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被外界称为“中国奇迹”。有人将这一奇迹归功于中国的发展主义政府,并且将当代中国的政经关系概括为“中国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强调自由市场的“华盛顿共识”,各级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行政干预,深度介入经济发展,地方官员更是将经济增长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2.
John Wong 《经济学》2005,4(4):953-970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中国在东北亚的近邻通过贸易和投资从中国的开放政策中获益,而且那些曾经与中国争夺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市场的东盟国家也开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已经对其东亚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东盟+3”方案,特别是始于2002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为东亚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和评价当前中国经济的现实表现,已经成为国内外经济界特别关注的重要话题。从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曲线,向人们显示出新一轮中国经济增长的提速可能已经开始。同时,社会经济生活中也确实出现了投资和货币规模“超常增长”等虚热的征象。那么,如何分辨中国经济中的实质性增陡和过热性膨胀。是正确分析经济形势,从而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和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能源高耗”等特征,能源紧张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规律及其阶段特征,并提出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张茉楠 《商周刊》2011,(25):23-23
中国经济无近虑有远忧,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效应”正开始逐步凸显,中国必须有能够承受增速放缓的心态和适应性,如果中国经济还在单纯为保增长而不计代价,并延误了经济转型的时机,那才是中国最大的风险成本。  相似文献   

6.
中国周边的“经济增长三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卉 《经济论坛》1996,(12):48-48
中国周边的“经济增长三角”“经济增长三角”(GrowthTriange)是80年代后期亚洲首先出现的一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所谓“经济增长三角”是指几个邻国在相邻的地区,组成一个经济合作圈,合作各方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取长补短。这些地区在地理上一般...  相似文献   

7.
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所表现出来的“温度”,就如“秋老虎”,热力不减,余威正劲。已经公布的数据是有力的佐证——上半年GDP达1067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其中二季度增速更是高达11.9%,创下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新高。“三过”——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主要问题。其一,投资增幅仍处高位。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然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郭晔 《当代财经》2006,(6):9-12
本文从“可持续增长”的视角,以“福利经济学”、“幸福经济学”为理论基础,阐述了“生命经济”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当前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路径——发展“生命经济”,更确切地说是以“人的生命”为本替代以“资”为本发展经济。  相似文献   

9.
“大国效应”和自主宏观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从2001年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平稳增长的时期,已经长达5年多了,经济增长沿着潜在增长率稳步前行,通货膨胀指标也显示出如此的平稳状态,似乎高速平稳的经济增长会自然而然地带着中国经济一直往下走。但是,在这高速平稳的经济增长的底下其实也开始在涌动着巨大的波浪,这潜在大浪被人们逐步认识为“流动性泛滥”和“资产价格上涨”。这使人们不自觉地想起了日本的“升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风生水起、万千气象。“中国现象”、“中国因素”席卷全球,无论是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是商品交易价格、期货价格,都烙上中国的印记。中国的发展,其中几个重要的区域功不可没,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闽东南都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区域竞争与合作发展已成为大家瞩目的热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与明年走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2002~2004年的加速增长之后,2005年我国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GDP增速呈现“高位趋稳、稳中趋降”态势,就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回稳,消费需求继续平稳增长,物价水平稳步回落,财政金融平稳运行,整个经济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继续发展。同时,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企业利润增幅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以及贸易顺差过多等新问题。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主要是贸易摩擦加剧并呈常态化,石油价格高位徘徊,美国、欧盟、日本经济增长可能放慢等。  相似文献   

12.
1.实践方面,民本经济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978~2004年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年均增长9.4%),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非国有国营”经济(广义的民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破八”,抑或“保八”,似乎成为近年来很多人判断中国经济形势的一个标准。习惯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看到上半年GDP增长7.8%的数字后,不免产生担忧和悲观,一些媒体甚至将“GDP三年来首次破八”引向“中国神话是否破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陈以威 《时代经贸》2011,(20):26-27
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当中就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没有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这导致在分析经济增长时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从自然资源相关概念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出发,以中国为例并结合“自然资源诅咒”现象来从正反两面说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杨欢进,徐慧荣[编者按]70年代初围绕“增长极限论”而展开的大争论,导致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的产生。它要求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技术型经济、综合考...  相似文献   

16.
周光友 《生产力研究》2005,18(5):102-104,124
本文以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作为度量指标考察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工业化的进展程度,通过实证发现,在整个90年代中国的经济增长明显存在着两个“替代效应”:一是“外资替代效应”,二是“弱质替代强质”现象。两个“替代效应”的存在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有其特殊性,它对经济结构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了几点启示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总供给曲线与经济增长路径变化──关于产量、物价与增长周期的一种假说史晋州70年代末期以来,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经济增长呈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已经愈来愈成为新一轮经济高速增长的必不可少的“启辉器”;二是在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增长模式转型:我们需要转变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如何看待和评价已有的增长模式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国内外的评价总体上说相当高,但说到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看法就大不相同,经常听到的说法是“粗放”、“低效”,如此等等。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和“模式”评价如此不一,颇令人困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方程并利用1987—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数据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作出了预测,将预算速度与十一五规划纲要规划的经济增长速度进行了比较,从中解读出“十一五”规划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将“知识”定义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非物质要素”,系统地分析了“知识”这一要素在不同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表现形式,以及在经济增长中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