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反生产行为是企业现代组织层面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概述了反生产行为相关理论,并分析了影响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四大因素,即个人差异因素、工作因素、组织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然后从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员工的反生产行为对企业组织和员工个体的正负面效应;最后在基于员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和正负面效应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员工反生产行为的企业管理政策建议,为企业组织的长远发展提供管理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226名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了辱虐管理对员工反生产工作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辱虐管理会正向影响指向组织的反生产工作行为和指向人际的反生产工作行为,而且,情绪耗竭在辱虐管理与指向组织的反生产工作行为和指向人际的反生产工作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即员工感知到的主管辱虐管理程度越强,员工情绪耗竭水平也越高,从而越容易出现反生产工作行为。文章最后探讨了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3.
企业文化如何影响员工的反生产行为并减少员工反生产行为的产生,是组织管理的一项核心议题.人与组织匹配理论表明,人与环境匹配的企业文化能让员工产生积极行为,进而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反之,人与环境不匹配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行为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绩效并影响积极组织氛围的形成.人与组织的融合能有效减少员工反生产行为,提升企业绩效和凝聚力,使人与组织更匹配.  相似文献   

4.
以410名"90后"新生代员工为研究样本,探讨组织支持感对新生代员工反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组织支持感与新生代员工反生产行为显著负相关;2.组织支持感的三个维度分别与新生代员工组织指向及人际指向的反生产行为显著负相关;3.自我效能感在组织支持感和新生代员工反生产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员工反生产行为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实践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反生产行为的概念和内涵进行辨析,然后对反生产行为的理论模型、反生产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评述,最后认为文化差异导致国内反生产行为有着不同的表现,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理将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马基雅维利主义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基雅维利主义是指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文章首先回顾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内涵,其次探讨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测量,再次分析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出生次序、专业选择和社会文化,继而探讨了马基雅维利主义的影响效果包括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反生产行为、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国外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性质截然不同但又高度相关的两种员工自发角色外行为,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引起了国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本文从概念内涵、结构维度、前因变量、潜在影响四个方面对组织公民行为与反生产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关于两者之间关系的三种不同认知,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个体当责行为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体当责行为是指行为个体愿意采取各种方法尽全力达成委托人所期望结果的行为现象.近年来,有关个体当责行为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外组织管理学界众多学者的关注,相对而言,国内学者对个体当责行为的关注还比较少.本文从个体当责行为的概念内涵、影响因素和影响效果等方面,对国外个体当责行为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评析,并对个体当责行为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国内个体当责行为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一线员工反生产行为影响因素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从个人因素、组织环境因素和管理者因素三个层面建立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建立4级解释结构模型。结果表明,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为认知能力、责任心、报复性动机、工作压力,潜在间接影响因素为情绪稳定性、工作满意度、组织限制、人际冲突、安全监督水平,深层根本影响因素为组织管理、领导风格。因此,减少组织不公待遇、完善奖励惩罚机制、谨慎面试消除压力有助于控制一线员工的反生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王晖 《西部论丛》2007,(12):72-73
个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程度,直接影响个人在活动中的行为效率,而个人行为效率又直接影响团体、组织及整个活动中的效率。从本质上来说,管理上的激励理论就是要协调个体和组织效用,实现两者的效用最大化。这些理论从多方面研究个体行为和个体需求,对怎样调动个体的积极性,改善其行为、如何充分发挥激励动因的作用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有助于动态考察激励约束的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1.
伴随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社会的到来,知识管理的有效性将对组织的良性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根据对知识价值链的认识,文章认为,现阶段影响政府知识管理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主要有:网络型多通路知识转移途径、有效的知识管理激励机制和知识创新型组织文化。我国政府可以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电子政府、创建学习型政府最终实现构建和谐型政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汤玉权  吴月英 《乡镇经济》2010,1(4):87-90,104
由市场经济推动和党的政策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我国蓬勃发展,并具有组建形式上的多元化、组织方式上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利益分配上合作组织和农户双赢的特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对于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发展上存在基层干部认识不足、普遍缺乏资金、内部管理不够民主规范等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地方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认识,政府要推行优惠政策,要健全专业合作组织机制,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以此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更好地培养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3.
江燕  孔德成  邹锐 《科技和产业》2013,(11):167-172
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的核心目标是富国强军,其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有效的组织管理模式。本文分析了复杂重大科技工程内涵与特点,界定其组织管理模式;继而提炼出影响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核心要素:工程目标、科技实力、经济资源;在此基础上,根据链接方式将复杂重大科技工程组织管理模式分为:基于职权链接和基于职权链接+契约链接两种基本模式;最后,对各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为工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回顾印美关系的演变轨迹,分析印美关系升温的原因,既有美方的因素,也有印方的因素。印美关系升温对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制衡力量;印美相互借重,但不会因此削弱或舍弃与中国的关系;印度外交独立未必按美国的意图办事;印度在向美国等大国靠拢时进一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对印美关系升温后的中国对印政策,提出如下建议:加强沟通了解,增进战略互信;加强经贸合作,奠定物质基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妥善处理边界问题;透视印美关系实质,保持警觉,立足防御。  相似文献   

15.
产业创新形势下的企业研发组织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祥凤 《改革与战略》2010,26(8):154-156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世界经济调整和升级的主要驱动力。文章结合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基于产业创新形势下对企业研发组织建设与管理进行研究,从研发组织建设的要求出发,提炼出典型的研发组织类型,并提出加强研发组织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琴 《特区经济》2006,213(10):373-374
管理思想创新是形成比以前更好地适应管理组织内外环境变化并更有效地利用资源的新概念或新构想的活动。管理思想创新是管理内在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管理组织持续发展推进器。  相似文献   

17.
网络环境对技术创新和技术创新组织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创新的组织边界模糊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用户的参与度增加、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的重要性增加.网络环境下未来的技术创新组织发展趋势将进一步趋于无边界化、虚拟化和网络化.对思科公司的案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中城市公共绿地开发经营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空间资源,城市公共绿地的开发建设正在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政府单一渠道投资建设公共绿地的模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提出运用PPP模式开发经营城市公共绿地的理念。通过介绍PPP模式的概念、运作思路等,分析其优势.结舍典型案例、指出新的城市公共绿地开发经营模式。鼓励引导私营投资机构参与融资.形成可持续的符合市场经济环境的城市空间开发经营机制。但要看到现阶段在我国公共绿地建设中运用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在管理学领域中,冲突是可以适当利用的。可以说,一个组织内部绝不能允许没有冲突,哪怕他们的冲突手段会对组织造成轻微影响。因为如果利用好这样的冲突,将对组织的管理十分有利。我们需要对冲突管理加以认识,本文对冲突管理中的些许要素进行简单分析,希望对管理领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刘萍  周星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8):61-62,102
根据国际经验,商业银行通过流程再造,实行各项业务的集中经营管理,是商业银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风险控制、实现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最近几年来,我国各主要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革和组织经营管理体制的再造,逐步实现了各主要业务的集中经营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文章以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集中经营为例,通过比较分析业务集中经营管理的利与弊,深入探讨提高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