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近年来,湖北省应城市糯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籼糯种植面积5%,成为全国县级糯稻生产第一市,"应城糯米"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禽蛋产量连续8年保持湖北省前三名,连续4年获评全省生猪调出大县(市)。特别是2016年,在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洪灾的情况下,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求进、持续向好,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2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27元,连续5年稳居  相似文献   

2.
湖北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粮棉油主产区。2005年,农发行湖北省分行全省累计投放粮棉油贷款157.8亿元,同比增加41.7亿元。在湖北省秋季稻谷产量只占全国约9.1%的情况下,2003、2004、2005年连续三年贷款支持收购量占全国支持量的27%、19%、20%,中晚稻、油料、棉花收购量在全国居第一  相似文献   

3.
正小龙虾,即将成为湖北又一个千亿产业。来自湖北省水产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综合产值达851.82亿元,同比增加17.76%。《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18)》称,2017年,全国小龙虾总产量为112.97万吨,预计国内市场需求缺口近100万吨,国际市场需求缺口约30万吨。这意味着,小龙虾产量翻倍后,才会出现供求平衡。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  相似文献   

4.
<正>2017年以来,全省围绕《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力打造小龙虾"千亿元"农业特色产业,多措并举,推动我省小龙虾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省小龙虾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综合产值达851.82亿元,同比增加17.76%。一、养殖规模效益再上新台阶2017年,全省新增"稻虾共作"、"稻虾连作"等稻虾综合种养面积64.14万亩,  相似文献   

5.
<正>湖北省谷城县水产局招商引资2.5亿元在冷集镇李洲村新建全省最大规模的大鲵养殖基地,目前已动工兴建。该基地由陕西龙泉大鲵养殖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基地建设分两步实施,第一步(2015年-2017年)投资5000万元新建3万余平方米大鲵大规格(斤两苗种)苗种基地,第二步(2017年-2019年)投资2亿元建设350亩商品鲵及加工基地,形成400亩大鲵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6.
<正>地处鄂西北部,汉水中游的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是全国有名的粮食生产大县、油料大县和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传统的农业大区,如何实现强区富民?近几年,该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走出了一条以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子。2013年,该区经济综合实力位列全省县域经济第9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5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459元,农民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历来是全国重点产糖省份。全省甘蔗平均工业单产4.7吨,比全国平均3.23吨高出46%;甘蔗含糖份仅决于云南省而名列全国前茅;每亩甘蔗可产糖600公斤,平均1.7亩产糖1吨,为全国之冠。 蔗糖生产也是福建省经济的一大优势。1985—1986年榨季蔗糖总产值9.1863亿元,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3.9%;每年约可为财政提供1.5亿元的收入,占全省财政总收入9%左右;30多年来,制糖工业为财政积累提供税利21.25亿元,相当于制糖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安徽省粮食系统紧紧围绕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五大美好安徽"宏伟目标,全力推动粮食产业经济跨越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呈现逆势上扬态势, 2017年实现产值2720亿元,位居全国第3位。2018年1-9月份,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2197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4%,快于全省经济增速。一、发展现状从经济规模看,安徽省粮食产业经济呈现逆势上扬态势,逐步形成食品、小麦、稻谷、玉米、糯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经济》2012,(6):10-10
湖北省粮食局与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实施《湖北省中心骨干粮库建设改造规划》四年来,共安排下拨项目补助资金1.895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1.0855万元,省财政预算资金0.81亿元),带动全省地方、企业和其他投资10.14亿元。国家和省级投资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全省各地粮食仓储设施焕然一新,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正>从湖北省水产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2年湖北省实现水产总产量388.9万吨,连续17年全国排名第一,进一步巩固了湖北在全国淡水产品第一大省的地位。2012年,湖北水产部门以现代渔业建设为主攻方向,继续实施强渔惠渔政策,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提升渔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推进渔业"品牌唱响"工程。2012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1020万亩,同比增长20万亩;渔业产值641亿  相似文献   

11.
<正>据统计,今年湖北省小龙虾产量达38.8万吨,同比增长4.05万吨,养殖产值达136.2亿元,同比增长14.6亿元;市场流通增加值达24.1亿元;企业加工转化小龙虾原料16.2万吨,生产成品5.86万吨,实现加工产值71.1亿元;全省1-9月份小龙虾出口额2.21亿美元,同比增长27.8%。全省经营小龙虾的餐厅数量  相似文献   

12.
<正>据湖北省水产局统计,2014年湖北省河蟹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2014年全省河蟹养殖产量达17.2万吨、同比增30.9%,池边交易平均价格62元/kg,产值达106.64亿元。湖北省渔业百亿元产业先有"虾兵"(小龙虾),后有"蟹将",河蟹已成为湖北省渔业经济发展的亮点和主导产业。标准化养殖让"蟹将"量多体壮。据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是粮食生产、流通和产业大省。2018年,全省粮食产量732亿斤、居全国第六位,其中稻谷总产391.6亿斤,单产亩产约1178斤,居全国水稻主产省第一。全省粮油工业产值和销售收入均超2720亿元,约占全国的1/10,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大米加工业实现产值463亿元,居全国第四位。优质的自然条件和南北过渡带的地理优势,成就了江苏大米兼具北方米的韧性嚼劲和南方米的软糯甘香。当前,粮食供给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  相似文献   

14.
<正>湖北省是水产大省,也是水产苗种生产和销售大省。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水产苗种的产销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2007年全省水产苗种产量达到585亿尾,比2006年的538亿尾增产47亿尾,增长8%,是1978年94亿尾的6.2倍。自改革开放的1978年以来,全省水产苗种产量年均增长16.4亿尾,年均增长率为17.4%。水产苗种生产的品种数量也由单纯的"四大家鱼"发展到包括引进品种、杂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从2009年起探索建设高标准农田,到2017年底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约59%。在这近十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中,纳入农业综合开发统计的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1337万亩,项目总投资183.8亿元,其中财政资金170亿元,亩均财政投入约1300元。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建设了优质农产品基地,加快了农民增收步伐,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十年的建设和探索,给我们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湖北省宜都市国土资源局在"管好用活"土地上做文章,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有效推进了宜都市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2009年,宜都市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99亿元,财政总收入11.42亿元,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市",被推选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范例.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湖北省粮食收购量达到323.9亿斤,创下历史新高。在"荆楚放心粮油工程"引领下,粮油加工企业总产值超过2900亿元左右,比"十一五"末增加近2000亿元,占全省食品工业产值的40%;放心粮油市场体系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15年底共建成放心粮油配送中心103家、连锁店1600家,基本实现全省  相似文献   

18.
新春伊始,全国农村信用社系统支持农民春耕生产已经是如火如荼,来自全国五省的支持春耕备播的大场景,凸显其支农主力军的风采。新年伊始,荆楚大地乍暖还寒,湖北省农信社3万员工已开始忙碌起来,立足“五早”,积极支持全省春耕备播生产。截至3月初,全省农信社积极筹集春耕生产资金180.62亿元,现已发放春耕备播贷款76.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5亿元,增长4.58%,全省农民的春耕备播生产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粮油加工产业大省。2012年全省粮油工业实现产值1978亿元,销售收入1908亿元,产值规模居全国第3位。从总体上讲,发展迅速,成绩可喜,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企业数量多但单个实力小,近1400家企业中,日加工能力1000吨以上的仅36家,总产能利用率仅达64%;二是相当部分企业还是作坊式、粗放型的生产经营,能耗高、浪费大、效益低;三是集中度不够,科技产业链建设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湖北淡水养殖业延续红火之势,全年水产品总量433.3万吨,同比增长5.59%,连续第19年全国第一。据湖北省水产局介绍,全省渔业总产值达到1948.8亿元,同比增长11.5%,逼近2000亿大关。其中,渔业加工和流通服务业产值1005.2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全省渔民人均纯收入14565元,居全国内陆省份第一。此外,淡水产品出口创汇再创新高。据海关统计,1-11月份湖北水产品出口2.74万吨、同比增长11.48%,创汇3.39亿美元、同比增长30.2%,位居湖北农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