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洪德 《乡镇论坛》2014,(13):21-21
近年来,山东省滕州市柴胡店镇通过探索土地规模化的托管模式,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及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使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农业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如今,这种“土地托管”模式在柴胡店镇高桥村走俏,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2.
曲士 《上海房地》2014,(2):61-61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上,没有见到民众最关心的“房地产”、“楼市”等字眼,对土地政策却有一些规定。中央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其中就包括农民对自己土地的使用权和开发权。这意味着土地政策的出台,是对高房价的“釜底抽薪”。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周边的农村集体土地被越来越多的大量征用,城市越来越多的“少地”或“失地”农民,将随着征地量的增大而增加,许多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成了“下岗”农民,仅有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被分光吃光后,没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给农村,给城市乃至给整个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迅速推进.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如果一些地方打着“社区建设”、“农民住楼房”的幌子.依靠大规模举债和大量出让土地的办法来增加“农民福祉”,那么,这些做法.就不仅是“寅吃卯粮”,而且超前到不顾一切地大吃子孙饭的不理智地步。以出卖土地和银行贷款应付铺天盖地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需.  相似文献   

5.
吕华青 《上海房地》2005,(12):30-33
国家高度重视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问题。2003年1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要改进土地征用的补偿方式,增加给失地农民的补偿,妥善安排好失地农民的生计。抓紧研究政策,修订法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维护广大农民利益、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征用制度。”2004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其中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确立了公共权利的实施受法律的制约,以及当私有财产因为公共利益的需要遭受损失的时候应得到相应的赔偿。  相似文献   

6.
罗义翀 《乡镇论坛》2010,(10):23-23
当前,各地都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许多城镇周边农民的土地被征用,这些人由于失去土地而成为新一代的“下岗农民”。  相似文献   

7.
农民对土地的情感如同大树一般根深蒂固,他们是土地真正的主人。土地是财富之母.可她不会主动向主人们献出财富。曾几何时。贫困的农民们背井离乡。去追寻“发财梦”,经过多年奋斗,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部分人还挖到了“第一桶金”。金融危机肆虐时,他们回家了,带着闯荡天下的见识,带回了多年积攒的资金。更带着发掘土地财富的豪情。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保康县黄堡镇围绕“抓项目、兴产业、富百姓”的思路,以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以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为核心,抢抓县委、县政府打造“核桃大县”的机遇,积极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采取“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方式,扎实推进核桃产业建设,有力推动了村集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仁政思想.没有具体涉及农民使用土地的恒产问题,但他讲的“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应当包括周代将共耕制改为井田制的内容。孟子把孔子的仁政思想提高到了“民为贵,……君为轻”的高度,而且把解决农民使用土地的恒产问题,作为实施仁政的根本问题.这是孟子对孔子仁政思想的重大发展。因而孟子仁政思想的核心应是解决农民土地的恒产问题。孟子到了滕国,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土地》2009,(3):29-36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而对于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来说,他们所拥有的最直接、最能产生收入的财产无疑就是土地。所以,让广大农民依法获得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就成了保障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事物发展都有着自身规律,小城镇发展也不例外。“以地生财”只是小城镇发展的外部因素,离开工业化时代资本、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的内在推动力,脱离小城镇的力所能及的综合经济实力,单纯指望“以地生财”做大小城镇,建起的有可能是沙滩上的楼阁,而且很可能因为迫于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去追逐土地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提高了农民进小城镇的门槛,把大部分农民拒之于小城镇门外,结果是“以地生财”建了镇,又“以地生财”关了门。与其靠小城镇“以地生财”积聚资金,不如依法赋予集体土地所有者完整的土地产权,放开集体土地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保障农民长期而稳定地土地使用权,真正让集体土地所有享受、支配自己的多方面的土地财产权利,进而推动农村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并通过更大的市场更有效地积累资金和配置资源,从而推动农村工业化发展,并从根本上把农民从依赖土地的传统社会保障体系中解放出来,为农村城市化的长远进程奠定坚实的体制和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掀起了土地流转热潮,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然而土地流转中如何协调各方关系?农民流转土地后,能否享受流转“红利”?流转土地后,农民的出路在哪里?针对土地流转涉及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去基层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3.
农民盼给土地“体检”编辑同志:随着科技知识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农民们越来越感到了科学种地、配方施肥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农民还不知道自己的土地到底缺啥肥料、又该怎么补,建议有关部门帮农民这个忙,给土地"会诊检查",开个"处方",以便于农民"对症下...  相似文献   

14.
建立合理、有效、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让农民充分享受土地整治的实惠 农村土地整治是一项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2009年中央1号文件作出了“大力推进土地整治”的重要战略决策,提出把土地整治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共菜的平台和富国惠民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承包期延长,服务是否跟上?”这是农村实行土地第二轮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山东省临沐县白旄镇侯官庄村经过几个月来的实践,探索出一条“土地延包、服务上楼”的新路子,巩固了延包成果,深受农民欢迎。侯官庄村是1998年7月份第一批实行土地新一轮承包的,延包工作开始后,农民有喜有忧。喜的是,土地承包期延长叨年不变,可以自主经营,放心地投资投劳;忧的是土地耕种上还存有“三难”:浇水难。1998年秋种时遇到干旱,虽然村集体把水从5里多远的沐河里引到地头,但各家各户还得自己找机械往地里喷灌。合计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与那些圈占农民的土地进行城市化等传统的圈地运动相比,新圈地运动是指部分涉农企业通过租借农民土地,进行生产基地建设。这种经营方式有时也叫资本下乡,目前争议很大。赞成者认为,资本下乡于民、于企业、于当地政府都是有利的,是“三赢选择”;反对者认为,这种做法会出现“政企合谋,农民受损”的现象。部分资本下乡的企业“非粮化选择”,也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因为资本下乡企业只占农民的地,难以解决转换出来农民的就业问题,长远来看有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这里,法律强调的是对“被征收土地”的补偿。在征地实践中,“被征收土地”线外邻接地及农业生产设施常常因实施征地遭受破坏,致使被征地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蒙受损失,引发征地纠纷,诱发征地上访、集访、重访。本文试图通过对征收土地线外邻接地损失补偿探索,进一步丰富征地补偿内涵,寻求建立全覆盖的征地补偿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按照我国《农业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在土地等农业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基础上形成的,按照居民居住村落划分的集体经济组织,具体包括乡(镇)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村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和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加强农村集体经济核算是农村经济能够健康发展的保障,合理利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农民的就业,开拓农产品市场,增加农民的收入。  相似文献   

19.
万民 《乡镇论坛》2011,(28):26-26
四川省华蓥市创造性地实施果园“承租返包”,即农民以土地和劳力、承包方以技术和种子的形式联合组成农村公司制企业。待公司逐渐有了一定规模,再将果园返包给农户。农户以土地、劳力等八股,进行生产管理,而公司则以果树、技术、营销等入股,统一品牌销售,双方按销售收入五五分成,使农民从打工仔变成了股东。“承租返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农民与业主共赢。  相似文献   

20.
樊好 《上海房地》2009,(10):9-12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历程 (一)土地改革阶段: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改变为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1949年7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有步骤地将半殖民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