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京沪高铁对主要站点旅游流时空分布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交通是影响旅游流时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文章以京沪高铁线为例,运用旅游场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比较京沪高铁开通前后9个主要高铁站点的旅游流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强化了北京、上海和南京等重要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的领先地位,呈现出高铁旅游流的"马太效应";高铁促使靠近重要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处于劣势的旅游地旅游流呈现"过道效应";高铁促使空间距离临近的两个城市的旅游流呈现"同城效应";高铁提升原本缺乏区位优势的旅游资源型站点的可进入性,同时对区域核心城市的交通依赖程度明显下降;高铁的时空压缩效应缩短旅途时间,可实现小长假的远程旅游,双休日的中程旅游,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中远程旅游对黄金周的依赖,从而缓解出游时间的集中性,提高了旅游质量。  相似文献   

2.
世界旅游强国离不开良好交通的支持,而作为交通中非常重要的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文章探讨了2020年全国高铁网络影响下旅游景点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分析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市场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在全国尺度下定量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可达性的影响。测度2020年规划高铁通车前后旅游可达性空间格局与变化。结果显示:高铁开通后,高铁沿线城市可达景点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日"字形高铁沿线城市与景点的增加值最高,将成为我国重要旅游经济带,高铁沿线城市与景点是高铁网络效应的主要受益者,高铁服务带来了时空压缩效应,即高铁的开通不仅缩短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的时间距离、加强了两地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旅游者跨区域的快速外部交通,而这种快捷效应的延续同样离不开城市内部交通网络的优化,缩短中心城市到旅游景区的时间,将会进一步增强景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旅游交通现状 1978年以来,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交通设施数量增长较快。到目前为止,基本形成了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在内的联结各口岸城市、旅游热点及绝大部分著名旅游地的旅游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4.
去年,国家旅游局召开了全国旅游城镇建设现场会、乡村旅游现场会.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今年的旅游主题是"和谐城乡游"。发展工农业旅游,符合现在的主旋律和大形势。我们的任务是,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确定今年的主要方向和任务,开展经验交流,加强沟通与协作。省旅游、农业、工业部门的同志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工农业旅游的意见,我都同意。  相似文献   

5.
旅游意象图: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景区规划新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启发于"城市意象"理念和图论学说,文章从游客感知出发,提出"旅游意象图"的旅游景区规划设想,认为旅游意象的基本要素包括旅游道路、旅游节点、旅游边界、旅游标识和旅游区域5个方面,旅游意象图的构建过程可分解为旅游意象点→旅游意象线→旅游意象链→旅游意象面→旅游意象图5个基本步骤,指出可从资源类旅游意象、产品类旅游意象、市场类旅游意象3个层面确定具体的旅游意象,并分析了旅游意象调研的4大基本方法:传统问卷调查、绘制心智地图、旅游意象游戏法和旅游意象访谈法。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做为一种新的旅游业态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大梨树人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谋求乡村旅游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把一个昔日"山上和尚头,山下多石头"的穷山沟改变成为山青水碧,花果满山、景色秀美的新山村,成为辽宁乃至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走向富裕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便捷高效的‘快进’交通网络","建设满足旅游体验的‘慢游’交通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经常外出旅游,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到了一种路上快行,旅游慢行的新时期,旅游目的地的绿道等慢行交通体系建设对旅游业想休闲和深度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将浅析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构建便捷高效的‘快进’交通网络","建设满足旅游体验的‘慢游’交通网络"。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经常外出旅游,目前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现在已经到了一种路上快行,旅游慢行的新时期,旅游目的地的绿道等慢行交通体系建设对旅游业想休闲和深度发展非常重要。本文将浅析城市生态绿道在园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较为微观的研究视角出发,以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的研究方法对贵州从江县岜沙①苗寨展开个案研究.对比旅游发展前后岜沙苗寨社会关系的建立方式、主要特征方面的差异,进而回答"民族社区在旅游发展影响下,其关系的建立方式,社会关系的整体特征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研究发现旅游发展改变了外部主体与岜沙村民建立社会关系的方式,但并未改变岜沙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社会关系的研究结论,实现了与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保继刚  杨兵 《旅游学刊》2022,37(1):18-31
国内有关"旅游吸引物权"的研究大多止步于理论探讨,而旅游地却存在大量旅游吸引物权益缺失的发展困境。文章尝试将"旅游吸引物权"学术概念进行落地运用,通过一场持续3年的旅游减贫试验,探索出旅游吸引物权在中国制度情境下的制度化路径,解析其实践效应。研究发现:(1)旅游吸引物权的产权建构需要首先从结构层面建立兼顾分配和资源保护意义的制度规则体系,制度规则背后的核心运行逻辑是经济利益调节。(2)制度结构建立后,再从能力与文化层面建构多方主体对旅游吸引物权表达与实践的理解和认知,重点是在认知范畴上建立产权共识。(3)旅游吸引物权建构所需的制度、能力与文化培育可由多方外部主体援助完成,但援助的目的是催发原住民的主体性。发展乡村旅游不一定需要大资本进驻,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适量的资金投入、产权建构的技术援助,足以带动原住民参与旅游发展。其中,地方政府作为土地产权的决定性主体,对旅游吸引物权的理解、授权与支持是开展产权建构的根基性条件。需要指出的是,文章的旅游吸引物权建构是对各个构成物要素凝结的共有性、整体性旅游吸引价值的产权关系进行系统表达,本质上是不改变现有构成物的"名义产权"制度,利用制度多元逻辑引导多方主体改变产权认知观念与结构,在认知范畴上建立关于新增的旅游吸引价值的"事实产权"。  相似文献   

11.
刘朝晖 《旅游学刊》2012,27(10):8-9
文化旅游对于文化的利用需要经历"文化资源化"和"文化再生产"的过程.旅游产业化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深刻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休闲方式.在中国学术界,从事旅游研究和开发的学者,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等学科都采取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介入旅游开发领域,而以研究文化和地方社会见长的人类学,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和怎样扮演自己的角色,把人类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性的行动研究,以解决与旅游相伴而生的各种社会和文化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现有高铁和规划高铁两种情境下京津冀地区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测算与比较,分析了高速铁路的建设对京津冀地区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空间分布特征、变化幅度和空间差异的影响,并识别了不同城市的主要空间相互作用的联系方向。研究发现:高速铁路显著提升了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总量,缩小了空间差异。其中,唐山、张家口、承德3个城市获益最大,作为客源地产出作用的位序分别提升了3位、2位和2位,作为目的地接收作用的位序分别提升了3位、4位和4位,而衡水则排在全区最末位。高速铁路网络化运营后,张家口作为客源地产出的空间作用弱于作为目的地接收的空间作用,而秦皇岛作为目的地接收的空间作用小于作为客源地产出的空间作用,且北京、承德作为目的地的空间作用被高速铁路网络放大,而唐山则提高了作为客源地产出空间作用的能力。最后,本文提出,240分钟的旅行时间是城市间产生较强旅游空间作用力的重要分界线,并对京津冀地区在高铁网络化运营时代的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伦理维度的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科学叙事和人文叙事两种知识创造模式,旅游研究应该改变片面追求"科学化"、"客观性"的现状,而对人文关怀取向的旅游研究加以重视。由于旅游不仅具有经济价值与审美价值,还有伦理价值,旅游伦理研究理应是人文叙事知识创造模式的表现形式之一。文章从旅游伦理研究的时代背景、现实问题、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等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认为这一新研究范式将改变以往只注重旅游的"事实"方面而忽视"价值"方面的片面性,为旅游研究注入了人性的因素,有助于旅游研究进一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4.
《旅游时代》2013,(9):12
2013年"中国最佳旅游口号"颁奖典礼暨"名动中国"旅游营销论坛近日在北京举办。颁奖盛典依次揭晓了2013年"中国十佳旅游口号""最受读者欢迎的旅游口号""最受外旅局首代欢迎的旅游口号"及"最具网络影响力的旅游口号"。山西作为旅游大省,自然景观丰富,人文积淀深厚,一直是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历经三个月的读者投票、网络投票,网络舆情调查及专家意见收集,"晋善晋美"荣膺"中国十佳旅游口号"。  相似文献   

15.
商务方法专利将重塑旅游产业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东蕾 《旅游学刊》2006,21(3):89-92
本文研究了旅游商务方法专利的申请和诉讼案例,认为商务方法专利将重塑旅游产业链.在酒店预订方法、航空机票预订方法、酒店服务方法、旅游产品等领域已经产生了数以万计的专利.这些专利将对我国旅游企业的发展造成巨大威胁.我们应采取措施,启发、激励更多的中国旅游企业撰写、提交专利申请.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旅游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旅游产业裂变、聚合式的结构性重要变化,消费需求升级,城市营销浮出水面,投资主体多元化,新的旅游盈利模式不断涌现,旅游主流营销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以旅游作为核心引爆点和孵化器的城市运营和区域经济运营,正存改变着城市,改变着中国。  相似文献   

17.
徐日辉 《旅游学刊》2007,22(11):84-88
儒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孔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旅游理论的提出[1],不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作为中国传统旅游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从更深层次看,孔子将"仁"导入到旅游理论当中,并以"君子比德"的理论高度,提升了旅游文化的品位,同时也为我们考察旅游经济大开发的当前现状,反思种种不协调的音符,重新思考和定位传统的儒家旅游理论,将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8.
联合营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边境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际旅游的特殊形式.自从1987年我国政府首先开放辽宁丹东-朝鲜新义州一日游以来,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9个边境省区利用其丰富的边境旅游资源与优势,与接壤的15个国家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边境旅游活动,从而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增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正>文章首先利用Citespace 6.2.R4软件对旅游流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关系、聚类、突现等定量分析,生成可视化网络知识图谱,得出相关结果。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旅游流研究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旅游流未来的研究趋势。具体而言:第一,从旅游流本体来看,在理论基础、数据获取、实施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对此建立旅游流理论、融合使用新旧方法是未来研究趋势之一;第二,从旅游流外延的作用来看,旅游流宏观调控、景区旅游交通网络设计不足,景区旅游乱象繁多,造成旅游资源不可持续发展,对此为旅游优质发展提供标准,促进旅游经济、社会文化、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是未来研究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真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凌 《旅游学刊》2007,22(10):76-81
本文回顾了现代旅游中"本真性"概念及从"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的发展阶段,分析了"本真性"概念在西方旅游研究中所涉及的"本真性、旅游动机与旅游体验"、"本真性与文化商品化"以及"本真性、怀旧与遗产旅游"等主要问题.文章指出,"本真性"作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它是人们对现代旅游"好恶交织"的心理反映,揭示了现代旅游现象中的社会现实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