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金融管理部门出台多项熊猫债新政,为熊猫债市场发展持续注入活力。在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作为连接境内外人民币投融资的重要工具,熊猫债不仅为境外发行人拓宽融资渠道、优化债务结构提供了选项,也为投资人多元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了新机制。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蓝天旻 《新金融》2016,(9):38-41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重要进展,熊猫债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以来,熊猫债的发行主体范围进一步扩大,发行规模大幅增长,已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熊猫债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及影响熊猫债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了当前人民币国际化及国内债券市场开放背景下熊猫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并对推动熊猫债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一、美元债市场概况根据摩根大通亚洲信用债指数(JACI)成分市值,亚洲美元债市场存量在2015年上半年已经超越6200亿美元,在过去十年增长了超过四倍,是全球债券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同时目前中资发行人(含香港)发行的美元债约占亚洲美元市场总存量的50%。这为以中资企业为对象的跨市场、多币种投资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也为熟悉中国企业的投资者投资亚洲美元债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便利。  相似文献   

4.
在人民币被IMF正式纳入SDR货币篮子后,中国重新启动熊猫债发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获得市场的正面反应。它与点心债市场一起,共同作为境内债券市场的补充,形成完整的人民币债券市场体系。本文根据美元、日元国际债的实践,论证境内市场发行的熊猫债与境外市场发行的点心债具有不同的市场功能,是互为补充、互为依存的关系。熊猫债令境外机构可接触到境内庞大的本币资金,并令其有机会实现多元化战略目标,点心债则采取市场化定价机制,手续简便,效果更高,与欧洲离岸债券发行惯例接轨。尽管熊猫债和点心债的发债体部分重叠,但鉴于两个市场整体规模很小,相对潜在的融资量及投资量,市场容量远远不足。内地积极推动两个市场建设,形成二元一体发展模型,可实现共同发展目标,这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发展利益。  相似文献   

5.
安国俊 《中国金融》2012,(18):51-52
美国次贷危机、爱尔兰政府债务危机以及欧债危机都充分说明,完善债券市场风险管理,增加市场稳健性的政策措施十分重要中小企业私募债是我国中小微企业在境内市场以非公开方式发行的,发行利率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3倍,期限在1年(含)以上,对发行人没有净资产和盈利能力的门槛要求,完全市场化的公司债券,也被称作是中国版的垃圾债。垃圾债最早起源于  相似文献   

6.
<正>迄今为止的境外债券融资中,非银行担保人和发行人之间通常存在垂直的股权关系,与发行人无股权关系的专业担保公司显著缺席。实际上,担保公司为境外债券提供担保并无法律障碍,且在2020年已由四川发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在内江投控美元债发行中成功实践。随着近期市场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担保公司增信的结构有望进一步在境外债市场、特别是2022年快速崛起的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市场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272号文衔接了熊猫债注册发行便利机制,整合了熊猫债资金、账户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将有力推动我国债券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银行、外汇局于2022年12月2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22]272号,下称“272号文”),  相似文献   

8.
高成长债可以有效引导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当前国内高成长债市场在发行人主体信用评级、发行利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文章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约束和激励以及推进债券市场建设等三方面对高成长债支持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周凤华 《征信》2016,(11):5-9
2016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违约风险呈现不断加剧的态势。对公募债市场已经发生实质性违约及重大信用风险事件的33家企业进行分析,总结当前我国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的主要特征,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建议发行人、中介机构和监管层三方形成合力,以引导我国债券市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债券一二级市场票面利率和成交价格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国内债券市场收益率信号存在明显的压低现象,虽然基准估值对此进行了有效修复,但部分低等级债发行人通过特定闭环链条对票面和估值收益率存在较强的控制。为此,应进一步推进债券市场改革,统一监管规则,完善市场发行与交易制度,着力培育高风险偏好资金,提高信息披露监管,并改进低等级信用债券估值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1.
"11超日债"违约事件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第一起实质性违约事件,动摇了投资者"刚性兑付"的信念,然而其是否系统证伪了"刚性兑付"的命题仍需检验。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以交易所公司债为样本,检验其信用价差在事件前后的变化,对超日债事件对信用债定价机制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超日债事件引起交易所公司债信用价差显著增大,但是在经济意义上并不显著;(2)民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国营企业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3)高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大于低收益公司债信用价差增加值。研究结果说明"11超日债"事件仅形成了信用债定价在高低收益、不同发行人背景和市场间的分化,在信用债定价中"刚性兑付"信念仍广泛存在,尚未对市场形成根本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和美国的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规模、条款、风险收益特征和套利机会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可转债市场规模仍远不及美国,尤其对创新性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支持上差距更大。中国可转债的条款设计更多替发行人考虑,而较少关注投资者的需求,具有明显的扩股融资动机。从风险收益特征和套利机会来看,发现美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债性凸显,股性较弱,而中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具有偏股性。  相似文献   

13.
连立帅  朱松 《金融研究》2023,(10):125-144
如何完善对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从而提升信用评级质量、促进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内监管机构迫切关注的问题。2021年开始我国调整了债券发行强制评级要求,在保留对主体评级强制选择的同时,将债项评级的选择由强制调整为自愿,这一政策的实施,将长期影响评级市场的竞争格局以及评级机构的迎合行为。针对强制评级政策的调整,本文研究发现:取消债项强制评级后,保留债项评级的发行人数量与债项评级质量均下降;而当评级机构声誉较高时,信用评级质量下降程度较低。异质性分析显示,上述关系主要存在于评级机构竞争程度高、客户重要程度高及首次发行的情形。本文还发现,取消债项强制评级后,保留债项评级的发行人评级膨胀,会降低债券融资成本,表明债券市场并未充分意识到信用评级存在膨胀问题,促使发行人寻求虚高信用评级。本文的结论表明,取消债项强制评级政策一方面会增强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程度及评级机构的迎合动机,短期降低了信用评级质量,但另一方面债项评级的选择由强制调整为自愿之后,评级市场的声誉机制能够发挥作用,长期而言有利于“市场驱动”的信用评级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4.
欧元债券及信贷衍生产品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元的国际化进程备受世人关注.本文以国际债券市场为例,分析了欧元债券的市场规模、发行人组成和利率结构.研究表明,欧元诞生以来,在国际债券市场中的份额稳步增加,成为国际债券市场最重要的产品之一;发行主体逐步多元化,吸引了广泛的国际发行人和投资者:在国际货币的竞争中,欧元显示出自身的竞争力.研究欧元国际化进程,能够对今后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9-2012年上证综合指数和中信标普全债指数的日交易数据,基于VAR(5)-MGARCH(1,1)-BEKK模型和DCC-MGARCH(1,1)模型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间溢出效应和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之间,只存在股票市场向债券市场的单向价格溢出效应,两个市场间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间的相关性呈现出动态时变特征,总体而言具有正相关性,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两个市场间的动态相关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业界大事     
《中国金融家》2022,(12):13-15
人民银行联合外汇局共同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为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以下简称熊猫债)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在境内债券市场融资。  相似文献   

17.
贾明志 《证券导刊》2012,(24):32-33
5月2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公布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业务试点办法、业务指引以及登记结算实施细则。6月8日,上交所发布公告,首单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成功发行,发行人为苏州华东镀膜玻璃有限公司,这标志着中国式高收益债市场正式起航。从交易所公布的规范性文件看,国内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的框架基本确定,未来的快速发展值...  相似文献   

18.
杨阳 《中国金融》2022,(5):71-72
<正>绿色债券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境外成熟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看,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监管部门、债券发行人、市场投资者等在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具体实践也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举办的2018年度中债优秀成员表彰仪式暨2019年债券市场投资策略论坛上,富滇银行以成功发行35亿元绿色金融债获"优秀金融债发行人奖",成为全国18家获得该项荣誉的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相似文献   

20.
孙道元 《银行家》2023,(2):102-104+7
<正>2022年债券市场回顾2022年债券市场总体收益表现偏弱,不及2021年,略好于2020年。除高收益品种外,各债券品种全年收益表现略好于银行3年定期存款利率(2.6%—3.25%,中值3%)(1)。对比来看,地方债>国债>综合债>国开债>3.0%>商业银行债>中票短融>高等级中票>信用债>货基可投债,即泛利率债券品种收益表现好于信用和货币市场债券品种,主要系年末债市流动性冲击造成全年债市走平(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