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不可逆变色喷墨墨水体系,即由碘酸钾、己二酰肼组成的水基型喷墨墨水体系。该体系基于化学反应原理制备,两者配合使用打印出的样张能在一定pH值的酸液作用下发生不可逆变色过程。首先利用碘酸钾制备喷墨墨水,然后筛选出与之配合的还原剂,发现己二酰肼可运用于该体系。利用己二酰肼配制了喷墨墨水。测定了上述两种喷墨墨水的各理化指标,各指标符合一般喷墨打印墨水的相应要求。制备的喷墨墨水在EPSON ME1+彩色喷墨打印机上试用,效果理想,且在普通喷墨打印纸上打印的图像经显色后效果清晰。本研究还对打印工艺进行了探索,同时编写了控制程序,一次打印即能实现显色要求,且显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拍到一幅满意的照片时,都希望能够保存下来,留存精彩时刻。随着数码的兴起,使用喷墨打印机打印照片的需求日益增加,在打印质量提高的同时,打印照片的保存期限成为人们保存照片的要求。两年以前的喷墨打印技术打出的照片极易在空气中褪色,打印的精美照片几个月后就变得黯淡无光。造成照片褪色的最大杀手就是紫外线、臭氧及水分。而打印机使用的墨水及打印介质又是决定喷墨照片保存时间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也决定了照片的打印效果。多年前打印机厂商就在不断研制能够超过银盐效果的高质量耐久性墨水,但是无论是染料墨水还是颜料墨水都不能…  相似文献   

3.
摘译本文采用两种二苯乙烯衍生物——Kahablanc APU(C.I荧光增白剂220)和Kahablanc BA(C.I荧光增白剂113)用作防伪标记。将它们按不同的比例添加到水性喷墨墨水中。为了评估墨水的稳定性以及荧光增白剂与墨水其他成分的相容性,将制备的样品放置90天,测试其表面张力、pH值、黏度以及电导率。然后,将制备的墨水打印在聚酯(涤纶,PES)和聚酰胺(锦纶,PA)基材上,对样品的色牢度和颜色属性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EPSON Stylus C88+喷墨打印系统,对5种不同性能的纸张进行印刷品光泽度研究。结果发现:成纸性能、纸张涂层结构以及油墨在纸张上的转移过程对喷墨印刷品光泽度均有较大影响,如喷墨墨水中溶剂在纸张表面渗透过多,颜料颗粒浮于印刷品表面形成漫反射,导致印刷品光泽度降低。本文根据实验给出纸张性能对印刷品光泽度的影响权重,按相关系数从大到小排列为:光泽度、定量、粗糙度、表面润湿性能。纸张光泽度、定量与印刷品光泽度正相关,纸张粗糙度、表面润湿性能与印刷品光泽度负相关,且纸张光泽度与印刷品光泽度高度相关。因此,要得到光泽度高的喷墨印刷品,必须根据纸张性能对印刷品光泽度的影响权重选择适合的纸张。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实践,本文系统介绍了按需喷墨打印技术发展情况,较详细阐述了压电式和热发泡式激发器的技术原理、技术特点、结构、分类和技术更新情况,以及墨水、介质的相应发展情况。新型喷墨头技术朝着喷嘴更小、排列更紧密、喷出墨滴更小且能实现可变墨滴的趋势发展;借助微机电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制造工艺更加集成化。在新型墨水和介质的配合下,喷墨打印在照片冲印输出、商务办公和短版印刷领域获得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6.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无损检测仪器试样通用技术条件》等425项行业标准。19项化工行业标准中涉及《纺织品印染喷墨》项目的活性染料墨水、分散染料墨水、酸性染料墨水和颜料墨水四部分标准获得批准发布,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据悉,《纺织品印染喷墨》项目涉及的四部分标准分别适用于活性染料喷墨墨水、分散染料喷墨墨水、酸性染料墨水和颜料喷墨墨水在纺织品印染过程中的使用,分别规定了纺织品印染该四部分染料墨水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相似文献   

7.
《中国包装工业》2011,(4):82-82
[本刊讯]爱普生推出其基于新一代T引擎技术的业界首款黑白商务喷墨打印新品——黑自喷墨打印机Epson K100及黑白喷墨多功能一体机Epson K200。在发布会上,日本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影像及信息产品事业本部首席营运官奥村资纪表示,爱普生的微压电打印技术是利用微电压在打印头内产生的机械压力来喷射墨水的,是一种不产生发热并且非常节能、高效的打印技术。因此,  相似文献   

8.
通过液相化学还原法,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保护下,利用水合肼还原硝酸银,制得了较高浓度的纳米银悬浮液。经过对表面张力等参数进行调整,将得到的纳米银悬浮液制备成喷墨导电墨水,上机打印。用数字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四探针测试仪对不同打印次数的样张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重复打印2次以上的样张其印迹具备导电能力。将重复打印的样张进行水洗处理、低温热处理和激光扫描处理后,发现其导电性能均可得到提高。重复打印3次的样张经激光扫描处理后导电性能最好,其方块电阻平均值由处理前的270Ω/□降低到4Ω/□。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彩色喷墨技术在三维打印领域的迅速发展,如何同时提高三维彩色粉末零件的成型速度和成型精度是三维打印领域的研究难点之一。现针对三维印刷工艺中三维粉末粘接彩色喷墨技术的控制,在已搭建的三维彩色粉末打印机机械结构框架的基础上,改用多喷嘴宽喷头,并提出并行数据控制方式,该方式能够提高显著喷墨控制精度和成型速度。经测试平台验证,可以大幅度提高成型速度与成型精度。  相似文献   

10.
喷墨耗材市场最近兴起了原装与兼容之争,同时又由于原装厂商产品保修条例上对非原装耗材的排斥性条款,耗材市场显得愈发热闹。对于兼容耗材厂商来讲,庞大的前期开发投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其墨水的打印品质上可能要大打折扣;另外,兼容产品往往追求产品的通用性,不会象原装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IGT AIC2-5印刷适性仪测试纸张对油墨色彩再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阶调区域,同一纸张对油墨的色彩再现效果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且依据4种纸张打印得到的不同油墨色彩再现性指标(灰度、色强度、色差和色效率)的测试分析,发现在铜版纸上,黄墨的灰度大于胶版纸,色效率低于胶版纸,青墨和品红墨的效果完全相反;纸张性能对青、品红墨颜色再现效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中暗调区域,而对于黄墨,在整个阶调的颜色再现效果都有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为制定印刷及相关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印刷过程中,印刷供墨量是决定颜色复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常是通过胶印机操作台调节墨键开度来控制。本实验根据印刷机供墨原理设计了印刷测试图并进行印刷实验,得到不同印刷供墨量对应的密度值;通过数据处理计算出油墨密度与印刷机墨键开度之间的函数关系。该研究结果可作为印刷过程墨量自动控制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一种新型制备工艺在镀铝版基上涂布超疏水超亲水涂层。制备工艺可分为5部分:①在版基上涂布TiO2涂层;②采用自组装膜进行表面改性;③采用喷墨技术喷印水性抗UV油墨图文;④自组装膜经光催化分解使涂层表面具有超亲水态;⑤用水清除水性油墨图文。值得注意的是,该工艺无须使用光掩膜即可快速形成具有润湿性的图文印版。制备的超疏水-超亲水印版适用于胶印。  相似文献   

14.
0引言印刷电子是当今印刷领域迅速发展的新型技术,能满足产品的灵活性、经济性、功能性需求。印刷电子产品包括大幅面柔性显示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存储器和传感器。近年来,喷墨印刷技术已成为电子器件常用的制备方法,其可将液态先驱物(相当于油墨)直接沉积在承印物上,制得目标图案,并在计算机控制下,通过层到层的构建序列实现电子器件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铜导电油墨在聚酰亚胺(PI)薄膜上进行喷墨印刷形成铜导电层,并研究基于铜络合物的铜导电油墨与柔性基材的相关性。本研究首先采用氧等离子体对PI薄膜表面进行改性,以测试接触角来表征改性前后薄膜表面性能的变化。通过优化等离子体反应参数使接触角降低。再利用喷墨印刷在改性前后PI薄膜上沉积铜导线,在200℃氢气环境下进行热处理,印制铜线发生烧结而收缩。采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非接触式三维轮廓仪和四点探针分析铜导线形状、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及电导率。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体改性的PI基材上可成功沉积具有纯铜相的连续铜导线且具有良好的烧结微观结构,同时确定了铜导电油墨与基材表面性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专色油墨在包装、防伪印刷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计算机配色由于其众多优点越来越受到关注。配色模型作为计算机配色的核心部分,了解和掌握其配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基于纽介堡方程配色、基于三刺激值配色、基于光谱配色、基于蒙版方程密度法配色、基于复频谱色度理论配色等5种计算机专色油墨配色模型,对不同模型的特性进行阐述,分析各配色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并概述了基于Kubellka-Munk理论的计算机配色流程。最后对计算机专色油墨配色模型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水性UV固化油墨电导率和吸光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水性UV固化油墨连结料溶液中颜料与溶液电导率及吸光度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颜料的加入均导致水性UV油墨连结料溶液电导率和吸光度的增加。吸光度的增加可以认为是由于颜料颗粒在该体系的竞争性吸附中优先吸附了水,而颜料大量吸附水,有利于提高印刷后墨膜的干燥效率。电导率增大是由于颜料中存在杂质。如果颜料中含有大量杂质,可能会产生色差,这一点对于高档印刷应该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8.
YUSOF  MS  GETHIN  D  TA  王晓芳 《中国印刷物资商情》2011,(3):74-76
摘译随着印刷电子及相关材料基础研究的发展,显示器、背板、存储器、天线、电池以及其他新兴电子产品正在不断涌现。为了满足这些新兴印刷电子产品的加工需求,科研人员已经针对制造电子产品所采用的接触式和非接触式印刷方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的研究表明,与非接触式印刷工艺相比,接触式印刷工艺的速度更快并且能够实现大幅面印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