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保持稳健经营的必然要求,也是指导会计人员进行判断的一项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谨慎『生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王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指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设备。它属于会计核算的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故在企业的盈余管理中,会计选择的重大标志就是在谨慎性原则指导下运用各种会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这就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全面、深入的运用。新制度不仅严格限制了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扩大了计提财产减值准备的范围,而且在修订准则中明确规定。在会计核算中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于非正常的经营业务交易不确认收益。只确认损失。  相似文献   

9.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和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相似文献   

10.
所谓谨慎性原则是指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本文从不同角度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所谓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谈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2.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相似文献   

14.
汪淼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3):57-58,115
谨慎性原则是我国企业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在会计实务中随着谨慎性原则应用范围的扩大,给企业留下的利润调节空间也在扩大,相关冲突也日渐凸显,必须及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既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作出合理预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会计实务的方方面面,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更进一步充实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本文为此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作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16.
张莉 《经济论坛》2004,(15):124-125
众所周知,企业的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并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在逐步加大。依据客观性原则,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会计核算工作对此也应予以反映,因此,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  相似文献   

17.
谨慎性原则是针对不确定的情况而言的,对于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会计人员不应当过分地谨慎,不应当犹豫不决,瞻前顾后,应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多计不少计资产或收益,不少计不多计负债或费用,及时进行会计核算。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有利于合理估计企业存在的经营和理财风险,有利于事前防范风险,有利于正确及时地进行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充分披霞,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尽量真实。  相似文献   

18.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时,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原则的本质就是资本保持或资本维持,其经济含义是只有在资本得到维护或成本得到弥补以后,才能确认收益。由于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了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考虑可能取得的收入或收益,就使得会计信息比较稳健。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谨慎性原则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谨慎性原则若使用不当也可能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比性,同时还可能给企业设置秘密准备提供机会,使会计信息失真。因此,有必要正确理解谨慎性原则,并针对其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进行具体的阐述和严格的规定,以扬长避短,发挥其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八条中指出:“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企业在运用谨慎原则时,具体来说,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使本期净资产和利润较低的方法和金额。通俗地讲,资产计价时从低,负债估计时从高;不预计任何可能的收益,但对于可以估计的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予以预计。谨慎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运用的事项很多,本文仅从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个准备帐户来谈谈谨慎原则在当前我国…  相似文献   

20.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中的一项重要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处理某项经济业务时,在多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的条件下,企业应当选择对所有者权益影响最小的合理的方法来进行会计事务的处理,既不夸大资产和收益,也不压低负债和费用,起到防范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企业会计中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谨慎性原则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