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全国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之“西辽河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项目进行选题,以西辽河平原(内蒙古部分)为研究区,以地下水为研究对象,以同位素为主要研究手段,揭示研究区内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地下水的来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明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归因,以乌伦古河流域为研究区,以Landsat遥感分类数据、水文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对2002年和2017年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获取了15年来乌伦古河流域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利用土地动态度、贡献率、转移矩阵等动态变化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以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5年来,乌伦古河流域土地利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其中耕地增加显著,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而来。林地、建设用地以及水域呈小幅增加趋势,而草地、未利用地面积有所缩减,这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致的。影响研究区土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其中,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宏观政策调控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土地整治已从传统的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的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转变。土地生态化整治是实现人-地-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土地生态化整治的发展及内涵,提出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应遵循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自然景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可接受性的四项原则,同时选取黄土台塬区耕地后备资源整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田块设计、生态道路工程及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设计的实证研究,从而推动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在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后备区域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流、土地利用活跃度等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指标,对江苏沿海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移流集中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占区域土地利用转移流总量的34.72%,连云港和南通的土地利用转移流更为集中,而盐城土地利用转移流较为均衡;(2)从土地利用活跃度来看,江苏沿海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的顺序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滩涂湿地耕地;(3)受到沿海岸段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的影响,江苏沿海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的变化与更新情况一直是我国自然资源监管的重要内容,是新阶段"森林资源一张图"与"森林督查"工程的工作重点之一。传统的工程林地变化检测方式主要是通过目视解译逐影像、逐区域的提取变化图斑,费时费力。通过2017与2018年两个时期的影像数据,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Gamma图像变换的操作流程,便捷地提取了薛埠镇林地变化图斑的方法。经过对比验证与分析,方法可有效实现研究区变化林斑的辨识。该方法简单易操作,便于技术转化、普及与应用,在森林资源监测普查的相关项目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影像分类问题是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十分关键的技术问题之一。随着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种类和质量的丰富与提升,对其进行高精度分类以实现国产卫星数据的有效利用,成为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以湖南省益阳市某区域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为例,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与面向对象分类三大分类方法中,各选取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分类算法进行研究区影像分类,对比分析这六种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影像分类的结果与精度,寻找适用于国产卫星高分一号影像的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监督分类效果最佳,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也有一定的优势;进一步研究发现,经过融合处理后的研究区影像,在分类效果和精度上,都有明显的改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7.
安徽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工作分为基础性工作和特色性工作的提法有助于地方政府分析条件平台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科技条件平台的核心功能之一是以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方式向社会提供共性技术尤其是产业共性技术.地方政府解决科技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的关键在于对共性技术范围进行界定以及确定如何供给共性技术.  相似文献   

8.
遥感影像数据是一种以栅格形式表示的数据,随着所描述范围的扩大和空间分辨率的提高,数据量呈几何级数地增长,海量性已成为遥感影像数据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如何实现多源海量卫星遥感数据共享与网络发布,服务于全社会的各行各业,已成为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空间信息的存储、分发与共享等研究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章提出以牺牲存储空间来提高处理速度、对遥感栅格数据构建影像金字塔的技术路线,引入影像金字塔模型及瓦片技术,编程实现了栅格地图的切分。最后,基于Google Maps平台成功实现了遥感栅格数据的发布,为海量遥感数据的应用和发布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朱新建 《科技和产业》2024,24(10):187-191
土体的液化现象是地震导致的破坏主要原因之一,对液化进行准确判别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因此地震液化判别在区域性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张家口市阳原经济开发区2号地块区域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为研究背景,研究在区域性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进行地震液化评价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对地震液化判别方法的研究,以期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成果对如何进行区域性场地开展地震液化评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可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宏观管理提供依据。本文以朝阳市双塔区和龙城区为研究区,选用2014—2021年的5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利用ENVI软件分析双塔区和龙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其间采用监督分类法将朝阳市土地利用类型分为林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五大类,通过对比各期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综合评价朝阳市土地利用转化情况。  相似文献   

11.
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是农村环境整治和保护的一项基础工程。但是,如何确保已建和待建的污水处理厂有效运营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当前重要的挑战。本文以忠县乡镇污水处理厂监测调查为例,首先分析了目前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指出其在运行管理、设备维护、人员配置及资源循环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研究了规范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体制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新西部(上)》2003,(2):82-82
西安市未央区环境监测站是我市成立较早的环境监测站,该站的技术力量强,设备齐全,目前已通过水、气,噪声三类共38项监测项目的计量认证。该站年年出色完成市、区下达的各项监测任务,在创建卫生城市、烟尘和噪声达标小区及污染源调查等项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被省、市、区环保局评为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即中国科学院遥感卫星地面站)是依据1979年邓小平同志访美期间,与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签订的《中美空间技术备忘录》,由中国科学院建立的卫星地面站。世纪之交,记者对该站站长潘习哲进行了专访。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地球资源卫星遥感数据生产运行系统,是我国重要的民用航天遥感信息源,属国家地球资源信息基础设施。主要任务是接收、处理、存档。分发各类地球资源卫星数据并进行相关技术研究。自1986年正式运行以来,已实现了一站多星并逐步建成全天候、全天时、近实时、多种分辨率的卫星对地观测…  相似文献   

14.
论国有林场森林分类经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耀林 《发展》2008,(9):53-54
一、森林分类经营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问题。我国林业部门也根据这一战略分别制定了国家及各省(区)的21世纪林业行动计划。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分类经营有密切的联系。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只有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开展长时序遥感生态监测对保护和修复湿地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开展了丹江口水库湿地近20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研究,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提出相关措施,以期为丹江口水库湿地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及区域资源的优化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建议。结果表明,1999年以来,丹江口水库湿地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度较高,草地和耕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水域、建设用地面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的景观动态度最高;1999-2017年,各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均较高且沿水域方向有增加趋势;人类活动已成为丹江口水库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解决有机湿垃圾出处问题,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与上海金山区园林署合作,在金山开展有关有机湿垃圾消纳利用中试验。该项目现已正式启动。整个试验将包含在新建林地、已建成林地及发芽和盆栽中利用试验四个项目,前二个项目已完成前期有机湿垃圾的撒施及树木种植、开沟除草及相关数据采集等工作。后二个项目也已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遥感是土地资源领域新兴的研究方法。与传统的遥感相比,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时效性高等优点,这些优点使无人机遥感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领域。文章首先对无人机遥感平台及其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无人机遥感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无人机遥感在基础测绘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面应用广泛,最后对无人机遥感在土地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苏丽娟  闫尚 《发展》2008,(3):142-143
旅游资源非优区概念的界定实质上属于旅游资源的评价范围,但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大都忽视旅游资源评价中的一些重要因素,仅仅从个别角度考虑旅游资源的非优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对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的局限性。为此,笔者以河北省满城县旅游发展为例试图运用旅游地屏蔽理论探讨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未利用地资源潜力研究是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的基础性工作。重点地区以1:10万现状未利用地图斑为评价单元;非重点地区以1:5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未利用地图斑为评价单元。本文运用限制因素法和指数开方法,并辅助调查访问与专家座谈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区未利用土地资源潜力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区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招标》2009,(27):21-22
四、充分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数字化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发展,信息和网络技术已成为企业一种资本和生产力,有效、充分地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这类跨时空并可无限增值的资源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不仅是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的关键,也是拓展社会财富、促进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优化升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