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洪力 《商场现代化》2006,(7X):327-328
本文阐述了现行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的弊端和采用“土地年租制”的制度与经济合理性,提出了“土地年租制”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对“土地年租制”的利弊,尤其是“土地年租制”与降低房价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在我国土地资源高度稀缺,房地产市场将长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采用“土地年租制”不失为一个可行办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价格与土地供应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深化理解房地产内部运行规律,并为我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其之间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得出了房地产价格与土地出让面积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并根据西安市2003—2008年统计数据,采用SPSS软件得出了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土地供应是否合理,一直存在争论。合理的土地供应规模,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土资源的集约节约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寻找宏观经济变量与土地出让面积的相互影响及数量关系,并据此推导建立土地出让面积模型,预测土地出让面积的数量及变化趋势,为科学合理制定土地供应计划提供依据,以期优化土地供给、稳定土地及房地产市场价格。  相似文献   

4.
张洪力 《商场现代化》2006,(21):327-328
本文阐述了现行土地出让制度存在的弊端和采用“土地年租制”的制度与经济合理性,提出了“土地年租制”下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对“土地年租制”的利弊,尤其是“土地年租制”与降低房价的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了在我国土地资源高度稀缺,房地产市场将长期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采用“土地年租制”不失为一个可行办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张耀华 《商》2012,(22):133-133
娄底市近几年来土地供给形势紧张,土地出让数量有所下降,供需不平衡,这就使得地价与房价齐升,土地供给和房地产市场发展面临危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构建基于市场需求的土地供给与房地产市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价格是关系到民生的焦点问题.尽管我国采取了众多的房地产价格调控政策,但收效并不明显.反思根源,实则凸显了我国现行法律在制度调控层面上的乏力,存在着土地制度短视、税收制度不合理、金融信贷制度不公正等问题.必须改革土地出让制度,调整土地收益分配模式,加大对房地产持有环节的征税力度,通过设立住宅金融公库扶持自有住宅消费,打击投机需求,建立公平的信贷制度,真正实现房地产价格的合理回归.  相似文献   

7.
以目前的土地出让与房地产融资模式,除非使保障型住房占据60%以上的份额,或者推出物业税、或者进行土地的根本变革,否则房地产价格很难下降。  相似文献   

8.
经济博览     
专家建议调整现行土地出让政策日益高涨的土地价格一次性全部摊入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成为我国近年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业内人士建议,解决居民住房难问题关键要在土地使用税征收、拍卖导向、土地供应量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山西省房地产协会会长袁纶华说,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研究土地出让模式对房价作用机制着手,对土地招拍挂、限房价限地价、限地价竞房价、限房价竞地价及限地价竞保障房面积五种土地出让模式进行分析与比较,提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凡  邬杰 《价格与市场》1999,(10):26-27
自1997年第四季度全国开始统计房地产价格指数以来,宁夏银川市土地出让价格指数、房地产销售价格指数均呈逐年、逐季走高态势,多次名列全国35个大中城市前茅。银川市与邻近的西宁市、兰州市、宝鸡市相比,商品住宅价格每平方米分别高出530元、100元、700元,银川城区商品住宅价格平均每平方米高达1900元。如此之高的房价,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经过对银川市1995年至1998年四年间土地有偿使用情况、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开发成本变化情况、商品房销售价格构成情况等较全面、多方位的调查,基本上查清了银…  相似文献   

11.
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棘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水平置于同一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引致中国城镇“房价棘轮效应”背后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土地财政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有动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提高房价以获得高额房地产相关税收;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出让价格,等同于提高房地产成本,间接提高房价,即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不仅直接提升房价,还通过土地财政固化了“房价棘轮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财富》2005,(6):15-15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国土部将在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通过土地调控措施来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住房的有效供应,另一方面,在抑制商品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上,要在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前提下,根据房地产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供应方式及供应时间。这位负责人称,在改善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方面,对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项目,在供应土地前,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等规划设计条件,房地产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住房销售价位、套型面积等控制性要求,并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土地出让的寻租与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苗天青 《商业研究》2004,(11):68-71
政府卖方垄断和开发企业买方竞争是我国城市土地出让市场的基本特征。我国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政府代表国家对城市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经营。作为城市土地的唯一供给,政府不仅控制着土地的供给量,而且是依据自身的目标函数选择具体的出让方式,同时在土地的使用期限、具体用途等方面也有严格的限定。但是,在既定的制度约束下,相关房地产开发企业也会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无疑又对我们的机制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魏国平 《价格月刊》2012,(12):22-25
土地出让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分析土地出让制度对房价影响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研究其影响机理,并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出让收入在我国地方政府财政运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市、县、乡镇以及全国各地的其他大、中、小城市表现得特别突出,以致人们把地方财政称为“土地财政”。笔者两次就土地财政问题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镇Z镇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基于两次调研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比较系统地勾画出土地出让收入规模、土地出让收入在地方财政收支中的重要性、土地征用过程中的利益冲突格局。通过这些原始数据,可以比较清晰、具体地把握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的实际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土地财政问题进行了理论思考,提出可供选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四川物价》2009,(3):29-29
阅读:《21世纪经济报道》不久前发表该报评论员张立伟的文章说,有消息称政府将会出台房地产行业中长期规划,来振兴目前低迷的房地产行业。不过从目前的形势看,即便房地产进入国务院产业振兴规划,也很难改变行业短期内继续下行的趋势。现在正是住房制度改革的好时机,中国必须重新思考和制定符合国情的住房制度,而不能延续过去掠夺式的开发政策。未来的住宅政策首先要实现公平,其次需有可持续性。中国截至目前的一次性土地出让金制度应该终结。这个制度让地方政府有动力抬高土地出让价格,  相似文献   

17.
王乾明  仝秀珍  宋震 《现代商业》2011,(36):182-183
我国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历程,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土地的公平有效利用方面起了很大作用。近日,国土资源部表示将取消土地出让双轨制,这是在土地市场化进程中前进的重要一步。立足当前形势,本文将根据不同的地类有针对性的分析双轨制取消的影响,并结合土地供给有偿化中出现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也是扩充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资源,其科学配置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微观地块交易数据构建了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指标,探讨短期内的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行业配置,进而分析对集聚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的财政压力越大,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越高,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地出让的行业间分散化损害了优先供给重点扶持行业的政策倾向。最后,土地在行业间分散化出让的做法削弱了集聚经济。本文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短期内为了应对财政压力的土地出让策略具有“为汲取财政收入而损害产业引导作用”的特点。这意味着,在新发展阶段,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增强对土地多重功能的认识,避免为解决财政压力的燃眉之急而损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拍卖》2010,(4):25-25
2010年1月15日,针对海南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的问题,海南省委、省政府作出"两个暂停"的决定,明确在今年3月底之前,暂停商业性开发土地出让、暂停审批新的房地产开发项目。2010年3月20日,海南省副省长姜斯宪表示,海南已经启动恢复商业性土地开发出让和新的房产项目审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0.
胡昕 《北京商业》2004,(4):20-20
2004年,随着国家对土地的出让,特别是这些年来投资开发过度的住宅类地产的土地出让逐渐严格以及住宅项目的过度竞争,造成开发商向相对竞争较弱的领域——商业地产转型,商业地产的投资价值逐渐被更多的开发商认识到,市场上有更多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转向商业地产开发。万达集团、金源集团就是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