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界》2009,(4):85-96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引领。企业家精神不仅是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精神资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蔓延和深化,我国社会变革和经济体制转轨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解中国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家精神的认识和评价,研究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探索影响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三代企业家”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二十多年间,中国企业家与中国企业、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一起走过了曲折而又坎坷的风雨历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两三年”,企业家的沉浮与更新是市场、企业沉浮与更新的最好体现。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是企业家性格的外化。一、“第三代企业家”的由来显然,我们并没有去追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民族资本家和买办该如何定位,只是就新中国而言的。在计划经济时代,企业是整个计划体系中的一个生产机构,没有完整的生产经营程序和独立市场营销体系,面对不完整的市场,计划经济之下的企业领导人是…  相似文献   

3.
《科技与企业》2006,(4):22-29
歌德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鸟儿,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歌喉”,同样道理。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英雄。今天,当经济发展渐渐成为社会主流时,企业家无可厚非地被看作时代的英雄.而作为财富的创造主体。他们所引领的企业同样备受瞩目。甚至有关二者间关系的讨论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比如有人说.没有张瑞敏就没有海尔;但也有人说.张瑞敏只有在海尔才能成为张瑞敏。企业与企业家。二者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辨证关系?是企业成就了企业家?还是企业家成就了企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方晓平 《活力》2009,(3):65-65,6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是一个科技、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一个企业其实是一个全新的协作系统,而一个企业家正是这个系统的神经枢纽,在这个中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就如何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浅谈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祛魅的真相     
此时此刻,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阶层正处在一个景气下行的时代,一个企业家精神与价值观不再高歌猛进的时代。《中国企业家》杂志把这个状况不那么准确地以二字概括:祛魅。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些创业家、企业家指的大都是民营的企业。尽管有这么大的贡献,但也必须指出.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也存在着短板,而且这些短板大多都是共性的。中国民营企业的最大问题在于在企业内只有一个企业家.没有让企业的管理层人员也成为企业家.  相似文献   

7.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英雄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一定会创造出来。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并产生企业家的时代,对当代中国而言,不仅需要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本土的企业家.或者说管理中国企业的中国企业家,对此的实际贡献不是很大。因为现在中国经济的增长,GDP的增长被三大因素驱动.一个是有大量的外资进入,二是有大量的出口.第三有大量的政府投资。我们中国企业家必须清楚地知道,中国的企业并没有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成长而成长。今天中国的经济和美国的经济总量相差7倍.可能五年前是11倍;但是中国企业的平均规模和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规模是在拉大.而不是在缩小。中国很多地方官员讲“不求所有.但求所在”,GDP在很大程度上给了中国很虚幻的一个光环,同时给了中国企业一个非常容易满足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经济发展靠市场,而市场经济的核心推动力量就是企业家。所以企业家的成长就是一个国家成长、经济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下海做企业,如今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硕士开始选择创业或经营企业。这是一种时代进步,人力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率的配置和利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过程,就是中国企业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幼稚到现在比较成熟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有生命周期的。如何让企业生存,并健康稳步地发展,延长企业的生命周期.是每一个企业家首先要考虑的战略性问题。做百年老店,是不少企业家梦寐以求的目标,也是有责任的企业家的使命所在。练好企业内功.提升三个忠诚度是保证企业长期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一个创业成功的企业持续获得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家的素质。素质是一个人积其所有的成长沉淀下来的一种独有的个人特性,她无所不包又无处不在。素质是每一个人积累在最底层的水,不可更换。一个人的成功偶然因素往往是一个激发点,其多年积累决定了他成功的必然性。 很多中国的企业家都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展的资金支持已经不成问题。但是企业被局限在无形的障碍中,不论你怎样蹦,都蹦不出这个局限。很多努力都没有产生根本性改变,就像一个水上的皮球,你可以把他压下去,但是一旦放手他又仍旧被打回原形。中国有…  相似文献   

12.
在物质世界高速发展和多变的今天,中国企业家面临着多种多样的挑战。如果把每一个挑战独立看待,你一定会疲于应对。但是,中国企业家面临的绝大多数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字:  相似文献   

13.
《经济界》2009,(4)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引领。企业家精神不仅是企业家创业创新的精神资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蔓延和深化,我国社会变革和经济体制转轨正处于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纵观国内外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象日本的松下、本田等企业的成功,就是因为有松下幸之助、本田一郎等优秀的企业家;我国深圳特区一些企业的迅猛发展也都证明了这一点。时代需要乡镇企业家,特别是修养好、素质高的乡镇企业家。乡镇企业家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政治素质。政治素质是企业家决策问题的基础,它奠定着企业家走什么样的路以及应该怎样走的问题,是大的方向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要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次,要学习党和…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20多年,企业和企业家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等,因为当他们在创造财富的同时,实际上也创造着中国最优秀的企业文化,并或多或少地推动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可以说,企业家成了真正的朝代英雄。而这个时代也确实造就了不少英雄--成功的企业家,始柳传志,张瑞敏等。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胆识和魅力,或白手起家,创造奇迹;或将一个弱小企业发展成为巨人。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有许多曾经叱咤商海、呼风唤雨的巨子们各领风骚三、五年后便销声匿迹。造成这些名躁一时企业家的短命行为,固然有制度、机制、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因素也不容忽视。认真分析制约企业家成功的因素,对企业的发展、企业家的成长及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袁宝华说,企业家不是摸摸脸蛋就一个,要有标准,否则只能是企业经营者。袁宝华说,一个企业家掌握了可以使企业兴旺也可以使企业衰败的大权;如果失去了监督,必然会有问题。不是所有的企业经营者都有资格成为企业家,要有标准。  相似文献   

17.
陈文涓 《企业活力》2006,(10):60-61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虽然历史不可能向我们提供解决某个问题的现成答案,但却能启发我们处理现实问题可以遵循的某种思路,真正使“古”能为“今”所用。谋求企业发展,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利益,是现代企业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处理物质利益与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利与义,以求企业健康蓬勃的发展,值得每一个现代企业家深思。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的义利观,可供企业家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 (一)计划经济下没有企业家 我对企业家的定义是比较严格的。严格在哪里?就是我不把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都当作企业家。因为,在计划经济下连国有企业都很难说是真正的企业,它们只不过是一个个生产单位。上个世纪80年代初,日本的经济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小宫隆太郎在中国视察后说,中国的企业不是企业,中国没有一个真正的企业。蒋一苇同志说,中国的企业不过是一块砖头,推一推动一动,而不象细胞,可以自行繁殖。最近我又听一位同志说,中国那时的企业象植物人。既然连企业都算不上,怎么能有企业家呢?那时的国有企业的厂长、经理,严格说是  相似文献   

19.
李靖 《中外管理》2014,(2):120-120
大量企业家对儒家文化在企业中的推广,是非常感兴趣,而不是一般的感兴趣。摄用儒家文化滋养企业般的,这在中国企业中是一个趋势。2008年以来,方太一直在把儒家文化引入企业管理。现在,到方太来取经的企业家越来越多,热情也越来越高。大量企业家对儒家文化在企业中的推广,是非常感兴趣,而不是一感兴趣。儒家文化为企业"定心"为什么中国企业家有这样的兴趣?因为儒家文化以仁爱为核心,从人性出发给企业注入灵魂。而前提就是企业家首先要有灵魂,把儒家文化当成自己的信仰。我反对把儒家思想当做一个管理工具拿到企业里,只是觉得它管用,  相似文献   

20.
笔者走访过很多企业,对中小型企业老板做了一个调查,让他们谈谈对企业文化的看法。最后总结出中国民营企业老板有90%只知其有,不知其用。这将是中国民营企业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篇希望能帮企业家们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