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变革,在此背景下,公民维权意识提高,较之以往对于公共利益更为关注。但现实中仍然存在公益损害求助无门之情形,行政公益诉讼的呼声由来已久。论文试图通过比较法的角度,对行政公益诉讼进行分析,在原告资格和受案范围上予以突破,以期我国行政公益诉讼之完善。  相似文献   

2.
公益诉讼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任何公民都有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当之无愧也应当享有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为了鼓励公民提起公益诉讼并且防止公民滥用诉权,我们可以采取诉讼费用制度公平分担诉讼费用,仿效前置审查起诉模式防止滥用诉权和诉后追究责任制度制裁滥用诉讼行为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公益诉讼是为纠正公共性违法行为、保护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项司法救济措施。本文在归纳、介绍国外业已形成并被广泛接受的较为成熟的诉讼制度的同时,对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之现状及法学界有关观点亦作了概括,并就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及如何建立、完善该制度提出了有关建言。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民事诉讼法》的出台,人们对公益诉讼的关注度也显著加强。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现象的频繁出现,公共利益遭受严重损害,使人们对公益诉讼的认识变得急迫,也对哪些主体能够提起公益诉讼,自身如何行使手中的权利保护公共利益感到疑惑。本文将试从公益诉讼的概念,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原告以及如何促进公民提起公益诉讼等方面阐述公益诉讼的主体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目的是国家试图以司法权的名义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免受不法侵害.在不同的国家、社会背景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也表现出差异性.作为国家权力架构下的我国检察机关行使公益诉权以保障公共利益是否正当,在理论和实务界还存在不小的争议.如何来看待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的正当性问题?本文试图从公益诉讼的本源、我国当前的宪政制度以及公益诉讼的实践来推证检察机关介入公益诉讼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6.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益诉讼是公民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它不要求原告与案件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同传统的诉讼相冲突。尽管如此,行政公益诉讼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促进行政法治方面有着独特的制度价值。参考国外立法例,我国应该引入行政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7.
行政公益诉讼,又称行政公诉,是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诉讼形式。在国外,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已经建立且积累了很多立法和实践经验,本文从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入手,探讨了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并对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8.
证券领域的违法行为兼具损害公益和私益的双重后果,证券公益诉讼的出场能够弥合既有"私人救济"与"公共执法"治理路径的缺陷,但由于缺乏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证券公益诉讼是否以及如何进行制度建构有待探索.为全面解决证券公益损害问题,实现对公共利益的及时保护,应完整设置民事与行政两类证券公益诉讼制度,区分制度差异准确设定两类诉讼的诉讼主体、适用条件、诉讼请求等事项,并通过强化证券公益诉讼与私权救济、公权监督之间的有效衔接和互动配合,切实推动证券市场公共利益保护和促进证券监管部门依法履职,维护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法学界一般把公益诉讼看作是民事公益诉讼,其实,公益诉讼是不同于群体性民事诉讼(如代表人诉讼)的一种新型诉讼形式,其适用于损害众多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引起的纠纷,其目的在于维护公共利益。因而,赋予主体原告资格,并不一定需要其与诉讼所纷争的利益具有直接利益关系。证券纠纷的特点,以及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法律制度环境,决定了在我国未来拟建构的证券公益诉讼制度中,原告资格应依法得到证券投资者保护组织的许可为宜。具体的诉讼制度可采取团体公益诉讼与示范公益诉讼相结合的二元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0.
行政公益诉讼是基于传统的行政诉讼的法律关系建立起来的,目的是为了监督政府依法执政。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是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将结合国外行政公益诉讼的实践,阐述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并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定义、特征、原告资格、起诉条件、受案范围、立案审查等方面探讨如何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行政公益诉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益诉讼制度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监督行政行为。现行《行政诉讼法》没有就公益诉讼作专门规定。 应当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经验,尽快在我国行政审判领域内构建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各类行政行为肆意侵犯公共利益的事件频繁出现,"公共利益"开始成为法学界乃至全社会不争的热点之一,同时曾被冷落的行政公益诉讼,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原告资格的认定问题是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内容,基于此,本文将就该专题予以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3.
公益诉讼旨在维护公共利益,囿于我国经济程序立法滞后,公益诉讼制度目前在我国尚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将从对公益诉讼的内涵、建立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构建这三个维度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邓自芬 《全国商情》2012,(22):95-96
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案件发生日益频繁,但因法制不健全,导致公共利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从案例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现有法律对民事公益诉讼中当事人问题的限制和障碍,提出了扩张原告资格、扩大被告范围和适当引入第三人的建议,为我国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对于侵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政作为与不作为提起的诉讼也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使得各种"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大都被法院以起诉人与案件具体行政行为无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为由而驳回起诉或不予受理,因此如何确认行政公益诉讼原告的主体资格就成了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益诉讼的出现对传统的诉讼法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立法部门应突破传统的诉讼理论瓶颈——"直接利害关系"理论,并借鉴国外关于环境公益诉讼成功的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修改诉讼法,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的特别程序并赋予公民个人、环保团体以及检察机关以原告资格,以最大限度地维护生态环境和环境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2012年《民事诉讼法》大修的最大亮点是公益诉讼制度的写入,根据修改后民诉法中该制度的规定,为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不再限定为与案件有实体利害关系的人。从立法角度而言,其意义十分重大,这就表明我国立法已经承认公益诉讼适格当事人的扩张。但根据该制度的规定,仅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有诉讼主体资格,而并没有向其他诉讼主体,如个人和其他组织放开。笔者认为,国家不应对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限制过多,而应允许为维护社会公益的个人和其他组织成为适格的公益诉讼主体。  相似文献   

18.
民事公益诉讼是任何个人、组织以及特定国家机关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对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向法院提起的民事诉讼,与传统的民事诉讼相比,在诉讼目的、起诉主体等方面存在着区别。社会团体的非营利性、独立性决定了其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的优势,且诉讼担当、诉讼信托的引入为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社会团体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制度构建中,需要在主体资格、案件范围、判决效力等方面进行必要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公益诉讼的案件不断涌现,学术界也开始研究公益诉讼理论问题,检察机关在部分涉及公益的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公诉实践和理论探索,尤其是法学界的部分专家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继续在书斋里坐以论道,成立中国第一家公益律师事务所.试图以团体的力量推动对公共利益的司法保障,并企盼公民社会的力量对政策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公益诉讼入手,通过团体诉讼制度和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比较,我们发现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中存在着一些制度本身设计的不完善与不合理之处,更重要的是代表人诉讼制度在涉及到公益诉讼方面显得无能为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民众的民主、法治观念的不断加强,社会性团体不断发展与壮大,团体诉讼制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