实采取措施,提高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是提升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国际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利用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2000-2010年中日韩之间的双边服务贸易面板数据,基于扩展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中日韩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经济开放程度及规模经济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对我国发展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建议是:实行服务产业的逐步有序开放,减少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约束;实施局部规模经济战略,优化产业内贸易发展结构;加大对外商投资支持力度,提升产业内贸易技术层次。  相似文献   

12.
采用Hummels的估算垂直专业化比率的方法,运用中国2002~2011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署的进出口数据,对中日工业部门的产品内贸易水平进行分年度分行业的计算。结论显示:两国间的产品内贸易水平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技术密集行业的产品内贸易程度相对较高。这表明两国间的产品内贸易程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对日本中间产品的进口依存度逐渐下降,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两国产品内贸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机电产品SITC.7部门三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G-L指数、阿奎诺指数和格林纳威的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区分法,对中国1990-2009年的机电产品进出口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机电产品SITC.7部门三位数产业内贸易水平质量很低,基本上仍为产业间贸易。因此,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仍是中国机电产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机电产品SITC.7部门三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G-L指数、阿奎诺指数和格林纳威的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区分法,对中国1990-2009年的机电产品进出口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机电产品SITC.7部门三位数产业内贸易水平质量很低,基本上仍为产业间贸易。因此,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仍是中国机电产品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计算了12类服务部门和服务贸易总体从1999 - 2009年的G-L产业内贸易指数、Brü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Thom&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整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高,Brülhart指数显示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十一年来贸易的增量主要来自于产业内贸易,Thom&McDowell指数表明我国服务贸易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相似文献   

16.
赵锐 《当代经济》2021,(1):17-23
利用2005-2014年中日知识产权密集产业贸易数据,综合运用产业内贸易静态指数、动态指数、分类指数,研究中日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内贸易水平.同时,对影响中日知识产权密集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中日知识产权密集产业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分类指标显示,两国产业内贸易整体以水平型为主;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许南  黄颖 《经济地理》2014,(5):91-96
在分析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状况的基础上,采用G-L指数和S指数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静态和动态测算,并基于2000—2011年中国大陆与香港、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法国、俄罗斯7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数据,将静态面板数据分析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相结合,对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入是影响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首要因素,且长期来看其重要性不断加大;其次是人均收入水平差异和外商直接投资,且外商直接投资对于中国金融服务的促进作用需要长时间才逐渐显现。而市场规模差异、货物贸易密集度和贸易不平衡程度等对中国金融服务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则不明显。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从加大外商直接投资、人力资本投入等方面提出中国金融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同为金砖四国成员国又是近邻,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互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两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均为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其农产品的贸易模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对外贸易的不断自由化、深化与发展.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更加迅速,其占各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本文主要运用修正後的Grubel和Lloyd指数,计算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水平性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程度。通过测算发现,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上升,并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仍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根据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理论,测算我国产业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而封今後我囤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逐渐取代产业间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要方式的今天,中美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中美产业内贸易指数正呈现下降趋势,产业内贸易水平低下;另一方面,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方式占据主导地位,阻碍中美产业内贸易向高层次发展。因此,有必要从政府、企业等各个层面尽快来提升中美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