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杨智 《特区经济》2009,(9):292-293
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救市"政策但楼市依旧低迷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房价的公信度。要建立房价公信度,科学制定各地的房价,能让社会民众参与和监督,实现房价的透明化,政府的科学控制与决策是关键。这是彻底解决楼市低迷的根本途径,是建立稳定、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2.
北商 《东北之窗》2008,(15):48-49
就在一年前,北京新开盘的部分项目还曾一度出现过彻夜排队抢购的"壮观场景",开发商还在与银行过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日子,而政府也在为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头疼。时隔数月,房价即将崩盘的消息便甚嚣尘上:银行信贷的从紧、开发商资金困难、购房者的观望到底、政府越来越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房价回落、交易量萎缩……在楼市博弈中,政府、开发商、银行、购房者,到底谁扛不住了?  相似文献   

3.
如果现在松动调控,那前期的楼市调控将前功尽弃,投资投机性购房者势必迅速卷土重来,房价立刻会出现新一轮报复性大涨,楼市泡沫和整个经济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4.
2009年新年伊始,房价仍然“跌”势不减,多数开发商还是理智地选择了以降价方式来适应市场。这其中,万科无疑是当仁不让的“领头羊。”2009年新年伊始,成都楼市依然未改2008岁末价跌量升的主要趋势,房价仍然“跌”势不减,但“房价究竟还会跌多久?”“成都房价的底线究竟在哪里?”这些萦绕在购房者心头的问题成为了左右2009年楼市走向的最直接要素。  相似文献   

5.
政府、开发商、购房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的微妙,牵一发而动全身。房价下跌了,开发商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了,但是在购房者眼里看来,房价还是太高。政府被夹在其中为难:房价不跌,难为了购房者;房价跌了,开发商的日子又不好过了。  相似文献   

6.
邓如山 《浙江经济》2009,(24):62-62
如果以为辩论房价的涨落、预测房价的趋势只是楼市专家和开发商的事情就大错特错了。焦急的购房者抱有一种"现在不买房,以后还要涨"的心理,房价目前已经远超绝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能力,选择观望态度的居民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楼市成交陷入低迷,房价依旧保持高位。中国楼市正在走入市场与政策艰难博弈的敏感时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价迟迟未现松动,调控政策不会放松,新一轮调控政策或将出台,房地产相关的税收、信贷、土地政策都可能再度加码。  相似文献   

8.
《东北之窗》2008,(24):27-27
1.新政有助恢复购房者信心"11月份楼市成交量微涨,显示出地产新政起到了一定作用。"大连市房地产经济学会副秘书长贾广葆认为,地产新政推出前,大连楼市观望气氛较浓,不仅是购房者在观望,开发商也在等待。从10月开始,无论是中央还是大连市政府推出的政策,都是促进楼市健康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房价下跌,政府喊疼:地方政府救市缘何比2008年更着急?房价下降、楼市下行,谁最着急?理论上,开发商应该受到最直接的影响,最着急的应该是开发商群体,但在本轮楼市的调整潮中,相较于开发商,地方政府在救市上表现得更积极。多地掀起突破楼市限购令大潮在实行了三年之后,楼市限购令正在多个地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0.
房价开跌?     
《中国经济周刊》2014,(18):38-41
正春节后国内楼市出现的房价下调现象似乎愈演愈烈。4月份,全国100个重点城市中,近半数房价环比下跌。"五一"期间,北京二手房、商品房成交量均同比降低80%左右。楼市出现拐点?5月3日,上海,"五一"房展上,虽有部分楼盘推出优惠价格,但成交不多。许多购房者称,降价幅度应该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弋 《特区经济》2007,(12):90-92
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已对全球股市形成冲击,美国房地产降温将拖累美国经济,并对中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分析了此次美国次级房贷危机及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以警示。  相似文献   

12.
栾斌  张雪占 《特区经济》2010,(10):118-120
近年来我国房价增长速度过快已成为影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政府进行多次政策调控其目的在于减少市场中的投机行为、稳定房价的增长速度、构建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文章通过构建投机者的效用函数并对影响投机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提出减少房产交易中的投机行为政策措施,达到稳定房价增长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that well-intentioned policies contributed to the crisis and increased its severity. It also examines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in the public sector that enabled many of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s in the private sector often blamed for the crisis. The legacy of the crisis is a massive series of bailouts by public authoriti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at risked the equivalent of nearly one-fifth of world GDP in taxpayer funds. This moral hazard will lead to deeper and more frequent crises unless countered by a new approach to regulation that places greater emphasis on market discipline by creditors and counterparties.  相似文献   

14.
汪菁 《科学决策》2013,(1):78-93
目前中国正处于公共危机事件频发的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要面临着如何有效地处理公共危机的严峻考验。目前中国的公共危机管理还存在着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组织体系不够完备和信息管理体系存在缺陷等问题,这些都影响着中国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效率和效果。为此,中国应该在完善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加强危机管理的机制建设和提高公民的危机意识等方面提升我国危机管理的水平,这也是改善中国政府危机管理的基本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绿城疑云     
锡士 《上海经济》2011,(11):47-49
2011年9月22日,对于绿城来说是个“黑色星期四”。当日,绿城以5.20港元开盘,收于4.49港元,创下两年来新低。虽然绿城随后就针对传闻做出了澄清,但并未遏制住市场的恐慌情绪,股价一路下跌。  相似文献   

16.
王东 《改革与战略》2010,26(5):103-104
货币政策是一国最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近两年来我国采取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随着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经济建设中,通胀预期日趋明显。适时调整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是我国当前实施合理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明智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货币当局意识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由于资本项目的未完全开放和人民币尚未实现可自由兑换,为了稳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香港成为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首选之地。伴随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的出台,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日益发展壮大。本文在考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实施以来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流动性的形成、债券市场的演进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的特点,探讨了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预期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梅元比 《特区经济》2014,(9):186-188
理论上,房价的上涨会通过财富效应增加居民消费,但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尚不成熟,房价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本文根据总体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取向考察房价波动对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有限,甚至产生抑制效应。结合房价波动影响消费的传导机制,本文提出要增加中低档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发展住房增值贷款以及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贯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效果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洪林  彭立强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118-122
中国住房市场货币化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导致了房价的过快上涨,带来系列社会问题。为此,政府从财政、货币、土地等方面出台了大量调控政策,以期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而国内学术界对于这些调控措施的实际效果也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对此,文章对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期对调控效果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并指出未来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