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应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而比较优势取决于两国要素丰缺的比较。因此,一国应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由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所以没有考虑到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2.
林矗 《发展研究》2002,(4):36-38
一、客观审视“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的概念是国际贸易经济学的核心。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包括古典派的“比较利益论”和现代派的“要素禀赋论”。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强调贸易的发生是由于比较优势的差异,焦点在于有关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这些要素包括土地、  相似文献   

3.
邹建峰 《经济论坛》2001,(13):12-13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及其实证研究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是李嘉图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他认为 :每个国家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这是各国开展国际贸易活动的基本原则。此理论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操作性强,能够较方便地揭示某一时点上的比较优势格局,对于当时的国际贸易问题分析大有帮助。其后的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揭示了比较优势的来源,通过对各国资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分析,能够看出一国的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从…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温室气体(GHG)大量排放和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人类自身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威胁。因此,世界各国采取强有力的碳减排措施已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传统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必将受到挑战。本文基于经典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和H-O理论模型,采用理论推演和比较分析方法,构建了加入碳要素后的李嘉图模型和H-O理论模型,并与传统的李嘉图理论和H-O理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考虑碳要素以后,原有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格局被打破,原来的贸易方向发生改变,原来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变成了具有比较劣势的国家。(2)在原有的要素禀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考虑碳要素以后,原有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将发生逆转。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比较优势是现代贸易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理论指出各国应该按照自己的要素禀赋来专业化生产本国充裕资源密集型产品,并以之交换本国稀缺资源密度型的产品,通过贸易而使双方获益。对于这一结论,本文提出了三点质疑,强调是技术水平而不是资源禀赋决定了一个国家的优势,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掩盖了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距和技术垄断的存在,从而不能有效地解释国际贸易的模式和贸易剩余的分割问题。并指出现代比较优势所宣扬的国际分工格局和自由贸易政策实际上是发达国家剥削发展中国家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贸易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其鲁  卢宁 《经济论坛》2005,(17):41-42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是解释国际贸易利益和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国际交换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存在国际分工,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化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从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到俄林的要素禀赋论,比较优势理论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琳 《经济论坛》2004,(21):134-135
比较优势理论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它主要是指比较成本论与要素禀赋学说。根据该理论,各国要素禀赋的差异导致了要素价格的不同,而且各国产品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不同,所以各国产品成本不同,由此国际贸易产生。比较优势的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发达国家应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发展中国家应出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80年代美国的波特教授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即波特菱形理论。该理论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一国能在某个特定产业获得长久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自李嘉图1817年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该理论一直被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此后出现的多种理论和学说大多是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和发展。综观之,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原则是比较利益,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分工和贸易规则,各国趋向于基于成本权衡来调整贸易结构以实现贸易互利。然而,在当今世界国际分工日益网络化、虚拟化、信息数字化的电子商务现实背景下,  相似文献   

9.
从斯密到杨小凯:内生比较优势理论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颖 《技术经济》2005,24(2):37-41
本文以内生比较优势为线索 ,对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梳理 ,认为斯密、汉密尔顿、李斯特、克鲁格曼、杨小凯等贸易理论 ,虽然时代不同、观点各异 ,但其主旨都在于倡导内生比较优势的培植与创造。据此 ,内生比较优势对于转型经济———中国尤为重要 ,在未来发展中 ,只有通过分工、专业化、规模经济与市场份额的拓展 ,形成内生比较优势 ,中国才能走出“产业结构低度化”的外生比较优势陷阱。  相似文献   

10.
比较竞争优势与中国产业的国际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强调要素优势在一国产业定位中的作用,却把要素优势等同于产业优势,忽略了其它的约束条件,致使践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贫困化增长”之中,竞争优势理论所强调的优势要素,因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结构相距甚远,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定位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鉴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和我国大国经济的特征,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对本国产业进行国际定位时,要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比较竞争优势,按照比较竞争优势原则定位我国的产业,既能解决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又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房荣敏 《经济师》2008,(4):221-221
一直以来,比较优势理论都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只考虑了生产方而未考虑消费者,因此,它不符合需求定理和竞争中优胜劣汰的规律,实际上国际贸易是按照绝对优势来进行的。理论基础虽然不同,但国际贸易的优点是不变的——提高效率,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就其本质而言,是对比较优势原则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 过程,是比较优势原则由静态到动态、由短期到长期的过程;而国际贸易政策围绕“最优贸易政策”的选择,也相应经历了 “自由贸易”到“保护贸易”再到“新保护贸易”(或“战略贸易”、“管理贸易”)的螺旋上升过程。发展中国家应从本国国情出 发,依据贸易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制定出相应的切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13.
高志文 《经济师》2007,(12):44-45
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实现了将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与一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结合,揭示了一国的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产业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逻辑关系。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赶超,必须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在产业结构变迁中遵循比较优势原则,以人力资本存量的快速提升为先导,实现要素禀赋结构和比较优势的突变以及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的赶超是经济赶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的新进展,本文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系统述评。本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阐述Ricardian模型的均衡解是各国进行专业化分工并出口技术比较优势产品;本文分别用序列分析法和边际分析方法对HOV理论进行了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均衡解都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比较优势的来源除了技术、要素禀赋,还有规模经济、交易效率等,这些是决定当今国际贸易结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陈羽 《生产力研究》2005,(11):28-30
继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成为国际贸易的又一理论的核心。本文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即既相互离异、相互否定,又有继承与贯通,尤其统一于指导实践。因此对这一关系的辨证理解对我国制定外贸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我国许多学者在80年代中后期提出了梯级产业转移的构想。但我国目前区域优势产业的现状表明,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并不具有人们想象中的比较优势。在我国,根据资源禀赋判定的地区优势与市场竞争形成的地区优势之间出现了矛盾。矛盾的原因在于,决定地区比较优势的因素除了各地区的要素禀赋外,地区制度环境的差别对地区比较优势有决定性影响;同时,要素的自由流动,使要素的丰缺程度对国内不同地区比较优势的影响度大为下降。中西部地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上要取得对东部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关键不是如何发挥其要素丰裕之所长,而是尽快弥补其制度环境之所短。  相似文献   

17.
半个多世纪的贸易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表明:比较优势是贸易的基本动力,而要素禀赋与技术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国际经济关系日益复杂化,比较利益理论作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基本原动力的解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战略理论主导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思路。该理论把经济发展的过程理解为资本积累的过程,因此将自生能力作为资源配置的标准,要求所发展的产业具有立即的成本优势,能够仅靠自身就迅速盈利从而提供积累。该理论宣称成本优势来源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中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丰富而廉价,所以中国应立足于国际分工,通过引进技术与资本品,主要发展低工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资本积累速度快,经济发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路径是围绕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的组合变化而进行的。通过从比较优势理论的三条演进路径反映了国家竞争优势的路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发展必须将比较优势与国家竞争优势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也是区域分工理论的重要基础。根据厦门旅游发展的现状,应用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厦门在闽三角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具有的旅游资源、旅游产业地位、旅游产业要素、旅游产业经济、旅游市场和旅游政策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并通过分析制约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提出了今后厦门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