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温岭市太平街道办事处,有20个行政村,24828人,200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73元;有固定资产8609万元,流动资产13613万元,可使用集体积累资金7350万元,2000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469万元,村均123.43万元,人均993元,其中: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有17个,占85%;人均村级集体收入在180元以上的有14个,占70%,太平街道村数占全市的2.5%,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占全市的比重为10%。全市村级经济年收入在百万元以上的村73个,太平街道占有14个,为了能充分发挥城郊农村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太平街道办事处正在进一步发展壮大城郊农村的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建档低收入农户1586户2568人,围绕脱贫目标,强化组织保障,加大扶贫举措,2018年底建档户已全部脱贫。高港区胡庄镇涉及低收入农户397户569人和村集体年收入3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社区)4个,对照高港区确定的"十三五"精准脱贫目标任务,2018年底胡庄镇已消除人均年收入低于7000元的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年收入低于35万元的经济薄弱村(社区),低收入农户与经济薄弱村(社区)脱贫率均达100%。  相似文献   

3.
一、北流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这年来 ,北流市坚持“稳定农业 ,巩固乡镇企业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思路 ,彻底改变了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面貌。据1999年统计 ,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17868万元 ,村集体资产总值为117502 8万元 ,比1998年增长17 5% ,其中村集体生产性固定资产达30313 7万元 ;全市有经营收益的村241个 ,占86 1 % ,比1998年增加了6个 ,其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居多 ,共142个 ,占有收入的村58 9 % ,而最高的村达到1 13亿元 ,大部分镇消灭了“空壳村”。二、…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南通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16年,全市村集体资产总额达174.33亿元,村均1068.18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流动资产108.7亿元,村均666.05万元;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8.63亿元,村均114.12万元,比上年增长8.33%。一、农村集体"三资"  相似文献   

5.
<正>崇明区城桥镇聚训村总面积6330亩,耕地面积3265亩。现有29个村民小组,1290户村民,总人口数2983人。村集体经济年可支配收入115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年收入1.3万元左右。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聚训村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村、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上海市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示范村、崇明美好家园示范村、崇明科普示范村等称号。近年来,聚训村以崇明生态岛建设为契机,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结合本村实际,重点对道路、桥梁、水系、绿化、环卫等方面进行了改造治理。通过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样板区,泰州市姜堰区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理念,2018年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对标脱贫攻坚硬任务,推动全面小康底线更牢。坚持人均年收入7000元、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35万元的市定脱贫标准不动  相似文献   

7.
正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漕河镇管家口村不临城靠厂,不靠交通要道,无其他自然资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传统村落,还曾是一个有名的"落后村""负债村"。2014年以来,在新一届村党支部带领下,从加强组织建设、推进土地流转、盘活集体资产入手,创新发展理念,做活土地文章,走出了一条支部引领创办公司、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成功路径。短短5年时间,村集体经济由"零资产+债务"发展到集体年收入8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000元,增长68%。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阴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方针、政策,深入开展"学习华西村新经验,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活动,多措并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千方百计壮大村级财力,提高村级统筹发展水平.2009年底,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达175.8亿元、净资产153.3亿元,村均分别达6976万元、608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2%、18.8%;村级集体收入达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村均超900万元.2010年上半年江阴市村级集体收入总额达10.4亿元,同比增长7.2%.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以来,泰州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组织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把人均年收入7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和村集体年收入35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黄桥老区和里下河经济薄弱地区作为主要帮扶对象,着力激发薄弱地区内生动力,促进薄弱地区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未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农村改革发展进入又一个崭新的时期.截止2009年底,浦东新区共有25个镇,396个村,村级集体总资产84.7亿元,村级集体净资产48.1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8.9亿元、村均224.5万元,年可支配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有11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01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坚持创新集体资产管理、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和扶持集体经济发展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引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起来,实践出一条富民强村高质量发展之路.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806亿元,村均收入967万元,相对薄弱村收入全面达超200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  相似文献   

12.
正三河村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丰文街道城乡结合带,原有9个社,受征地拆迁影响,现存竹林口、堰塘湾2个社,农户141户,农业户籍人口381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全村党员54人,党员平均年龄60岁。全村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经营性实体经济项目,村集体主要经营性收入来源于村集体零星土地流转租金,年收入不足1万元。2017年,三河村实施"三变"改革,建立村级平台、引进项目开展合股联营。经过一年的发展,2018年可供分配的收益达到42.886万元,2020年,三河村收入再创新高,集体收入59万元。  相似文献   

13.
<正>西平村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徐桥镇西部5公里处,村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177.6亩,土地流转4673亩。西平村集体经济主要由集体资产出租、村集体企业收入和联村光伏收益组成。2022年,全村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6万元,完成年初既定100万元目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盐都区坚持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贯彻实施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强化组织领导,拓宽发展思路,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近三年村级集体收入每年递增15%,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1.32亿元,村平52万元,其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225个,占总村数的90%;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207个,占总  相似文献   

15.
要全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重点地扶持经济薄弱村是关键。南通市提出,以2010年底全市集体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424个经济薄弱村为重点扶持对象。到2012年,每个被扶持的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一般应达到20万元以上。到2015年,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一般应达到30万元以上,实现全市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平均增长12%以上。围绕上述目标,南通市对确定的全市424个经济薄弱  相似文献   

16.
正亚平村是北海市辖区面积最小的一个行政村,是首批全国文明村,全村134户599人,辖三个村民小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过6100万元,每个村民分红累计超过10万元。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达9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00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侨港镇亚平村顺利召开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一届股东代表第一次会议暨成立大会,完成了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7.
叶榭镇东古村是松江区的经济薄弱村.这几天,村民们听到一个好消息:市、区两级财政拨出500万元"扶持薄弱村资金",为该村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未来收益全归村里所有. 千方百计挖潜力,近年来松江农民增收进入快车道:前年,人均年收入达7468元,成为松江历史上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去年,人均年收入达8392元,比上年增加12.37%,增长幅度位列市郊之首.预计今年松江农民人均收入有望超过9130元.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不亲自到新塘镇东华村走一走,看一看,那么你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这个比一般的乡镇还要繁华、富裕的地方,原来只是一个行政村。 如果你熟悉东华村在1985年以前,全村每年集体总收入不到9000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00元的历史,那么你一定会为该村今天翻天覆地的巨变而惊叹;这个面积仅2.66平方公里,只有504户村民和1327名常住人口的小村,竟然有外来暂住人口 1万多人,目前有 119家村办企业和私营企业,还有10多家外资、合资企业;仅199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就达2.19亿元,去年人均收入8446元,连续多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000万元。如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几年,绍兴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1999年全县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总额达22625万元,比1990年增长3.49倍,村均29.92万元,人均357元。到1999年末村集体净资产达135626万元,比1990年增加5.2倍,村均173.4万元。出现了“三个增强”的局面:一是富裕村经济实力增强。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1999年有461个,比1990年增加265个,占村总数的59%,其中总收入超百万元的村有47个,比1990年增加42个,人均可支配收入1999年已达到省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要求(即人均180元以上)的村有397个,占村总数的50.8%。二是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全县775个村建立了农业发展基金,1999年投放农业发展基金,13139万元,比1990年增加1228万元,樯均投放资金4.05万元。全县有村办现代农业示范园区40个,已投放资金3841万元,平均每个园区投入96万元。三是村级集体服务功能增强。全县90%以上的村完成了电网改造,极大多数村通了公路,做到统一供水,实现村内道路硬化,许多村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和老年社员退休金制度。不少村还办起了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和体娱乐场所,促进了精神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实行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总体要求,近年来嘉定区不断加大扶持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的力度.自2012年起,嘉定区对24个年集体可支配收入低于200万元或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1000元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进行新一轮扶持.为鼓励这些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向资源要效益,对村集体经营的粮田,区、镇实行"以奖代补",即奖补300元/亩.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全区24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年可支配收入已超过200万元的有22个村,其中超过300万元的有5个村.华亭镇北新村集体经营粮田3460亩(水稻),年经营收入加补贴、加物业资产租金收入,年可支配收入近400万元,一举摘掉贫困帽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