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自实施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以来,采伐林木需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致使林农的营林造林积极性不高。在采伐限额可流转的前提下,政府主导建立第三方平台,在完成采伐限额初始分配的基础上,采伐限额可在交易双方间流转实现二次分配,采伐指标得以优化配置,进而完成采伐权交易,针对采伐限额的初始分配、价格设定以及流转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对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进行采伐权流转机制的创新设计,以市场调节的方式优化采伐指标配置,使得林农按市场需求及时采伐林木,提高各林业生产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消耗,最终实现林木越采越好、林农越来越富的流转机制。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资兴市在林改前,集体林经营形式以林业股份公司为主,经营面积占集体林面积的59%。2004年起全市开展以林木林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林权制度改革。主要做法:制定实施方案;规范流转程序;明晰产权;严格采伐管理;组建专业采伐队伍;完善林业股份制等。通过改革促进了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和森林资源增长。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监管、调整税费、扶持资源评估机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林业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要着眼点。那么,如何搞好县域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呢 ?笔者结合工作实践,浅谈个人之管见。 一、县域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林业经营周期长,见效慢,效益低,对群众造林积极性颇具影响。 二是森林生态效益的无偿性使林农得不到生态效益的补偿。 三是旧有的林业经营管理方式和分配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提高。 四是林农税费较重,经营林木采伐年限长、收益较低,一定程度上成为林农植树造林积极性的障碍。 五是民营造林投入方式上大多…  相似文献   

4.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河北省3个平原试点县的林农作为调查对象,就林农对现行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的认知、评价和意愿进行考察与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试点县对森林采伐管理改革政策内容的宣传不够,大部分林农对最新的政策不清楚;第二,绝大多数林农对国家实施采伐限额制度改革的目的比较清楚;第三,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得到了林农的普遍支持。最后试图在尊重林农意愿的基础上,对完善非公有制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总结回顾了江西省十一五期间森林采伐管理历程,江西省坚持森林采伐限额不突破,确保林农合法权益得到落实,惩处乱砍滥伐行为,加强林业部门能力建设。通过对全省11个设区市及26个县的调查认为:现行森林采伐管理政策滞后,受采伐限额制约经营者林木处置权难以落实,林木采伐管理对象多监管难以到位。为此提出了做好今后5年森林采伐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林业税费改革减轻林农负担、刺激林业生产增长的目标为出发点,分析了税费改革的政策效应:以"让利"为特征的单纯性地取消某些税种和降低某些收费的改革,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障碍;后林业税费时期,要实现基于税费改革的林业生产的良性循环,提高税费改革效应,必须针对林农的小规模经营,从限额采伐制度、林权流转制度、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合理的税收政策以及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等方面构建新的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非公有制林业的内涵和特点的分析,指出了非公有制林业产权保护不力、采伐限额制度的束缚制约、林地使用制度不完善和林业金融保障制度不完善等主要制度障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①加强产权保护;②改革采伐限额制度;③完善林地使用制度;④实施新型林业投资制度。  相似文献   

8.
引入消费成本的概念,分析了限额采伐管理制度下林农沉重的采伐成本。政府与林农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揭示了如果采伐成本负担过重,无论政府的支付函数如何,林农的最优选择都是滥伐。福建省闽侯县林业局的林政执法案件统计资料及200户林农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表明限额采伐管理制度是导致"林木滥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林地规划夯实基础、监管手段不断创新,调查内容不断拓展,监督能力大幅提高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森林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重点在林地林权管理、林木采伐利用、森林资源调查监测及执法监督、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强调了近期森林资源管理重点工作,主要包括:高质量完成省县两地保护林业用地规划编制,开展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项约束性指标年度考核评价,贯彻落实好十二五采伐限额,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福建、江西两省集体林区的林业税费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近年来林业税费过重问题已严重地影响了林农造林的积极性,影响了林业的发展。通过对南方重点林区——福建、江西两省的实地调查,找出林业税费问题产生的原因,即税费名目繁多,占销售价比重大,重复征税严重,缺乏规范等。通过分析,提出林业税费设想与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如何改革与发展,仍是东北国有林区未解之谜。根据林业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我国林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在森林资源极度过伐的状况下,如何进行东北国有林区改革,是目前亟待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从资源本身考虑,主要是让森林资源有一个自然恢复的时间;从体制方面考虑,首先要政企分开,然后彻底改变目前的森工管理体制,恢复营林的经营体制,并与国家改革与发展要求同步创新;改革所需经费,要由国家财政解决,因为林区目前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从基层公益林管护的角度分析易门县十街乡公益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管护公益林的积极性;公开、公平、公正选聘公益林管护人员,提高公益林管护人员的素质;加大公益林管护员人的监管力度,实行公益林管护人员交流上岗;大力倡导以电代柴、推广旋耕机等农业机械等方面保护公益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郑丽娟  万志芳 《林业经济问题》2015,35(2):103-108,154
根据系统论观点,对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明确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建立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森林经营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对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的发展度高于非林木资源经营子系统的发展度;总体来看,森林经营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处于和谐一致状态;森林经营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较为稳定;但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的森林经营系统并不总是处于协调发展轨迹上。  相似文献   

14.
东北林区当前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业改革总体纲要”和东北林区当前的森林资源情况 ,着重论述东北林区商品林经营管理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 :⑴中幼龄人工林抚育间伐问题、⑵林产品进出口权问题、⑶发展林产工业问题、⑷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 ,同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谈森林资源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如何加强管理,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我国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现状出发,分析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完善我国森林资源立法的构想,以求在完善的法律制度下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广元市开展森林旅游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和森林资源、森林公园及其开发经营现状,指出了森林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森林旅游的指导思想、品牌定位、规划布局、发展步骤等发展思路及其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7.
剖析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现存管理体制下政企不分,管资源与砍树木同出一家及其带来的问题,介绍了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2007年底以来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通过管理体制改革,初步理顺森工与政府的关系,强化了林管局的林业生态建设管理职能和国有森工企业的经营职能,优化了生产关系和发展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内蒙古国有林区管理体制问题的关键是强化林管局职能,在剥离企业社会职能的同时,赋予林管局林业行政许可权。  相似文献   

18.
林区分工论与国有林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有林区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障碍,认为国有林区管理体制不顺是最突出的关键性问题。从新形势下对林业分类经营思想的再思考出发,认为仅仅从森林或林业的视角来研究和探求国有林区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要创新国有林区发展理念,按照林业分工论的理念和原则对国有林区管理职能进行分工,实现生态体系建设、经济体系建设和社会体系建设的专业化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开化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浙江省集体林区开化县林业局访谈资料,在分析和评价其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其存在森林资源利用不足,林下经济单一,管护体系不健全、公益林调整困难等问题。从主导措施和配套措施角度提出加快生态性城镇建设,利用RS和GIS技术区划边界、健全保障制度、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等保护和经营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optimal selective logging regime of a size-distributed forest where individual trees compete for scarce resources such as space, light, and nutrients. The decision problem of the forest manager is formulated as a distributed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first-order conditions allow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Faustmann formula. In an empirical part, this article numerically determines the optimal management regime of a size-structured forest and shows that the optimal selective logging regime is associated with a normal forest under a wider variety of situations than stated in the previous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