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辉  李健  钟惠波 《金融评论》2012,(3):29-40,123,124
本文以1999~2010年12年间国内14家商业银行样本数据为基础,立足于随机前沿效率分析原理,利用参数估计SFA分析法,评估分析金融改革以来银行业不良贷款与银行效率分布及演化趋势。研究表明:(1)是否引入不良贷款变量对银行成本效率测算存在显著影响。(2)在引入不良贷款的估计模型中,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存改善趋势,否则,呈下降趋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则无此特点;股份制银行成本效率整体高于国有商业银行。(3)未发现资产规模、权益与银行成本效率之间的显著性相关关系,但不良贷款对成本效率具有负效应。(4)在中国银行业利润效率测算中,则不适合引入不良贷款变量。  相似文献   

2.
李丹 《经济师》2004,(8):203-204
不良贷款比例过高是困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改革、发展的痼疾 ,对不良贷款的处理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剖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现状 ,并从现存制度、市场两大根本因素深入分析其产生的理论根源和现实根源。在此基础上 ,对解决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业的重要群体,其高管薪酬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本文以四家已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为例,分析了转型经济下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影响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的主要因素为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且均为正相关关系,而公司规模与业绩对国有商业银行高管薪酬呈现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6年年底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的大规模进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虽然目前从中行、建行、工行的年报、半年报来看,3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很多学者也对3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持乐观态度,但是本人认为随着外资银行入华进程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率任务依然艰巨,在一定程度上很有可能反弹。本文通过在外资银行入华引起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反弹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国有商业银行控制不良贷款率反弹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四 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主体 ,其资产经营状况不尽人意。根据国家公布的数字 ,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近 2 0 0 0亿元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比例接近2 5 %。尽管从 1999年开始中国政府采取措施剥离了国有商业银行近万亿元不良资产 ,但是时至今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还在上升。鉴于许多国际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最主要原因是自身大量不良资产导致流动性风险、经营风险和信用风险 ,因此 ,如何有效压缩不良资产 ,尽快化解风险 ,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在过度时期的首要准备工作。在我国商业银行日前的资产结构中 ,信贷资产构成了银行资产的主要部分。因此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与发展。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目前不良信贷资产居高不下 ,据估计 ,个别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已高达 30 %以上。商业银行 ,特别是国有商业不良贷款已经成为国有银行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严重障碍。商业银行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金融体系埋下了危机的隐患。同时 ,商业银行大量不良信贷资产的存在还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和经济实力 ,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内外信誉及其市场竞争能力。“冰冻...  相似文献   

6.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困境: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商业和政策双重性质,而政策性金融的存在是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贷款最主要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导致政府对金融剩余控制力的下降,将造成政策性金融融资困难,而目前政策性金融的必要性和不可承接性,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陷入困境。因此,要从政策性金融不可承接性的角度,重新审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和思路以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靳简  魏嶷 《资本市场》1999,(5):47-50
<正> 抵押贷款效果和问题目前我国银行贷款最突出的问题是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约为21%。以此估计,只要不良贷款回收比例低于40%,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上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就不良贷款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银行体系由于历史、政治、自身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存在着巨额的不良资产,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随着加入WTO后5年缓冲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正面临着全面的对外开放和竞争。同时,各大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制以及上市等进程也加快了速度,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根据中国银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07年三月底,全国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455.7亿元,不良贷款率6.63%。从五家国有商业银行来看,经过1999年的不良资产大规模集中剥离和财务重组,不良贷款的比率逐年下降,但是,不良贷款的余额仍然高达10610.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2%,与2000年世界前20家银行33.27%的平均不良贷款率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通货膨胀、银行贷款的违约均是这种风险的表现形式。经济增长的不良贷款效应讲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与不良贷款率呈正相关关系,该效应的存在源于高收益总是与高风险相伴而生,其中不良贷款是社会冒险性创新的成本之一,而冒险性创新带来的宏观经济收益就是经济增长。本文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利用142个经济体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率具有密切的正向(因果)关系。同时,同样增长水平的国家,有的国家不良贷款率高而有的低,存在不良贷款效应异常分野的现象。本文阐释了不同国家的制度差异与不良贷款效应的关系,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表明制度质量的好坏对不良贷款率的高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信贷扩张对银行信贷资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至2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为2.69万亿元,与全球其他国家信贷紧缩形成鲜明对比,随之而来的是市场对于信贷质量的担忧。从新增贷款的构成及新增贷款投向的行业,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控制能力三个角度来分析此次信贷扩张可能对未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可以看出,此次信贷扩张对银行信贷资产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1.
论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技术的运用和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良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已经被国际经验证明的大规模处置不良资产的技术和手段。商业银行通过实施资产证券化能够将其不良资产以"真实出售"的方式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使其风险加权资产减少,从而在不增加资本的情况下提高资本充足率。在中国,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还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自身的综合经营能力和积累市场化资本运作经验。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技术要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图从证券化产品的角度分析影响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在不同市场条件下,运用和推广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核心技术即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选择和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76,自引:3,他引:73  
迟国泰  孙秀峰  芦丹 《经济研究》2005,40(6):104-114
基于随机前沿法原理,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本文评估了中国14家主要商业银行在1998—2003年间的成本效率情况,并按考虑贷款产出质量的2003年成本效率情况对各银行排序。实证研究结论为(1)中国商业银行总体的成本效率并不很差;(2)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处于上升趋势,股份制商业银行则保持波动攀升趋势;(3)贷款产出质量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在考虑产出质量时,国有商业银行成本效率明显落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有银行经历了多次改革而未能实现预期的商业化改革目标,甚至在其股份制改革后也很难说建立了现代银行制度。本文利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从制度互补视角对此原因进行分析,本文的结论是,中国的金融改革只是经济体制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国有银行改革是在与企业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互动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examines cost economies,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st efficiency of the Chinese banks using a unique panel dataset that identifies banks’ four outputs and four input prices over the period of 1995–2001. By assessing the appropriateness of model specification, and making use of alternative methodologies in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banks, we find that the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outperform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in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cost efficiency. Under the variable cost assumption, Chinese banks display economies of scale, with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enjoying cost advantages over the joint-stock commercial banks. Consequently,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ownership advantage of these two types of banks and generally support the ongoing banking reform and transformation that is currently taking place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银行与企业信用贷款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企业和银行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为基础,针对信用贷款过程以及当事人的策略和行动,重点分析了贷款和还款两个阶段的银行和企业的博弈策略。在对贷款过程进行一定的约简假设基础上,构建信贷博弈模型并对其进行求解,得出不同条件下企业和银行的最优策略选择。本文在计算银行和借款企业的支付成本时突出考虑了机会成本,摒弃了其它模型中的模糊数据成分,使得模型能够得到更为直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高额利润现象的平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的利润分配是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基础。目前,商业银行在社会利润分配结构中享有固定利润分配特征。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高、市场对社会资金供不应求以及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保持我国商业银行合理利润区间,必须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进程,推进商业银行与企业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推进金融自由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banking reform started from 2005 on ownership structures in China on commercial banks’ profitability, efficiency and risk over the period 2000–2012,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banking reform in China. We find that banks on average tend to have higher profitability, lower risk and lower efficiency after the reforms, and the results are robust with our difference-in-difference approach.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Big 5 state-owned banks (SOCB) underperform banks with other types of ownership when risk is measured by non-performing loans (NPLs) over the entire study period but tend to have fewer NPLs than other banks during the post-reform period. Our results provide some supporting evidence on the ongoing banking reforms in China, suggesting that attracting strategic foreign investors and listing SOCBs on stock exchanges appear to be effective ways to help SOCBs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NPLs and manage their risk.  相似文献   

18.
什么决定了中国商业银行的高盈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银行和省际两个层面探讨了中国商业银行高盈利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经济持续良好的增长使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人们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高涨,而政府对存款利率和民间金融等的严格控制,使商业银行处于供不应求和相对垄断的地位。这些是商业银行利润持续走高的最主要原因。虽然2003年开始的银行业改革使银行的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但是中国的商业银行仍不是自主经营的真正企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是宏观和政策环境给予的,这也是银行的高利润备受市场批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农村信贷总量持续增长,但处于农村金融垄断地位的农村信用社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尤其在信贷业务发展方面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对农信社的信贷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不良贷款率过高、信贷品种单一以及信贷内控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