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井压裂工艺是目前最有效的油井增产措施之一,它在解除近井地带储层堵塞、改善油层流动条件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压裂施工工序复杂,技术含量高,投入大,因此,控制好现场施工各环节质量是保证施工成功率的关键.本文对河口油区压裂施工中一些现象和做法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了施工问题出现的规律,优化了施工作业程序设计,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保障了压裂施工质量及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油井实施大修砾石充填防砂措施过程中,由于使用固井泥浆滤液造成对油层的二次污染,措施后油井吞吐效果变差.利用三元复合吞吐措施可有效疏通因二次污染造成的地层堵塞,从而改善油井的吞吐效果.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措施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华池油田华152区长3油藏属典型的特低渗油藏,1996年正式投入开发,在开发过程中油井堵塞频繁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加剧了油藏的递减。本文通过对长3油藏的地质特征的认识、堵塞机理的研究,确定了适应性解堵技术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4.
针对茨榆坨油田普通稠油油藏低压、低渗、出砂、油稠、地层染污严重等问题,结合茨13断块和茨9断块油藏特点,实施了压裂充填技术.通过运用端部脱砂原理,对携砂液、充填砂以及压裂参数进行优化和改进,实现了对低压、低渗稠油油藏的地层改造,对因出砂造成的近井亏空地带进行了高压充填,在近井地带形成了新的高渗透渗流通道,有效地改善了原油在井底的流动条件.现场应用情况表明,措施后油井增产效果显著,地层出砂得到有效地遏制,区块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对于深部油层套管错断井,以往主要采用井下修井公司研制的φ108密封加固管进行加固修复,其密封主要依靠加固管两端的软金属,通过胀头挤压与套管贴合实现密封,其密封性能有待于提高.从以往几种加固技术入手,以采油四厂研制的膨胀管密封加固工艺技术为依托,从现场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了该工艺的性能及效果,为今后油田套损井的修复工艺指明了方向.应用表明,注入井压力降低幅度和增注效果明显,油井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6.
曙光油田稠油和超稠油由于频繁进行蒸汽吞吐开采,导致油井出砂严重,检泵周期短.为解决这一问题,采用机械防砂手段--大通径防、冲砂一体管柱技术来防砂.该技术在原有机械筛管丢手防砂工艺管柱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了可过防砂筛管实现冲砂到人工井底的结构.2007年该技术在现场试验应用了2井次,措施成功率为100%,累计增油352 m3,累计增液1 669 m3,实现了有效防砂、挡砂,并延长了油井的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曙一区超稠油蒸汽吞吐井随吞吐轮次增高,地层亏空严重,周期递减迅速,采油成本增加.辽河油田特种油开发公司研究的超稠油三元复合吞吐技术,通过CO2、表面活性剂的注入,产生调剖、溶解、降粘等综合作用,有效改善了超稠油在地层的流动性,提高蒸汽吞吐效果.自2002年9月开始对该技术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初步形成适合于超稠油油藏地质特点的三元复合吞吐工艺技术.至2005年底,累计实施340井次,措施有效率86.1%,平均单并周期增油494 t,投入产出比为1:5.3,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经济效益显著,为超稠油油井高效稳产、增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齐40块607井区属于中厚互层状稠油油藏,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针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各种测试资料认真分析原因,并采取分层注汽、单层注汽、同注同采、调补层、大修侧钻以及调剖堵窜等措施,解决了生产中的矛盾,既提高了油井的周期产油量和周期油汽比,又提高了油层的采出程度,为稠油油藏开发后期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油井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普遍存在蒸汽指进或超覆、井间汽窜、边底水突进、蒸汽热效率低等问题.通过研究,采用耐高温堵剂,减小了汽窜通道或高渗透带的渗透率和孔隙度,调整了地层高低渗透层带间的吸汽差异,改变注入蒸汽的走向.该工艺为缓解超稠油井汽窜、消除井间干扰、扩大注入蒸汽波及体积、提高周期采油量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齐40块莲花油层为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方式开发,1998~2003年进行了蒸汽驱先导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生产井出现了套管气结晶现象,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不但油井产量和开井时率下降,而且给生产管理带来了安全隐患和难度.针对该问题,采取掺稀油、定期放套压、热洗、油井自身洗井以及掺水等技术方法,成功解决了蒸汽驱生产井套管气结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