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了推广影响线理论在结构损伤识别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简支梁桥损伤前后倾角影响线差值及差值曲率的损伤识别方法。对简支梁桥倾角影响线的概念进行定义,推导了简支梁桥损伤前后的倾角影响线公式,并对损伤识别指标进行公式推导,从理论上证明了将其用于损伤识别的可能性。为验证本文建立损伤识别指标的正确性,建立简支梁桥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简支梁桥损伤前后的倾角影响线差值在损伤区域出现峰值;简支梁桥损伤前后的倾角影响线差值曲率在无损伤区域均为0,在损伤区域均不为0。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简支梁桥损伤前后的倾角影响线差值用于判别损伤位置准确度较高;利用简支梁桥损伤前后的倾角影响线差值曲率不仅对单处损伤和多处损伤均具有良好的识别效果,而且可以实现对简支梁桥损伤程度的识别。  相似文献   

2.
为了找到两向正交正放网架结构传感器的布置方法,针对模态可观测性与损伤可识别性传感器布置结果不一致的特点,由结构运动方程出发,考虑结构响应与振型和损伤灵敏度之间的关系,根据Fisher信息熵原理,建立同时包含模态振型和损伤灵敏度信息的Fisher信息矩阵,确立以Fisher信息矩阵2-范数最大化为准则的目标优化算法,构建了目标函数NC值,在完好、单损伤和多损伤情况下,通过该方法获得该结构的传感器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的Elman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车内噪声主动控制的神经网络方法。用 Elman神经网络对车内驾驶员耳旁噪声进行识别和预测 ,提供噪声主动控制系统所需的参考信号。该方法能有效消除声反馈的影响 ,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在稳态工况下对被试轻型客车的试验表明 ,该方法能有效降低车内低频噪声  相似文献   

4.
CAE模态分析技术和试验模态分析技术是获得车身结构动态特性的两种重要方法,且目前在汽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识别车身系统模态对避免车身结构与声腔共振、降低车内噪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丈以某多功能用车带挡风玻璃白车身(BIP)为例,利用有限元法和试验法分别建立车身结构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计算,从而获得车身结构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并验证了CAE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模态参数识别主要是通过测试得到大坝振动系统参数,包括固有频率、阻尼比、质量、振型等。目前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主要有:时域法、频域法、时频结合法、模拟进化法等。研究表明,时域分析法可以提高损伤辨识精度,并可以快速的将损伤定位,对于坝体裂缝识别效果显著。综合国内外结构损伤研究现状,首先对大坝坝体裂缝成因进行探讨,随后介绍了6种常见的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并对裂缝后的大坝结构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希望对今后坝体裂缝损伤评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利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结合长青煤矿的资料综合分析,将评估因素中划分为14个评价单元.然后对评价单元进行定性评价,确定了长青煤矿的重大危险因素,再利用AHP法分析危害程度权重度大小并确定了排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大型起重机械的减速机负荷重,是起重机主要出现故障的部位之一~([1,2])。针对大型起重机械减速机工况复杂以及振动信号噪声大的问题,采用适用于大型起重机械减速机的集合经验模式分解(EEMD)降噪方法,利用高斯白噪声频率均匀分布的特性,通过引入噪声作为辅助信号用来解决EMD中模态混叠的问题。此外,针对EEMD降噪方法中难以选取真实IMF分量的问题,选择基于相关系数的IMF分量选取方法,利用IMF与原始信号间的相关系数大小来选取真实的IMF分量。  相似文献   

8.
本输煤工程圆形煤场共两座,网架形式为正放四角锥球面网架,下弦周边点支承,网架支座采用单向滑动支座,支座间跨度为124.35 m。对于本球形网壳采用先起步单元安装形成闭合结构,然后以闭合结构作为支撑体系,采用环向散装小拼单元的方法安装后续网架。  相似文献   

9.
推导了用于实时控制的动态神经网络数值方法,并应用该方法通过测量关键点的振动加速度信号来识别车内噪声信号,该法既避免了传统自适应有源消声中的声反馈问题,又具有实时性。实验研究表明,由于动态网络具有良好的实时跟踪特性,即使在工况发生改变时,网络也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跟踪。  相似文献   

10.
渡槽老化损伤是一种常见且频发的结构病损现象,对渡槽工况检测、监测,可及时消除潜在隐患。文章以湖北省某渡槽为研究对象,选择矩形、U型槽段布置应变片。由应变分析得出:结构内表面大部分检测点的拉应变在100με以内;渡槽局部在1. 0m水深的荷载作用下拉应变达到了较高水平;高精度应变片是获取可靠数据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有机结合代数法和椭圆方程法,采用分块结构化网格,针对轮胎地面接触区域网格生成质量不合格的问题,提出并讨论了车轮外流场网格划分的3种拓扑结构,确定了其中的最佳方案;然后应用该方案进行某国产轿车及其车轮的外流场数值网格的划分,成功的生成了高质量的网格单元,验证了所选网格拓扑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加快电网智能化建设,打造资源优化配置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国外电网发展特点,分析了国外发展智能电网的主要动因及发展趋势。从经济社会发展、跨区资源配置、清洁能源发展、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和提升能源安全等方面分析了未来我国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未来我国需要加快电网的智能化建设,打造坚强的资源优化配置平台。  相似文献   

13.
A change in the normal routine at a factory, which produced a cellulose-based product, necessitated taking the individual blocks of material from a hot curing process (ca. 200°C) and packing them before they had cooled to an appreciable extent. Spontaneous ignition took place in the packaged material some hours later. Considerable damage to buildings and other losses were incurred. The ambient temperature within the store was not sufficiently high to cause thermal ignition. The problem proved to be a special but not necessarily unusual case in which the onset of ignition was governed by the initial temperature of assembly of the packaged material. These circumstance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fibreboar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or example, such that US legislation requires the cooling of newly manufactured boards below a specified temperature before stacking takes place [1]. We discuss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to this type of problem, based on an adaptation of thermal ignition theory with conductive heat transport (Frank-Kamenetskii conditions). We obtained the appropriate kinetic and thermochemical parameters for exothermic reaction in a cellulosic material in order to apply the theory. We were then able to calculate a maximum packing temperature to expedite safe but efficient storage or transport.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to solve the spatial and time dependent energy conservation equations by use of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required a three dimensional grid, set up as 203 mesh points, equivalent to cube-shaped, packaged material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Most of the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a personal computer.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本文利用2000~2014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基于非径向DEA分析框架下SBM模型和泰尔指数,分别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运用全面的FGLS估计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三大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对全国及三大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存在区域差异。根据研究结论,从产业结构合理化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薄弱电网高比例分布式光伏难以就地消纳问题,提出储能系统和需求侧响应运行策略,建立了计划接入总量下的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双层规划模型。以光伏最大消纳为目标函数,光伏安装位置与容量为优化变量,建立上层模型;以系统净负荷峰谷差期望值最小为目标函数,各时段电价为优化变量,建立下层模型。针对光伏随机出力与负荷的时序性,利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概率潮流法与细胞膜粒子群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混合智能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河北省某贫困县光伏扶贫村网架结构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解决方案在实现光伏接入容量最优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薄弱配电网分布式光伏的消纳能力。双层规划模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可为配电网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起燃气供销差的AHP结构模型,通过判断矩阵求出影响供销差各个因素的权值,按照权值的大小对其进行了排序,识别出燃气表的示值误差、计量的工况不同和流量计选型不当是影响燃气供销差的关键因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4项控制措施来降低燃气的供销差。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传统虚拟同步机无法根据风机运行状态自适应调整控制参数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同步机的参数自适应频率控制策略。首先,建立虚拟同步机控制方式下的双馈风机模型,并利用根轨迹法分析虚拟惯量和阻尼系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自适应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与参数整定方法,建立虚拟惯量和阻尼系数与系统频率的函数关系,并根据风机运行状态确定参数初始值,实现虚拟同步机控制参数随频率变化的动态调整。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频率控制策略实现了虚拟惯量和阻尼系数的自适应调节,能够充分利用风机旋转动能,有效抑制频率跌落并提升频率恢复速度,提高系统频率稳定性,有助于将新能源有效融入电网,规避电网安全问题,并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韩中合  祁超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0):155-160
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降低能耗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转化效率、能源价格和对外贸易结构对能耗强度的作用机理,并进行了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能耗强度影响因素模型,得出在这6个因素中,与能耗强度的关联度由大到小分别是能源价格、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转化效率、城镇化水平和对外贸易结构。根据模型结果,提出了合理制定能源价格,加快产业结构转变,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和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纵流式换热器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纵流式换热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对纵流式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网格连接方法将纵流式换热器管程、壳程中的对流换热与导热2种传热方式进行了耦合。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纵流式换热器的管程、壳程的传热与流动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