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健 《证券导刊》2010,(47):15-15
前两次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美国经济似乎并没有大的起色。如果美联储将美国经济是否重获可持续复苏能力作为量化宽松政策调整的依据,那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势必将保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2.
李江 《证券导刊》2012,(51):34-35
继美国出台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日本亦开始主打“央行无限量货币宽松”和“上调通货膨胀率至2%”两条经济纲领。全球量化宽松对A股市场会有什么影响?而始自1949点的反弹已经将近一个多月,这是大底的确立还是中级反弹而已?度过了“跌跌不休”的2012年,2013年的A股市场将会给投资者带来怎么样的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3.
郭可为 《金融博览》2013,(13):15-15
黑田东彦就任日本央行行长后,强势推行“量和质两方面大胆宽松”政策,以期达到2%通胀目标,帮助日本经济走出通货紧缩泥潭,重振长年低迷的经济。黑田东彦非常规宽松举措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把央行债券购买规模和货币基础扩大至现有水平的“两倍”,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主要趋势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化。金融和贸易将成为带动区域经济走向实质性联合的两个轮子。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给地处两个经济区域结合部的广西防城港市金融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防城港市金融业扩大与邻国区域金融合作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环境。本文就防城港市金融业发展中越边境金融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应对策略等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8年以来美国为应对危机后的经济低迷,连续启动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引致其他发达经济体纷纷效仿,由此造成了新兴经济体本币被动升值和游资过度输入的不利局面,损害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本文运用2004-2012年沿海省市的面板数据和2002-2012年反映中国总体经济状况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模型,从影响我国实体经济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入手,对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及其退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表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对我国的出口影响较为明显,进口成本的提高没有形成过大输入型通胀压力,其对外传导机制和溢出效应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一定滞后性,因此我国亟待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延伸产业价值链,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汇管理》2012,(2):66-67
2011年金价大幅上扬,大致走出两个阶段:一是在全球主要中央银行普遍实行极度宽松政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美联储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以来,金价受美元全面下跌以及美同评级调降引发的潜在避险情绪推动强劲上扬。  相似文献   

7.
随着油价在三位数徘徊,大宗商品水涨船高,全球经济大有滞涨的风险,但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很是淡定,他不但表达了对美国经济复苏的乐观,同时还誓守“二次量化”的货币宽松政策。  相似文献   

8.
2004年6月和8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两次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即由1%上调至1.5%。这是美联储四年来的首次升息,预示着2001年开始的宽松货币政策正式宣告结束。中国经济外向度越来越高的趋势使其受世界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这次美元升息无疑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影响中国国际收支状况。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家》2008,(11):15-16
会议认为,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0.
《时代金融》2014,(3):60-60
据人民日报报道,过去一年间,新兴市场国家经历了两轮资本外逃的冲击。从外部来看,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是最直接的动因;从内部看,新兴市场国家积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内外部金融风险,新兴市场国家是以渐进温和的方式摆脱金融风险还是陷入新一轮金融危机,这是一个关乎世界经济走势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任何一本货币主义经济学的经典论述中,通货膨胀都会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扯上关系。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展望,“三速世界”的发展并刁蛉人满意,为了使经济提速,各国央行实行的一轮轮量化宽松政策,边际效益似乎也在递减。对黄金市场来说,让投资者感到不安的是,虽然全球增发了数以万亿计的货币,但预料中的通货膨胀却未现身,这让从量化宽松之初就开始囤金避险的机构大感笨望。  相似文献   

12.
近日,美联储宣布启动削减QE规模,此举标志着全球经济进入"后QE时代"。本文首先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背景,然后在梳理比较大萧条时期美国和2006年日本这两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实践的基础上,阐述量化宽松退出的可能效应,进而指出此次退出对全球及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最后给出我国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选择仍然没有改变美国经济或者通缩风险的趋势。糟糕的数据对于保持了惯有信心的美国而言,无疑是一次打击,二次探底也就成了大概率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左小蕾 《金融博览》2009,(20):16-17
从去年i1月以来,为力挽经济下滑的态势,货币政策开始积极创造宽松的货币环境。令年上半年,新增贷款突破7.37万亿,M2增长达28.46%,不仅令通胀成为关注的焦点,也引发货币政策将面临两难的讨论。稳定经济增长需要继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会对通胀预期形成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5.
蔡恩泽 《云南金融》2014,(12):63-64
近来世界经济有两件大事让人焦虑不安:一是美联储正式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下跌。 这两件大事原本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示,是经济运行曲线中的特定波段显示,本不该多愁善感,自寻烦恼。可是偏偏有杞人忧天,对全球经济复苏失望,一时间悲观论四处弥漫。  相似文献   

16.
沈瑞 《时代金融》2013,(27):168-169
2013年上半年经济整体呈现弱复苏态势,货币宽松经济增速乏力,国际环境来看,初期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导致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近期美联储QE减弱退出预期增加,导致资金流出,外汇占款下降,另外由于银监会对影子银行的控制使得银行间市场利率飙升,央行未采取措施实施放任自流导致银行信心宽松,贷款票据贴现暂停从而影响实体经济,对于央行此做法,从经济调控历史和经济理论分析,央行应该及时给予预期及流动性支持,否则将造成大的波动和连锁反应,危害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7.
朱周良 《证券导刊》2010,(33):15-15
近日,欧洲和美国两大经济体纷纷传来利空消息,拖累主要股指大跌逾1%。这些消息使得投资人对经济复苏可能中断的担忧再起,避险情绪大幅升温。随着更多数据发出疲软信号,美联储可能被迫采取进一步的宽松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14年一季度,以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为诱因,新兴市场再度动荡,一度成为全球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展望二季度,尽管我们认为最近新兴市场的动荡是暂时性的,但地缘政治风险、各大经济板块之间“去杠杆化”与“加杠杆化”博弈风险依然在威胁全球经济与金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美国先后两次推出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创造定量的货币来实现较为宽松的货币流动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美国货币政策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各国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实体,很容易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大兴安岭地区林业资源在不断减少,而以林业为支柱产业的经济结构却未有质的变化,虽然近年来涌现出旅游业等一批新兴的产业,但是产业链还远未形成,大兴安岭还没有新的支柱产业来支撑当地经济。这就要求各部门要为企业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努力把或长型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