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余玉凤 《活力》2004,(7):137-137,213
2003年6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第381号令,公布实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新《办法》自2003年8月1日起实施。同时实施的还有《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82年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同时废止。这样,一个立意  相似文献   

2.
蒋伟 《乡镇论坛》2008,(30):7-8
2003年3月17日,孙志刚因无暂住证被非法收容,3月20日死亡。经法医鉴定系遭毒打致死。孙志刚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这年6月20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布,8月1日,1982年颁布实施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一个公民之死导致一部法规的废除,  相似文献   

3.
李义 《活力》2009,(22)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粮食是生命之源,宝中之宝,粮食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和谐与稳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目前世界人口约为63亿,今年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口首次突破10亿,达到10.2亿,每6秒钟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或相关疾病死去,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而到2050年时世界人口将增加50%,超过90亿,如何保证90亿人口的生存,更是要全世界关心、关注.  相似文献   

4.
地处祖国西部内陆的人口大省四川,共有181个县(市、区),8600多万人口,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问题较为突出,流浪乞讨人员相对较多。2003年8月1日,国家废除收容遣送,实施救助制度以来,我省各级财政、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认真贯彻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坚持开拓创新,依法救助,规范管理,保证了救助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已初步建立起新型的、人性化的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5.
城市新移民群体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弱势阶层,他们的城市生存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是衡量我国社会保障政策完善与否的一把重要的标尺.因此,如何提高这部分群体的生存质量是政府相关部门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上述目标导向,通过对成都市及周边地区城市新移民的生存质量进行评析,并挖掘其内部成因,我们最终提出一种在政府主导下的、能够较为全面的提高城市新移民生存质量的、分层的救助策略模式.  相似文献   

6.
2003年3月20日,“孙志刚事件”发生,2003年6月,国务院公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代替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下简称《收容遣送办法》).从以“证据为本”的视角来看,收容遣送的“失效性”以及救助管理的“有效性”何在?政策更替的“证据”是否充分?更替后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将就此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直接产生的最重大的民生问题,是因城市化而失去土地的农民的生存问题,城市化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变革、大开放、大发展,中国城市化高速推进,在城市扩张中,农村土地征用力度越来越大,农民失去土地进入城市的越来越多,农民以离开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  相似文献   

8.
孙志刚的父亲在案件一审结束时说;“希望我儿子这么一个血的惨案能推动法制建设,改变收容遣送现状,让更多有孩子出门在外打工的父母能够在家安心”。孙志刚的血没有白流。在涉案人员和责任人被依法查处之后,我们即将迎来一部善法,送走一部恶法。2003年6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草案)》(简称《救助办法》);同时,决定废止1982年5月国务院发布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简称《遣送办法》。此一时,此一事,必将永载中国法制史,因为此时是一个善法的…  相似文献   

9.
<正>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中央重视民生问题的一项重大决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于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这一制度是广大农村特困群众热切盼望的民心工程,实施五年来,极大地惠及了民生,低保金保障着困难群体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但是,从河北省近几年农村低保  相似文献   

10.
正我县目前包括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孤儿、因灾因病因残致贫家庭、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等社会困难群体达7万人以上。如何加强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改善其生存状况,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一、我县困难群体保障现状(一)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我县城镇低保自1999年实施以来,资金管理和发放水平逐年提高。农村低保从2007年开始,按照低标准  相似文献   

11.
张琳 《中国就业》2008,(2):46-47
丛台区因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观阅兵士演练的丛台而得名,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城区,常驻人口33万,流动人口近10余万。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把就业困难群体的安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解决下岗失业人员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资源,规范救助行为,构建救助体系,把对“零就业家庭”援助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尘肺病群体救助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对尘肺病群体的救助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介入尘肺病救助的各方(包括患者本身、公众个人、公益机构及政府)在参与救助中的行为、遇到的困境及各方在这一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尘肺病群体救助的有效对策.在尘肺病救助中,政府应承担救助主体责任,公民个人救助及公益组织救助是不可或缺的补充力量,而尘肺病群体意识的觉醒和团结自救是争取权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来,如何构建低保对象长效医疗救助机制是社保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新疆这样自身财力水平极为有限的边疆地区,每年要依靠中央60%的转移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城市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但很多低保对象往往因为家庭成员的一场疾病而重新陷入困境,许多贫困群体因无力支付昂贵的医疗费而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14.
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和探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贫困群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医疗救助是一项支持和帮助贫困人口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社区医疗救助更是解决城市贫困人口医疗问题的起点。文章从城市社区医疗救助兴起着手,阐述了社区在城市医疗救助中的优势,并在调研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上分析了社区医疗救助存在的问题,透过社区医疗救助实施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社区医疗救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常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常州市城市贫困阶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群体特征及其社会救助状况;讨论了社会救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一问题的提出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将改变政府职能、重视民生问题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民生问题的难点,是如何提高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城市中流动商贩的存在,一方面方便了市民的生活,是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却又影响到了城市的秩序和美观。长期以来,流动商贩和城市管理者之间矛盾的不断激化,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此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王宪魁 《活力》2012,(14):4-5
近年来,在国家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民政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履行社会责任,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城乡低保等制度不断完善,低收入和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城乡低保标准和财政补助水平增长幅度明显提高。二是社会福利事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9.
"人缘"是中国社会独有的概念,指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在自己所处的群体或社会圈中关系和谐程度的总体状态,反映个体在群体或社会圈中是受欢迎、受重视还是受排斥、被轻视及其程度.个体在群体或社会圈中的"人缘"状况直接决定了个体在其中的生存发展状态.在某群体或社会圈中,拥有良好"人缘"的个体才能在该群体或社会圈中长期性摄取更多的资源,维持一般性的"人缘"至少可以在该群体或社会圈中继续立足,而一些不合群"人缘"较差的个体则比较容易被该群体或社会圈边缘化,甚至有可能遭到较为严重的排挤打击.中国古代工商管理思想中,一贯视"人缘"为个体、群体安身立命的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20.
张宇 《财会月刊》2008,(5):92-92
从1941年9月起,一座300多万人的城市被包围了近900天。城中的人们忍受着看不到头的饥饿,忍受着无休止的狂轰滥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