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全面小康社会”与“小康水平”的区别出发,在全面分析《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基本标准》的实现状况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六大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实际上是又一个承上启下的近期目标。中央关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宏观指标是引领我们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方向,是全面小康社会轮廓的勾画,使我们开展全面小康社会的研究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成为可能。过去16项小康社会的指标,其中在经济方面和物质方面的指标很多,而对人们的文化和精神需求考虑的相对较少。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指标体系的设定,就必须进行更全面的思考、斟酌,对过去的遗漏进行完善和充实。  相似文献   

3.
“小康社会”是一个让中国大众很容易理解的生活质量状态,如何用量化指标描绘“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小康”社会的这一新目标,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及其目标确定的原则,评价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应基本包括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通过论述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衡量标准及其评价方法,构建了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及山东的全面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巨大的人口数量,是我国潜在的一种资源;如何开发、利用使其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对中国全面而深刻的考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高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广大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高尚的伦理道德思想,高水平的文明程度;必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衡量的基本标准界定入手,对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综合评价构面、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包括10大评价构面、54个评价指标在内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7.
“消费文化”与“全面小康生活”密不可分,消费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文化现象,而小康生活必定是一种消费文化彰显的生活。建设与全面小康生活相适应的消费文化,必须坚持继承传统优秀消费文化与体现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与吸收世界优秀消费文化相结合,坚持遵循文化发展内在规律与发挥经济对文化的基础性作用相结合,特别地要把握全面小康生活消费文化“独特、全面、均衡、和谐”等特质。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对于小康社会的认识有一个理论的描述,但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对建设内容及结果进行量化测定,需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设计从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当代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现状和中国2020年发展规划出发,遵循代表性、独立性、可比性和可得性原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建立反映社会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需要。从对全面小康社会含义的理解来看,与其相对应的“社会明”宜理解为广义的明,即包括物质明、精神明、制度明与生态明在内的所有明,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之和。反映社会明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共三十八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含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