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亮 《首都经济》2007,(2):54-55
外资银行发力 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不过数日,首批9家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转制申请便获得了中国银监会的批准,正式涉足人民币零售业务。为了在金融全面开放后即将来临的贴身肉搏战中抢得先机.外资银行会提前发力,将客户目标锁定高端客户群,将业务重点转向零售业务.因为这正是外资银行所擅长的。  相似文献   

2.
2006年被一些人称为“中小企业年”,大小银行纷纷涉足中小企业信贷,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机构纷纷向中小企业抛出“贷款橄榄枝”。[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11月16日,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承诺,12月11日人民币业务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将得到规模布局中国市场的“许可证”,中外资银行同台竞争的大幕即将拉开。 银行市场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对国内市场冲击有多大?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是否会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而得到缓解?花旗入主广发意欲何为?为此,本栏目编辑编排一组稿件,以助读者评判这一事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张燕  袁涛 《特区经济》2005,(9):298-299
到2006年,中国将按照加入世贸时所做的承诺,全面开放国内银行市场,外资银行机构到那时在中国国内市场上将享受多方面的、很高程度上的国民待遇。到时,中资银行将面临着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便是客户。在业务对象方面,“优质客户”、“高端客户”被认为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将进行争夺的客户资源,包括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外资银行的客户目标可能首先集中在外资企业和持有外汇的个人客户上。可以预测,外资银行在中国争取的客户主要有以下3大类:①公司客户、重要行业内的大企业、跨国公司、有规模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5.
中资银行如何拓展私人银行业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年12月11日,加入WTO后的五年过渡期结束,中国银行业迎未了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依据此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国外银行可以在中国境内注册成为当地的银行法人,全面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外资银行转为本地银行,意味着与中资银行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阶段。具有高利润高回报的私人银行业务,无疑将会成为中外资银行争夺的重点。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把握机会,努力建立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私人银行业务,以争取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彭宇 《首都经济》2006,(9):100-101
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开发进程不断深化.外资银行进入北京的脚步越来越快,他们和中国银行业并存于中国资本市场。虽然中国即将全面开放银行业将带来激烈竞争,但也给中资银行提供了向外资银行学习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的机会和条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前的“过渡期”正逼近最后时刻,中国的银行是否做好应战准备的疑问再度响起。 其实入世五年来,外资银行全面进入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的究竟是“恶狼传说”还是“鲶鱼效应”,一直纷争不断。而反观过渡期间外资银行的表现,却并未呈现众人有关“狼来了”的种种预想。  相似文献   

8.
自2006年12月11日人民币业务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至今已3个多月了。原来以为外资、中资银行的直接交锋会杀得昏天黑地,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有专家预言,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和合作,将贯串于今后漫长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徐灿 《发展》2006,(7):88-89
近期,银监会公布的2005年二季度末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数据显示d主要商业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1637.3亿元,比年初减少5545.2亿元。但如果剔除工行通过财务重组政策性剥离6340亿元不良贷款这一因索,2005年6月底,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794,8亿元。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2006年底前我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围有银行贷款主要来自国民存款,如果银行不良资产长期居高不下,将导致老百姓对我国的金融机构失去信心,将钱存人外资银行。而根据专家预测,外资银行只要吸收国内银行6%的存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外资银行对我国金融市场渗入力度的加大,中外资商业银行之间的一场恶战已是无法避免,而尚未被国内银行充分挖掘的小企业贷款业务也必将走进中外资银行全面争夺的视野,一场关于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尖峰对决不可避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间的推进以及近年内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大量外资银行的涌入,将彻底打破国内银行在本土金融业界的行业垄断地位。 外资银行的引进,一方面可以促进我国贸易和  相似文献   

12.
面对加入WTO後全面开放人民币业务的时间日趋临近。传统的以存贷利差为主的国有商业盈利模式制约着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今後如何应对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如何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银行再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再造理论并分析了再造的途径及我国商业银行应有的取向。  相似文献   

13.
檀建功 《唐山经济》2006,(12):44-45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今年年底我国将实现金融业的全面开放。金融开放将使股份制改造并上市后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为争夺高端客户展开全方位的竞争。而在这种竞争面前城市商业银行在资本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及人才储备方面都存在着劣势。如何变劣势为优势,使城市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笔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的金融业对外资银行的逐步开放,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应对WTO规则和我国入世的承诺,我国的对外资银行监管的法律制度必须进一步完善,从立法指导思想、具体制度到银行监管来一次全面的清理完善。  相似文献   

15.
去年12月我国全面开放银行市场,当时社会上普遍关心的是中资银行同外资银行的竞争问题。其实,外资金融机构早已通过股权投资、财务投资等渠道,获得了中国上市银行的巨额红利。  相似文献   

16.
博研答客问     
《上海经济》2006,(9):74-75
外资银行盼望已久的中国市场“全面开放”将在今年年底到来,为此银监会近日向外资银行发布了修订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征求意见稿。据悉,银监会在这份意见稿中鼓励外资银行在中国注册为“法人银行”,“法人银行”将获得国民待遇,比如可以从事银行卡业务,否则不仅不能发行银行卡,其吸引人民币定期存款的“门槛”将在10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崔岩 《辽宁经济》2006,(3):36-37
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自由化、信息化、国际化的速度也正在逐渐加快,按照WTO签署的协议,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过程会经由开放国内银行批发市场,开放国内银行零售市场,到全方位地开放国内银行市场。中国银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正面临着加入WTO新纪元带来的种种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在中国的银行业竞争舞台上,内资银行的竞争对手将突破现在的国界限制,涌人大量国际运营经验丰富的外资银行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8.
根据WTO有关协议的要求,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开放。作为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制国家,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来自外资银行的严峻挑战,而这些金融机构不仅具有成熟和完善的经营机制、而且还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能力和竞争能力。那么,中国银行业的改革面临两大紧迫任务:第一.在2006年的期限到来之前如何做好防范工作:第二,在2006年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如何在竞争中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19.
中国从2001年起逐步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这预示着中资和外资银行的竞争序幕已经悄悄拉开。虽然外资银行相对于中资银行具有绝对竞争优势,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这种竞争优势一时还无法转化为胜势。所以,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最佳的关系定位应该是合作大于竞争。一方面,外资银行需要借助本土银行的诸多优势来壮大自己,另外,中资银行也迫切需要学习外资银行成熟的管理经验,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金融     
《中国经济周刊》2006,(7):10-10
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将放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2月14日表示,2006年底中国将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 央行仍将维持低利率政策;美联储新主席首次暗示升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