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算风险与资金短缺是困扰外贸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供应链金融创新能够有效解决外贸业供应链各节点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对义乌市外贸业的调研,在深入剖析义乌外贸业供应链的基础上,借鉴"沃尔玛与UPS供应链金融方案"的成功经验,从供应链协同发展角度,构建了一种银行主导下的"供应商+物流+外贸企业+保险"的金融解决方案,为外贸企业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深度嵌入和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不仅为中国金融产业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也给金融产业安全带来了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一定数量银行的破产不可避免。尽管困境银行的市场退出,有助于维护银行业整体的稳健运行和有序竞争,促进金融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银行的市场退出毕竟要以损害部分存款人利益为代价,而存款人恐慌又极易造成银行挤兑,并有可能进一步引发金融恐慌,从而危及国家的金融安全。因此,为维护公众信心和金融产业的安全稳定,为保护存款人利益并为银行的市场退出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加快推动存款保险立法,尽快建立功能完善、权责统一、运行高效的存款保险制度,应成为中国"十一五"期间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资本市场的特殊性使得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商事主体的行为无法达到传统商法对商事主体行为"理性化"的预期。金融混业最大的危险是将资本市场业已存在的各种"非理性风险"集中到银行并无限扩大到整个金融系统。近年来,世界各国对金融混业的风险控制已经从单纯的"行政监管"转向资本市场上金融经营机构"商事理性"回归,从"市场预期"、"公司治理"、"组织结构"、"诚信义务"和"功能监管"五个方面削弱、切断、发现和惩罚资本市场上的"非理性行为",从源头上控制金融混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英国和德国是世界上金融业成熟的国家,但是二者在金融制度上却存在显著差异.英国是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制度,而德国则是银行主导的金融制度.本文从金融市场和银行中介业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在国外研究较为成熟,而国内处于初探阶段。我国现行影子银行体系存在巨大潜在风险,亟需研究制订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因此,以影子银行的风险规避为出发点,从制度约束视角下分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的经济效应,继而对影子银行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博弈关系进行了辨析,认为金融监管要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要鼓励和引导合理适度的金融创新,最终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最后,从制度创新和监管重构等方面对"中国式"影子银行规范路径选择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金融营销的发展来看,金融营销环境进入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变革时代。相应的营销理念,也从4P、4C模式进入了4R的模式。而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很快,并已初具规模,金融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金融营销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以市场营销学的经典营销理论为依据,分析我国银行的营销策略:4P+4C+4R。  相似文献   

7.
任晗  韩飞 《市场论坛》2016,(4):40-42
在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营户和管理者之间已经结成利益共同体.积极通过市场转型来打造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全球买"和"全球卖",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变成为"世界市场".通过提升管理,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创新发展服务,并利用已有的品牌优势,加大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8.
同质化竞争下的义乌市场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市场》2008,(38):44-45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代表的商品交易市场尤其是日用消费品市场这一流通业态在我国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开辟出一条以商贸服务业助推乃至引领整个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成功发展路径。在这种市场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互动运作的"义乌模式"示范效应下,全国各地纷纷效仿,"市场热"方兴未艾,市场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对义乌市场的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义乌小商品市场试行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市场采购商品,短时间内即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成为浙江省外贸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在详细分析"市场采购贸易"在义乌小商品市场试行的背景和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各类市场的特点,探索广东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新方式,提出了在广东省合格市场内试行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市场采购商品提供出口便利,畅通出口通道,促进出口增长的举措,为政府相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金融脱媒"现象日益严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资商业银行面临严峻挑战。但资本市场在分流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良机。本文从"金融脱媒"源头溯起,回望二十世纪中后期西方"金融脱媒",探讨中国金融体系下金融脱媒的机理,并尝试找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家曾设想运用"银行监督"机制参与企业管理。巴德汉的"中心银行"模式,发挥"中心银行"或"主银行"的作用,以解决国有企业固有的"软预算约束"问题。罗默的"证券经济"与"银行"结合的模式,通过完善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优化银行外部竞争环境,实现银行与企业互动的监督模式,它们都属于"中心银行"模式。埃斯特林运用"类银行"机制,弥补"合作制"企业的资金补足;施威.卡特则充分重视银行的投资与监督作用,管理"经济民主"市场社会主义的企业。这些利用银行机制监督企业经营的思路既可以坚定我们利用金融机制管理企业的决心,也能启示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完善、强化金融制度的管理,加强金融机制对企业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义乌市场的发展演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目前,义乌已经被国务院批准为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全国提供市场国际化经验和示范,这对义乌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机遇。加快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对义乌和全国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推动义乌实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国家战略,更好地发挥义乌市场对全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快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首先需要义乌市政府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构建现代市场体系,优化市场结构;构建国际贸易和现代流通体系,创新市场流通方式;完善现代市场支撑体系,提高市场综合竞争力;构建现代市场管理体制,提升市场质量。其次,需要从国家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明确义乌传统市场转型升级的战略定位与实施步骤,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义乌市场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给予特殊权力,对义乌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给予重点政策支持,适当提高义乌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影子银行进行定义与分类,并对中国2013年发生的"钱荒"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钱荒"与货币供给量及社会融资总额之间存在矛盾,中国不缺钱。钱荒根源于传统银行资金经财务杠杆大量用于地下金融的影子银行,整顿影子银行有其必要性,中国整顿影子银行及金融改革的政策为"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新方针、金融政策由从简单的数量调控转向品质和结构的优质化、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等。  相似文献   

14.
<正>提起义乌,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呢?没错,那就是"小商品"。可30年前,义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穷县。"义乌市场的从零到有,到全球第一,演绎的正是改革开放所铺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如是说。  相似文献   

15.
<正>义乌是全国改革开放一面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上海工作期间,先后10次到义乌检查指导,感慨义乌的发展是"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要求在浙江全省学习推广义乌发展经验。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非领导人与工商界代表高层对话会时,称义乌为世界"小商品之都"。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到义乌视察,称赞义乌小商品市场是中国名片,义乌商贸城堪称当代"义乌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一场尚未开始就引得满城风雨的争议。东阳世贸城从有创想之始,义乌从上自下的非议和抵制一直就未曾消停。义乌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但由于土地瓶颈,义乌市场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无可避免。浙江东阳从数年前的经济圈到经济沦落,再到筹谋与义乌市极为类似的"商贸兴市:东阳政府乃至金华市、浙江省都在想把义乌的市场集群拓  相似文献   

17.
金融市场逐步打开,金融创新日益推动,金融衍生工具进入我国市场后,便以其独具功能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国衍生工具市场主力军各大国有上市银行纷纷上演着相关价值角逐,竞相在在这个极具吸引力的创新新兴市场。但金融衍生工具这个特殊市场涉及到银行的风险管理。本文从国有上市银行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国有上市银行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实证浅析金融衍生工具的运用对其风险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义乌现象"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加快进入信息时代,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义乌主动求变,全面拥抱电子商务,促进了"义乌现象"的形成,并成为国内传统交易市场和县域经济转型的典范。电子商务"义乌现象",指的是电子商务作为新的生产力,不断融入义乌的传统商贸经济,从而推动义乌专业市场实现升级,并进而推动义乌县域电子商务经济体发展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台湾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成立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受股市低迷、房地产不振、产业结构转型、企业大举"西进"及入世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分业体制下的台湾金融业陷入了困境,以银行业为甚.为走出困境,打破金融业发展的体制瓶颈,台湾政府依次进行了三个层次的改革,以推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一是上世纪90年代取消金融业准入壁垒和地域壁垒,允许民营资本设立新银行,放宽金融机构申请设立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跨区设立分行限制:二是2000年通过<银行合并法>鼓励银行同业并购,力图改善规模分散和过度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以认为,这一阶段实质上认可了银行控股公司的地位;三是在2001年连续通过了以"金融控股公司法"(以下简称金控法)为核心的"金融六法",确立了金融控股公司(以下简称金控公司)的法律地位.以此为标志,台湾金融业从分业正式宣告进入混业经营体制.  相似文献   

20.
金融产品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拥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前景,不同的金融产品是银行金融服务个性化的体现,是一家银行的特色甚至是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金融产品的竞争也相当激烈。商业银行如果要在这一市场提升自身市场占有率,就必须强力发展金融产品业务。本文就除储蓄以外的银行现行推出的金融产品为出发点,先探讨了我国金融产品的发展和市场,然后对各银行的金融产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未来发展的方法和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制定金融产品的发展战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