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传统财务理论构筑于理性经济人基本假设之上,认为决策者在万全理性、信息完备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假设前提下,找到最优决策方案.但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不仅仅为经济利益所驱动,而且容易受到情绪、偏见和感觉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行为财务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学的方法为基础来研究政府行为,主要包括个人主义方法论、经济人假说和经济学的交换范式。该理论认为政治活动的主体会不断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认为任何形式的政府都必然具有自利性的要求和冲动,并通过官员和政客维护自身利益表现出来。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单从这一理论出发规范政府行为,可以对我国政府改革得到一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商》2015,(24)
公共选择理论是新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流派之一,而其中"经济人"范式则是将人的动机假设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被公共选择理论各流派所接受。而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对公共选择理论中"经济人"范式的完善解读意义凸显。基于此,本文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综述,其次对"经济人"进行了解读与评价,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人的利益与道德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学领域中,理性的“经济人”是研究人们经济行为的理想假设: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提高社会的总体系效益。这一假设成为经济学构建理论体系的前提,然而,一旦这些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就不可避免的与现实出现冲突。其中“经济人”的道德困境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否能够或是否应该将人类经济行为与其道德行为完全分离开来?“经济人”与“道德人”是否完全对立?市场经济究竟需不需要讲道德?这些困惑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的经济行为中利益与道德的冲突,是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还是利人…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权力与责任脱钩,行政管理带有明显的趋利性特征。这不仅直接侵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不利于我国的社会稳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选择学派如今已被列为当代十大经济学派之一。公共选择理论是经济学方法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该理论认为,政府官员的行为过程中客观地内含了一些经济和利益因素,即“经济人”的因素。要解决政府行为缺陷的问题,必须对政府官员的动机和根源从理论上界定清楚,从制度建设上加以解决。因此,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出发去看待行政责任缺失问题,可以更好的分析并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传统主流经济学对税收征纳成本的分析是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石,这种假设揭示了市场利益原则,把道德、情感等因素排斥于经济动机分析之外,使"经济人"成为纯理性的人,忽视了非理性因素在经济主体中的作用.现实经济活动中,税收交易主体的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常呈有限理性状态.本文结合社会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基于示范人-模仿人模型对征纳双方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以增强理论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崔宝玉  张忠根 《财贸研究》2007,18(5):24-28,58
文章从理论的视角尝试性地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经济增长与农村公共投资之间的关系,指出在地方政府行为"经济人"理性的假设前提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政府有扩大公共投资的行为倾向,从纯"经济"层面分析,这种公共投资的行为符合经济理性,而贫困地区的农村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敏感性和更高的回报率,即具备所谓的"后发优势",最后探讨了发展水平差异的不同地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何沐 《商》2014,(24):210+199-210
法经济学将经济学理论及其分析方法引入法律领域,针对域内的各种争议和纠纷,将社会行为抽象成由公式与几何组成的数学分析模型,并结合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体现了经济分析简明直观的特点,亦体现出法律追求经济效益的价值内涵。但理性经济人假设偏离了现实生活中民众的具象化行为方式。行为经济学将其学科的分析方法与研究结论,公式化地介入法经济学的理性最大化假设的理论基调,将个体行为的抽象化假设还原至现实社会生活中充满感性的“自然人”,或许为解决法律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分析工具,认为政府组织具有独立于公共利益的自身利益,也是理性的、自利的,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本文讨论了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自利对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深入分析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政府自利得以实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措施,以控制政府自利的扩张,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0.
公共选择理论视野下的腐败治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  唐加锴 《中国市场》2011,(22):122-123
腐败问题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反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本文站在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从经济人假设、寻租理论和官僚预算最大化三个方面分析了腐败的成因,对腐败及其治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正视官僚"经济人"角色、在公共产品中引入竞争机制、增加腐败机会成本等治理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人经济行为的基本假设,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的出发点和基础。"经济人"假设历经两个多世纪,在质疑和批判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新经济人"假说的局限性在于人性抽象、环境抽象和主体抽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我们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人"假设。  相似文献   

12.
现代民主社会要求政府必须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作为其行动的目标。但事实上,由于代议民主制下的选举制度、利益集团的干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假设、监督机制的不完善等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政府的行为偏离了"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报酬,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家麦格雷戈用“X理论”这一名词归纳了经济人假设,其特点:大多数人生来就是懒惰的,总想少干点工作;一般人都没有什么雄心,不喜欢负责任,愿意被别人指挥;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基于利己人性的自利经济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是基于利己利他双重人性的道德经济人。在当前社会条件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道德经济人范式,对于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性经济人、科学主义及其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理性经济人”假设及其演化过程 当今西方主流经济学把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性假设即“理性经济人”定义为:“理性经济人”是现实经济生活当中一般人的抽象,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理性的,都是以利己为动机的,并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5,(11)
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理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自利经济人,但是传统的经济理论在对投资者投资进行分析时却偏好于使用数量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忽略了影响投资者做出决定的背后的行为心理因素,因此本文希冀通过阐释投资者行为与股票价值的关系,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彰显重要,传统分析都以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为前提.但现实经济活动中,交易主体的信用行为并非完全理性,常呈有限理性状态.运用行为经济学理论来分析信用问题,能使信用问题的研究更趋完善和全面.这里运用行为经济学的相关心理分析与数学模型对产生信用风险的有限理性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设现代信用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在传统经济学基本假设前提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的假设。而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经济行为主体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不具备完全信息,而且发现信息的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在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有必要研究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心理行为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9.
认为"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人"假设在对人本性的认识、适用研究领域、适用时限和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局限,因此应从人性、经济伦理、制度等角度出发对经济学进行研究,从而获得促进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范式形成的标志,是将近二十年来,一大批以最大化效用、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分析经济问题的形式化模型的出现.这些模型的洞见大大展阔了经济学的视野,是微观经济学的直接深化和广化,促进了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新的新福利经济学、新厂商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等众多学科和领域的发展.本文认为,已经形成并仍在发展的信息范式的基本假设只有两条:经济人行为最大化效用动机假设和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假设.区分经济人行为的动机、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对于理解这两条基本假设,理解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特别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