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机制是有计划的市场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社会主义经济调节机制的实质是有计划的市场机制。它既不是计划机制,也不是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只要承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之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应当把立足点牢牢地落在商品经济上,看到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完全的商品经济,整个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商品,并非一部分是商品,一部分是产品。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直接目的在于商品的价值,而实现价值的途径就是通过市场。离开了市场,商品的价值是无法实现的。在这个基点上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机制问题,就会得出与过去根本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所谓间接控制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手段,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来实现对企业活动合理协调的宏观手段。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市场,企业作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就必然要受市场规律的支配和调节。  相似文献   

3.
把企业推向市场,由市场直接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企业实行自主经营的前提条件。因为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忽视商品关系和排斥市场机制的体制下,企业是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听命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其投入品由国家计划配给,其产出品由国家统购包销,其财务由国家统收统支。在这种体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4.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包括经济组织形式、调节机制以及经济结构等等不同层次的结合。计划与市场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应该在各种经济活动与经济层次上作好二者的结合,使二者各就其位,各显其能,并且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优势互补,以形成一个以计划调节为主导、市场机制为基础的,把有序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调节机制与运行机制。树立起计划与市场妥善结合的明确目标是推进我国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把垄断作为经济发展的桎梏加以贬议,是经济理论界长期以来的陈观。只有重新正视商品经济中的垄断经营,才能完整地把握市场机制的内核。垄断机制与竞争机制一样同属市场机制的内容。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垄断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在旧的产品经济下的国家垄断经营被打破以后,必须在新经济格局的基础上形成与商品  相似文献   

6.
作者认为,计划与市场是密不可分的,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形成计划市场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将这一模式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可以处于一种良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7.
一、税收机制的含义及特征税收机制是社会整个经济机制母系中的一个子系机制。就微观经济而言,它是企业行为的外在约束机制;就宏观经济而言,它是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间接管理和实现宏观控制的调节机制。税收机制,它与市场机制、价格机制、利益机制、经营机制和风险机制等相互制约发挥作用。正确认识、掌握与运用税收机制,为税收机制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发挥税收机制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那么,什么是税收机制呢? 税收作为国家的集中性分配,它是社会再生产的内在因素和环节,它本身具有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把垄断作为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消极面,加以泛议,是我国理论界多年以来流行的陈观。只有重新正视商品经济中的垄断经营,才能完善我们对市场机制体系的认识。垄断是一种市场机制,把竞争机制引入市场,也必须承认垄断经营在市场中的作用。市场的发展需要竞争机制与垄断机制的协调和统一,垄断机制是任何经济市场不可缺少的,在旧的计划经济下的国家垄断经营被打破之后,必须促成新的多种形式的垄断机制,形成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基础上的垄断机制,而工商企业集团的垄断经营是市场垄断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本报告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逐渐严重的“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问题,提出应当确立市场机制在劳动资源调节中的主导地位,充分创造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条件,打破计划与市场调节的“板块式”结合状况,使计划建立在对市场的调节之上,形成国家调节劳动力市场,市场影响政府决策并引导企业招工和劳动者就业行为的劳动力资源配置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目标模式,就是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必须为此积极创造条件。在我们看来,新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第一个基本条件:要按照商品经济原则重新构造市场主体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运行机制,不仅包括作为联结宏观与微观传导系统的市场体系的发育,以及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系统的建立,而且还包括以企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作为我国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三项重要内容之一。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市场?怎样完善市场体系?本文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市场是商品经济范畴,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是各种经济发展要素供给和要求实现的场所,是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调节机制。因此,发展商品经济离不开市场,商品经济愈发展,就愈依赖于市场。正如马克思指出:“对工业生产来说,市场的不断  相似文献   

12.
<正> 1984年年底以来,人们针对我国经济增长超高速度、消费基金膨胀、投资规模膨胀等现象的发生,提出了宏观失控的问题。上述问题是在我国实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正在从传统的统制型,即中央高度集中控制的计划管理体制向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市场自由调节并存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合理协调、功能健全的新经济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出现的,是历史原因与现实原因、潜在因素与诱发因素、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使微观放活与宏观有效控制相协调,使不完全的计划机制与不完全的市场机制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形成微观真正放活、宏观有效控制的健全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计划调节导向和约束的市场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市场与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运行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功能,这是不应该有什么疑虑的。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何种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功能。一般地说,市场机制的调节便是市场调节。但现实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一种是价格的自发和自动涨落,供求关系的自发和自动调节社会生产比例。另一种是国家根据价格与供求关系的联系机制,自觉地通过价格变动来调节社会生产比例。这两种类型从形式上看都是市场调节,但实质上并不一样。前者是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可以说是市场调节的典型形式;后者是市场机制被自觉用于计划调节。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动中,典型的市场  相似文献   

14.
所谓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是社会化生产交换等过程得以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内在条件,它的任务就是要合理组织并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结合,维护和调节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提高经济效益和最有效地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促进企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调节机制,才能使社会主义经济正常运行,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我以为无论是主张计划指导下的市场机制模式,还是利用有市场调节的计划机制模式,或者实行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双重机制并存模式,都首先要解决好这样一个理论问题:现阶段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充分利用和实现商品社会的客观经济规律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从中必然引伸出一个现实问题,即如何正确认识商品经济中的市场机制,它作为调节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功能、效应及其基本标志?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市场型宏观计划调控同传统宏观计划调控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以企业为直接调节对象,而是以市场为直接调节对象,是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进行国民经济的计划调控。根据对市场变量的不同控制方式,市场型宏观计划调控可以区分为直接型和间接型两种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正在实现由产品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正在形成“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与此相适应,在微观领域,企业也由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在新的运行机制中,企业再也不能只重视生产,不重视市场和经济效益,而必须以市场需要为前提,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满足杜会需要为目标,面向市场,面向用户,根据市场需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 自1984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失控的不断发生,学术界对宏观调控模式的探索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到1987年,“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作为目标模式确定了。但是,目标模式的确定,并没有在促成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均衡发展方面发挥尽如人意的作用。进入1988年以来,严重的通货膨胀局面,促使人们对各种宏观调控目标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正是在这种反思中,人们发现,各种理想模式之所以不能较好的实现宏观控制,就在于它们距离现实太远。在现阶段强化宏观调控,关键在于宏观调控模式选择上的视角转换。只有从目标模式研究转向阶段性模式探索,并选择与现阶段特定状况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才能保证商品经济正常秩序的形成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从总体上看,与市场不发育特定状况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具有三个特征:间接控制与直接控制两类控制手段的并存;国家参数调节市场与国家直接规定市场信号两条调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式与目标选择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必须要通过一定的调节形式和适当的结合方式来实现。我同意基本的调节形式是直接的指令性计划调节、间接的指导性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3种。我认为,基本的结合方式也是三种,即直接计划调节与间接不同程度的市场机制因素的滲透和制约相结合;间接计划调节与直接不同程度的市场机制的调节相结合;自发的市场调节与间接的计划控制或制约相结合。这几种基本的调节形式和结合方式,在我国将会长期存在。但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在总体上结合的程度,三种结合方式各自适应的范围和所占的比重,以及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一种结合方式中计划和市场调节力度的强弱等,是有条件的、可变动的,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影响和决定上述变动的基本条件是生产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 计划调节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通过制定并组织执行不同形式的计划对国民经济进行指导和管理,以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一种调节机制。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指令性计划,即国家通过直接下达具有强制性或约束力的指标来保证实行的计划;二是指导性计划,即国家的计划指标只作为参考,主要靠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实行的计划。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两种计划形式都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自觉运用,就是计划调节。有一种观点,把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说成是计划调节的第三种形式,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的自发调节,限于小商品的自发调节,是局部的,而且是小范围的。资本主义的自发调节是全局性的和大范围的”。这样把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