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一、商标使用许可和备案制度 注册商标的许可使用是指商标注册人或其授权的人将注册商标的部分或全部使用权许可给他人使用的法律行为。商标使用许可分为:独占使用许可、排他使用许可和普通使用许可三种。  相似文献   

2.
黎叶 《中华商标》2023,(11):47-50
<正>一、知识产权许可类型及多重许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的有关规定,商标使用许可类型分别为独占使用许可、排他使用许可以及普通使用许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与商标领域规定基本相同,分为独占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以及普通实施许可。  相似文献   

3.
商标使用许可,是指商标权人(或其授权的人)依据一定的法律程序将其注册商标许可他人使用.并可就给予的使用权取得报偿的制度。我国商标法对商标许可使用制度做了明确规定,并把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规定为商标权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目前,由于我国商标立法的不完善,司法实践监督管理处罚不严以及人们的商标意识、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商标使用许可出现了失控现象。  相似文献   

4.
商标共存作为商标使用中出现的特殊情形,其与商标侵权的关系十分微妙。一方面,所谓共存指的是不同主体所有的相同或近似商标之间的共存;而另一方面,由于商标权是一种排他专用权,如未经商标注册权人的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服务上使用与该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即构成对注册商标权的侵害。因此,确立商标共存合法性的基础对维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合理的商标共存被误判为商标侵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缘起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到期后,被许可人继续生产、销售新的带有权利人商标商品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和合同违约的竞合,实践中对此几无争议。但如果被许可人销售的是合同存续期间经商标权人合法授权生产的库存商品,被许可人的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抑或构成合同违约,实践中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相似文献   

6.
商标平行进口是指在国际贸易中,未经商标权人(包括商标所有人或商标独占被许可人)许可,第三方进口并出售带有相同商标的相同商品,该商标商品是在他国市场上合法取得的。商标平行进口是一种跨国的行为,各个国家对商标平行进口采取不同的态度,在商标法理论上的一个依据是商标权权利穷竭的普遍性和地域性的分歧。持普遍性穷竭的国家主张允许商标平行进口,对商标权不构成侵权;持地域性穷竭的国家态度则相反。权利地域性与国际贸易跨国性产生冲突,而这种冲突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协调,则会阻碍国际贸易的自由流通,单纯的知识产权保护可能就会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隐性”的壁垒措施。因此对平行进口问题的协调就成为必要的、必需的。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当前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7.
商标的功能从昔日表彰商品或服务唯一来源向今日保障商品或服务品质的演变,使得商标权人得以将盛载自身商誉的商标许可他人使用而坐享许可使用费之利。各国商标法立法及实践都强调商标许可权人须对被许可人的商品及服务加以适当监管与控制,务必“使消费者能由两个来源获得统一品质之商品,即不致使大众受到欺蒙”。这种监管与控制即为品质控制(quality control),其被视为商标许可使用制度之基石。然而品质控制在我国商标法中仅有模糊性原则性规定:“许可人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具体究竟应当如何监督,监督到何种程度,若未进行监督后果如何,法律并未给出任何答复。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商标许可权人也普遍存在不注重品质控制的现象。一份来自第二届中国特许加盟企业展览会对参展的50家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22%的特许方表示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这已然成为影响特许经营的三大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8.
袁博 《中华商标》2013,(12):63-64
在侵犯商标权的各种纠纷中,有一类纠纷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此类纠纷表现为被授权许可使用商标的一方违反授权方的协议范围使用商标,具体表现为:在协议约定的期限终止后仍然生产或者销售贴附有授权人商标的商品;超出约定数量生产或销售贴附有授权人商标的商品;在协议约定的商品种类之外生产或销售贴附有授权人商标的商品;  相似文献   

9.
王柯 《中华商标》2010,(10):27-30
一、案情回顾2007年12月31日,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衣念公司)与韩国依兰德公司签订《商标许可使用合同》,获得对方第1326011号商标独占许可;2009年1月1日,依兰德公司又出具《商标维护授权委托书》,授权衣念公司在中国大陆独占使用包括第1326011号、  相似文献   

10.
<正>一、案情第384939号文字商标“椰子”于1991年3月30日经核准注册,核定使用在第25类“鞋”上。2019年4月28日,商标独占许可人沈庆春授权许可福州市马尾区大掌柜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大掌柜公司)使用“椰子”商标,并可以自身名义对侵犯诉争商标的行为采取任何形式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1.
正(接上期)九、商标使用许可策略商标权人利用自己的商标信誉,采取与他人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允许他人按照自己的标准使用自己的商标,以此达到增加使用该商标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商标的规模效应,壮大企业  相似文献   

12.
正案情章国鸣为"FanGnaiEr芳奈儿"商标注册人,2009年9月28日广州市芳奈服饰有限公司(下称芳奈公司)与章国鸣签订了商标许可使用协议,协议约定自签订之日起芳奈公司在国内以排他许可方式在内衣上使用上述注册商标和经营、打假、维权等事宜。事后芳奈公司发现李菊红经营的淘宝网店销售未经芳奈公司授权、非芳奈公司生产,却标识涉案商标的内衣。芳奈公司请求  相似文献   

13.
国家工商局对企业商标管理有新规定《规定》指出,企业转让商标和以商标权投资及其他依法需要进行商标评估的,应当委托商标评估机构进行商标评估,企业许可他人使用其商标,应当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并将合同报商标局备案;企业转让其商标,应当符合有关商标管理法律、...  相似文献   

14.
李长宝 《中华商标》2005,(11):40-42
现行法律规定 商标许可使用是商标权人实现商标财产权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我国商标法第40条、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3条均明确要求许可人应履行“备案”手续,但却未涉及商标许可合同备案的法律效力问题。我国最高法院颁布并于2002年10月16日施行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第十九条弥补了现有法律规定的不足,该条共有两款,即:  相似文献   

15.
崔树磊 《中华商标》2023,(11):33-37
<正>要旨:适用商标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前提在于确定商标权利归属于被代理人或者被代表人。对于商标权利归属的认定,需要结合创意来源、各方约定、商标使用等在案证据作出妥善认定。在商标已经实际使用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注意区分实际使用人是对自己商标的使用,还是基于被授权许可而对他人商标的使用。对于共有商标,认定是否构成“未经授权”的注册,应当根据在案证据,对商标注册行为是否获得了全体共有人的授权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张诚 《中华商标》2006,(12):39-42
《商标法》第40条规定:“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第19条规定:“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未在商标局备案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肯定了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的备案具有对抗力的法律意义。但其确切含义如何,目前没有一致意见,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同的理解:有观点认为在前后两个商标独占许可合同(前者未备案,后者已备案)的状况下,两个被许可人均有权使用系争商标,都不能阻止对方使用。本文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7.
高荣林 《中华商标》2008,(12):42-43
商标的正确使用对于商标权人来说非常重要。在美国,商标的使用是获得商标权的前提。我国商标法虽未做出如此规定,但连续三年停止使用注册商标,也会构成商标撤销的理由。商标的正确使用能够保持商标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最基本的功能,有助于商标潜在的第二含义的成长,能够有力反击侵权人的抗辩,使商标权人在商标侵权案中既可申请禁令救济又可要求损害赔偿。另外,  相似文献   

18.
《中华商标》2002,(8):47-47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下列商品商标/服务商标(统称“商标”)已经在相关类别上获准注册,商标所有人是TMT贸易有限公司。TMT贸易有限公司享有对下列商标的专用权,并已将下列商标使用在被核准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上;任何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未经该公司的书面授权和许可,在与下列商标核准注册的商品/服务相同或者类似的商品/服务上使用下列注册商标,TMT贸易有限公司必将采取法律行动予以追究。  相似文献   

19.
商标的许可使用权是商标注册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将其注册商标有偿或者无偿地许可他人使用,被许可人因此而享有商标使用权,我国《商标法》  相似文献   

20.
一、商标产品平行进口“是”与“非”争论 平行进口又称灰色市场,是指未经进口国商标权人许可,进口商将从外国合法购得的与国内商标权人相同商标产品进口到国内的行为,平行进口是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相结合面出现的一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