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会欣赏     
《企业家信息》2012,(10):122-122
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老人便说:  相似文献   

2.
在“福布斯”举办的“赢在中国”招待酒会上,有一个央视嘉宾访谈节目,让会场嘉宾抽签,抽到的卡片上标有代表1000万元、500万元等数额不等的投资款。主持人问:假如在你创业时给你投资你抽到的钱,你会怎么样?想做什么(不允许做已经做成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冶金企业文化》2006,(6):29-29
一个青年来到绿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家反问说:“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老人家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青年问同样的问题,老人家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听者觉得诧异,问老人家为何前后说法不一致呢?老者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寓意:当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你便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评的态度,你便会看到无数缺点。绿洲里的老先生…  相似文献   

4.
我有病     
忽然听到湖里有人喊:“救命!救命啊……”唐汉急忙奔过去.一眼就看到了落在水里的女孩。唐汉来不及脱衣服就要往湖里跳,却被一位年轻人制止了:“你不能下去救!”唐汉急着说:“我不下去救.那你快下去救啊!”年轻人回答:“我也不能下去救。”唐汉火了:“我不能下去救,你也不能下去救。这女孩,你让谁去救?”年轻人就说:“领导去救。”  相似文献   

5.
笑口常开     
破损的饭碗 顾客看到服务员给他端的饭碗边缘缺损,有很多豁口,就生气地说:“这样的碗叫我怎么吃,还不把我的嘴割破呀?!” 服务员不耐烦地白了他一眼,说:“你是来吃饭的还是来吃碗的!” 挣扎的原因 老李被两个强盗抢劫,他拼死挣扎,后还是被捉,但是两个强盗只从他身上搜出3元5角钱。强盗轻蔑地问:“就这几个钱还值得你拼命?!”老李心有余悸地回答说:“我以为你们要抢我鞋底那500元呢。” 疑神疑鬼 一位老实的乡下绅士来到城里看牙医,医生说要打麻醉药,那位绅士马上掏出他的钱。 牙医:“先生,现在不用付钱。” 绅士:…  相似文献   

6.
小幽默     
小幽默上帝的回答“一亿元对你意味着什么?”一个人问上帝,“一分钱。”上帝回答。“那么一亿年对你又意味着什么呢?”这个人又问道。“一秒钟。”上帝答。“噢,上帝,请你给我一分钱吧!”这个人哀求上帝。“请等一秒钟吧。”上帝说。记忆的诀窍“您这儿有没有名为《...  相似文献   

7.
笑口常开     
可我就看不见枯燥无味的伊拉克生活使美国大兵汤姆十分思念家乡。于是他鼓起勇气来到连长办公室,对连长说:“最近我视力减退,请批准我退伍吧!”连长说:“汤姆,我记得你的眼睛一直很好呀。”汤姆打量了一下房子,突然心生一计。他指了指天花板,问:“您可看见天花板上有颗小钉子?”“是有一颗呀!”连长说。“瞧,您看得清清楚楚,可我就看不见哪!”汤姆说。赚钱的生意年轻人对富翁说:“我能给您介绍一桩可以赚50万元的生意吗?”“很好,”富翁说,“你说给我听听。”“听说,谁如果娶您的女儿,你就将给他100万元。”“一点不假。”“而我呢,我娶她只…  相似文献   

8.
一、你怎么老是听不明白 这句话给下属的感觉是你很不耐烦。也许他再也不敢或不愿意问你什么,你也以为他从此听话许多。但是也许,他在真的没有听明白有不敢问明白的情况下出错。建议主管还是要耐心的问一句:我不知道刚才我说明白了吗?  相似文献   

9.
《福建质量管理》2012,(8):55-55
在意大利威尼斯城的一座小山上,住着一位睿智老人,据说他能回答人们提出的任何问题。当地有两个小孩愚弄这个老人,他们捕捉了一只小鸟,问老人:“这鸟是死还是活?”老人不假思索地说:“孩子,如果我说小鸟是活的,你就会勒紧你的手把它弄死,如果我说小鸟是死的,你就会松开你的手把它放掉。你的手掌握着这只鸟的生死大权。  相似文献   

10.
1941年10月,侵苏德军175万人兵临苏联首都莫斯科城下,几十万莫斯科人不分昼夜地构筑环绕首都的防御工事。苏军最高统帅部最高统帅斯大林面对如此严峻的战争形势,曾心情沉重地打电话问他的一位得力助手:“你坚信我们能够守住莫斯科吗?我怀着内心的痛苦在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诚实地回答我。”这位助手马上回答:“毫无疑问,我们一定能够守住莫斯科,但  相似文献   

11.
我忘记了在哪儿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百货公司的老板问他的一个新雇员:“你今天服务了多少客户?”售货员回答:“一个。”“只有一个,那你还想继续干下去吗?”售货员说:“可是我的营业额是58334美元!”老板大吃一惊,让他解释一下。“首先我卖给他一个鱼钩,然后卖给他鱼竿和鱼线。接着我问他在哪儿钓鱼,他说在海滨,我就建议他应该有一只小艇,他就买了20英尺长的快艇。当他说无法带走时,我带他到机动部卖给他一辆福特小卡车。”“你卖了那么多东西给一个只想买一只鱼钩的顾客。”“不,他本来只是问我附近可有药店,好为他的夫人买一瓶治头痛的…  相似文献   

12.
故事某饮料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兢兢业业,取得不俗业绩,年终,总经理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由于本年度你工作业绩突出,公司决定奖励你10万元!”业务员非常高兴,谢过总经理后拉门要走,总经理突然说道:“回来,我问你件事,今年你有几天在公司,今年你陪你妻子多少天?”该业务员回答说:”今年我在家不超过10天。”总经理惊叹之余,拿出了1万元递到业务员手中,对他说:“这是奖给你妻子的,感谢她对你工作无怨无悔的支持,我们代表公司感谢她。”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中国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留学生,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家餐馆打工。一天,他雄心勃勃地对着餐馆大厨说:“你等着看吧,我总有一天会打进华尔街的!”大厨好奇地问道:“年轻人,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呢?”MBA很流利地回答:“我希望学业一完成,最好马上进入一流的跨国企业工作,不但收入丰厚,而且前途无量。”大厨摇摇头:“我不是问你的前途,是问你将来的工作兴趣和人生兴趣。”MBA一时无语。显然他不懂大厨的意思。大厨却长叹道:“如果经济继续低迷下去,餐馆不景气,那我就只好去做银行家了。”MBA惊得目瞪口呆,几乎疑心自己的耳朵出了毛…  相似文献   

14.
销售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当我们敞开心眼,用美好的心去看销售工作时,销售回答我们的也是美好. 哲理故事 一天,一位老人坐在路边.这时,走来一个年轻人,他问老人说: "老头,这里的人们怎样,我想搬到这里来住."老人没有抬头,只是问他: "你原来住的地方人们好吗?"年轻人说: "他们糟糕极了,所以我才想搬到这里来住."于是老人说: "那你走吧,因为这里的人们和你原来住的地方一样."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一位法国青年从乡下来到巴黎想找份工作,但到处碰壁,无奈之下他想起了父亲的嘱托,就去拜访父亲的一位将军老友。寒喧之后,老人问:“年轻人,你有什么特长吗?数学、几何、物理怎么样?”青年不好意思地摇摇头。“学过法律吗?懂会计学吗?……”青年不停地摇头。最后,青年十分窘迫地说:“我没有任何特长。”老人却耐心地说:“你是我老朋友的孩子,我总得帮你找一份差事做呀。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  相似文献   

16.
幽默与漫画     
幽默与漫画祈祷从前,有个穷寡妇被苛捐杂税压得喘不过气来,她却向上帝祈祷,保佑凶残的国王无灾无难,长命百岁。有人禀告了国王,国王就来问穷寡妇:“我并没有给过你什么好处,你为什么要为我祈祷呢?”穷寡妇说:“你的父亲十分凶残,我诅咒过他,他死了。你登上王位...  相似文献   

17.
绑匪来电     
金凤 《乡镇论坛》2009,(30):30-31
夏日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手机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是“家”。接通电话,一陌生的声音传来:“是XX吗?”我答“是”后,那声音突然变得很凶恶:“你给我听清楚,你丈母娘和孩子都在我手里,你马上筹10万元,不许报警,我就在你家里,只要看见警察或警车,立马儿撕票!”  相似文献   

18.
《乡镇论坛》2009,(30):29-29
一、遇到什么问题都说:这很正常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说明了自己见多识广.又能说明别人少见多怪。从而确立自己的专家地位。例如:有人问:“为什么中国足球搞了这么多年改革.现在连伊拉克都踢不过?”你可以说:“这很正常.因为足球比赛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人问:“你为什么老是说这很正常?”你可以说:“这很正常.因为我是专家.”  相似文献   

19.
李岷 《中国企业家》1999,(11):55-55
对身处经济学界的人来说,张五常是个无法回避的名字。在制度经济学大行其道的这二三十年间,张五常是可与科斯(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艾智仁等大师比肩的惟一华人经济学家。据说,张五常第一次到科斯办公室,科斯曾不无怀疑地问他:“你了解我的学说的实质吗?”但张五常的回答马上让科斯改变了态度,张刚一答完,科斯马上亲切地问张是否已吃过饭。  相似文献   

20.
苏茉 《劳动月刊》2012,(8):15-15
我家小阿姨管我叫姐,管我老公叫哥。有一天她问我:“姐,哥挣的钱多不?”我说我也不知道,这大概让她震惊了,“哥不给你钱吗?”“不给..”“你跟他要他也不给吗?…‘我没跟他要过,我自己有工资。”她勉强笑了笑,看我的眼神不是佩服,是怜悯。小阿姨今年三十岁,两个孩子住在老家,她跟丈夫都在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