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关系导向的社会,西方学者发现,华人社会的人际关系(Guanxi)展现的方式与结果,与西方的人际关系(Relationship)现象有很大的差异。关系在华人社会生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华人的商业活动、企业管理与组织行为中扮演着不可言喻的重要角色,被视为了解华人社会与企业行为的核心概念。关系对商业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正确地处理关系是确保商业成功的关键因素,良好而不"过于亲密"的人际关系模式可能最有利于商业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李娟 《时代经贸》2011,(6):131-132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并且学校稳定的关键是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发展,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被大学生以及高校辅导员认为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提高寝室文化建设提出了如何构建良好和谐的宿舍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并且学校稳定的关键是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发展,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被大学生以及高校辅导员认为是最难处理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提高寝室文化建设提出了如何构建良好和谐的宿舍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会计理论中,文化一直被认为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但对文化的消极影响的研究却比较少。其实,一些消极的文化因素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会计人员的思维方式、处世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较大程度影响会计的信息质量。团体导向文化和道德约束文化是最主要的、也是被首次提出的两个不利影响因素,"关系哲学"和"中庸思想"的消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通过对这些负面影响的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从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失范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造就了中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差序格局,中国人生活的社会就是一张巨大的关系网,从人际关系这一途径参与社会的广泛性,中国的人际关系营销从一开始就是关系营销,关系营销在中西方有着不同的发展基础,二者只是版本不同,但是却殊途同归,拥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存在进一步整合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投资者关系管理一词被广大投资者所关注,文章从研析投资者关系管理一词的内涵着手,分析了现今的资本市场状况,从而推导出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为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一项于人于己都获利的事情,是一项双赢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以工作为基础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现在,这种思想似乎已经不被大众所接受。许多学者提出,基于能力的组织方法更适合公司的管理,应该将企业视为一个大的能力系统,在人员选拔的时候,将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转移到以能力为中心,将人力资源管理和竞争关系的人力资源联系起来,探讨企业能力、绩效、优势、员工能力和人力资源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虚拟研发组织是21世纪最具资源优化和成功能力的研发形式,代表着国际研发活动的发展趋势,但其在中国的实践因为信任的缺失而发展缓慢。探讨虚拟研发组织信任关系的特殊性,对于解决虚拟研发组织遭遇的信任瓶颈十分必要。任务导向、信用导向、关系导向的3种信任关系机制,对中国文化情境下虚拟研发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一个民族比中国人更明白“关系、人脉”的重要性,比中国人有更高的关系编织技巧,比中国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建构经营关系。林语堂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假设一个人被警察抓了,作为西方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律师;作为中国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关系。从这句话看,关系行为几乎是我们中国人的本能。在中国,无论是平民百姓、文弱书生还是巨商富豪、达官贵人都知道“关系、人脉”的重要,都不能缺少编织社会关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文化”的争鸣与本文的界定透过历史的广角镜,我们会发现,有关“文化”的界定如同人类的历史一样丰富多彩。早期的人类学家将一切烙有人类文明印记的事与物都称之为文化。一根木棍不是文化,当它被当成工具为人服务时,就成为文化。按照这种定义,文化被赋予了极其宽泛的内涵与外延。人类学家克利福特·格尔茨认为: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全部生活方式,包括价值观、习俗、象征、制度以及人际关系。另一些学者将一个社会或地区的知识、音乐、艺术和文学作品的集合定义为文化。哈佛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奥尔兰多·帕特森则认为:文化是指…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文化在制度改革进程中,促进了体制约束或资源匮乏背景下的企业创新行为。然而,浓重的地区关系文化犹如无形的制度牢笼,束缚着企业创新活动。利用中国内地120个城市工业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地区关系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地区关系文化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随着地区关系文化的发展,企业创新活动将受到抑制,两者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地区关系文化对企业创新的倒U型效应仅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显著;相较于国有企业,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更显著;企业是否属于高技术行业则对两者关系无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华人社会中的社会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差序格局"现象在华人社会关系营销中的存在,即亲人关系所带来的关系结果最高,熟人关系次之,生人关系最差;需求法则对应亲密,人情法则对应恩惠,公平法则对应信用;同时,论文发现了从关系法则到关系呈现方式,再从关系呈现方式到关系结果的线性路径,厘清了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明确地揭示出华人社会商业运营中"亲人"、"熟人"、"生人"之间等级明确的运行体系,不同的关系类型对应各自的关系法则,然后形成不同的关系呈现方式,并最终带来关系结果,即市场绩效的差异。"个人关系"导致"企业绩效"的运行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窥探出来。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中国民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调整经营战略、谋求长期发展,并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基于儒家文化视角考察了社会资本对民营企业战略的影响。以7轮私营企业调查(CPES)为研究样本,发现社会资本降低了企业的资源约束,但也“绑架”企业持续进行关系投入,同时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战略和关系战略。儒家文化则规制了这种作用,在一定程度增强了企业的创新战略并削弱了关系战略。进一步研究发现,竞争激烈的环境更容易激发企业的战略变革,但外来文化冲击导致的文化冲突削弱了儒家文化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社会资本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从而支持了民营企业的战略投入。以上结果经过工具变量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上述发现拓展了非正式制度下企业行为的研究,为解释中国情境下民营企业的战略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学术界关系研究的局限性,指出领导-员工关系这一概念更能真实地反映中国企业领导-员工的人际互动情况,进而构建了领导-员工关系量表,领导-员工关系影响员工的组织公平及员工工作态度的理论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领导-员工关系对员工的组织公平和工作满意度具有直接正向影响,领导-员工关系通过分配公平对员工工作满意度,通过互动公平对员工情感承诺具有间接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赵旭东 《开放时代》2009,(3):116-133
“关系”这一概念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了一个时髦的流行语汇。依据在河北白洋淀地区两个村落的实地调查,本文强调“关系”只有在文化实践中才有意义,世界上可能会有各种不同样式的“关系”,但并非只有中国才盛产“关系”。与此同时,社会记忆变成是对图式的不断加工和重构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社会现实的手段。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的关系实践来穿越帝国或现代国家对个体生活的控制,另一方面也不会妨碍他们对理想人伦关系图式的不断丰富和重构。  相似文献   

16.
家族企业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通过研究家族参与管理和CEO长期任职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探讨了长期导向的中介效应与组织惯例的调节作用。基于浙皖家族企业样本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家族参与管理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家族企业CEO长期任职对长期导向的形成有积极正向影响;长期导向在CEO长期任职与家族企业创新绩效间起中介作用;组织惯例正向调节家族参与管理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正向调节长期导向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通过探究管理层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丰富了国内家族企业研究成果,也为家族企业响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7.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在社会学中的兴起,使得许多中国社会学家用它来研究中国社会中本来属于关系研究的现象。这里的一个问题是社会资本同中国人的关系,关注的是否是同一领域,同一种思考方向。本文通过对中国中小企业的个案研究认为,关系的指向同社会资本的指向有所差别。中国人的关系更多地用来表示庇护、权力运作与行动者与结构之间的权宜,具有个人层面的特征;而社会资本则关注于信息、信任、合作及资源的投资与回报,具有社会与制度性的特征。如果混淆两者,关系研究中的很多重要问题均会遭到遮蔽。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持是影响文化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因素.文章首先将企业家社会资本分为企业家政治关系资本和企业家商业关系资本 ,在此基础上使用178家江苏地区文化企业实地调研数据 ,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对文化企业财政支持可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企业家政治关系资本对文化企业财政支持可获性具有正向影响 ,但在统计上不显著;企业家商业关系资本对文化企业财政支持可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且企业家商业关系资本的作用明显大于企业家政治关系资本 ,这表明地方政府在决定是否对文化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时 ,明显淡化了以往侧重于通过行政权力主导补贴资金的传统做法 ,而更多地遵循了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公共财政资源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李健 《经济经纬》2012,(3):7-11
笔者运用扎根理论,以制度理论、企业行为理论和交换理论为依据,对我国俘获者企业的高管进行深度访谈,从微观层面上分析我国转轨时期政府俘获的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制度—能动性—行为—关系"的政府俘获分析的新框架,在总结政府俘获的原因特征的同时,重点探讨为什么"关系"在我国政府俘获形成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In contrast with many other countries, Chinese listed firms must obtain approval to make private-equity placements (PEPs) from the Chinese Security Regulatory Commission (CSRC), a state bureau that regulates capital market financing. We analyse the role of political connection (PC) and ownership structures when accessing private equity (PE) market, while investigating the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political ties operate within the regulatory process of PEPs.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Cs do not contribute to the firm’s decision to apply for PEPs, but firms with state-ownership demonstrate a higher propensity to apply for PEPs. PC and state-ownership appear to help firms to obtain approval from the CSRC, and these firms are treated more favourably than their rivals without such connections.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 spend less time in managing bureaucracy, but PC and state-ownership negatively affect proceeds from the PE market in China. Firms with politically connected directors with professional business backgrounds tend to spend less time managing the CSRC, and these professionals positively affect proceeds from the PE market in China. This study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for policy-makers, investors, PE issuing firms and security market regula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