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04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支出总量反映着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与深度,体现了政府的成本支出。但是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也体现在结构关系上。作者对中国1978-2004年间相关数据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中国公共支出的产出弹性为正,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从公共支出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来看,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国防支出及其他支出的结构产出弹性为正,行政管理支出结构产出弹性为负。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当前在提高公共支出总水平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英 《经济问题》2008,341(1):35-37
采用1980~2004年的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社会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统计上并不显著;经济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不显著负相关性;维持性支出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负相关性.据此,提出了增加社会性支出、缩减经济性支出与维持性支出的公共支出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红继  廖筠 《现代财经》2008,28(2):50-53
基于公共支出增长理论,具体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的总量、比重及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定量影响,揭示了各项公共支出比重的变化导致了公共支出产出弹性的变化,从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小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就关于公共支出规模对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的说法不一。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我国现阶段主要公共支出和其他投资支出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通过对变量系数的研究结果,政府就能相应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幅度。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提供一个有效公共支出结构的调整方案,将会为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笔者基于1978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和VEC模型等计量分析工具实证研究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投资性支出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长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政府行政支出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长期会抑制经济增长;文教科卫支出具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效应;财政转移性支出长期看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但贡献率较低.因此,有必要优化公共投资性支出结构,提高政府行政支出效率,加大文教科卫支出和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投入力度,促进经济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6.
公共支出增长的利益集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玉琼  余斌 《当代财经》2004,(12):35-38
公共选择学派在对公共支出的研究中假设利益集团是公共支出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塔洛克、缪勒和默雷尔、诺思试图从不同角度说明和证实利益集团影响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和过程,但这些研究都未穴能雪对公共支出增长中社会福利支出增长最快这一现象作出利益集团解释。本文评述了西方学者对公共支出增长的利益集团研究,并试图描述利益集团对社会福利支出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庄腾飞 《财经科学》2006,(11):45-52
本文在三个前提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解释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并由此建立了两个计量模型,通过对中国14个省区1991至2003年的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得出在转型经济时期的中国,公共支出、政府消费性支出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公共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非常弱的正相关关系.实证检验结果的政策意义在于,(1)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公共支出仍然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效应.(2)有关政府部门应当重视并发挥好公共支出中转移性支出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政府公共支出理论框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共支出是使得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是宏观公共财政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领域,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政府公共支出理论研究涉及的两个基本的问题是:政府公共支出占GDP的最优比例是多少,即最优的政府公共支出规模为多大;分类公共支出占总公共支出的最优比例是多少,即最优的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应如何确定。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关于政府公共支出的几类代表性框架、核心假定和主要结论,旨在加深我们对政府公共支出作用于经济增长机制的认识,并为国内学者研究类似问题提供一些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学术界,尽管有许多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模型框架下研究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很少有人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政府支出对产出-资本比的影响,而产出-资本比的提高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本文利用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生产函数,分析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增加对税前和税后产出-资本比的影响,认为存在着一个能使产出-资本比最大化的最优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在此基础上,本文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我国国家财政生产性支出中,财政基本建设支出与产出-资本比弱正相关,而教育支出和科学研究支出与产出-资本比强正相关;(2)在我国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中,财政基本建设支出和产出-资本比弱负相关,财政教育支出和产出-资本比强正相关,而财政科学研究支出与税后产出-资本比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白芸 《经济论坛》2006,(5):105-107
一、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一)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经济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进程中,不仅私人部门资本投资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用于教育方面的政府公共投资也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Barro(1991),Chu等(1995)和Tanzi和Chu(1998)指出,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支出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和促进公平。Aschaue(1993)对1960~1985年间107个市场经济国家的横断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剔除滞后效应),认为公共教育资本存量具有正的产出效益,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可以创造经济价值。Tanzi(1995)则认为教育支出提高了一国从它国吸收技术和发明新技术的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TVP)模型考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三十年来,我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一直都存在着促进效应,但影响水平却经历了一个倒V型的变化;对城市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强于对农村消费的促进效应,且在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有一定的促进效应,政府行政与事业经费支出对消费具有挤出效应,而用于改善民生的支出对消费一直都保持着较高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不同收入群体的公共产品偏好不同,因此,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公众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会有所改变,由此引致的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应当是"民生财政"建立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本文试图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增长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在理论层面,将财政支出分为不同性质的三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居民收入与财政支出规模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接着,对1978~2008年间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用协整检验和ARIMA模型等计量工具,实证分析了居民收入增长对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看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基础设施需求以及国防安全的需求趋于稳定;在短期中,居民收入的增长最能引起社会文教支出的扩张,其次为国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建设支出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变动趋势,采用中国199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财政支出规模及支出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长期实施的财政支出城市偏向分配机制,财政支出显著地扩大了城乡间收入差距;而不同项目的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互异,其中农林水务支出能够显著缩小城乡间相对收入差距,而公共安全支出以及社会保障支出的受益范围主要局限于城市,显著不利于城乡间收入状况的改善。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要扭转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必须转变财政支出市民导向的既定模式,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社会文教以及农林水务支出,扩大公共安全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在农村的覆盖率。  相似文献   

14.
Employing data from a representative survey conducted in Germany, this paper examines public preferences for the size and composition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We focus on 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taxes, public debt incurrence and public spending in six different policy areas. Our findings suggest, first, that individual preferences for the use of additional tax money can be categorised as either capital‐oriented expenditure or public debt reduction. Second, we find that fiscal preferences differ along various dimensions. Specifically, personal economic well‐being, economic literacy, confidence in politicians, political ideology and time preference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individual attitudes towards public spending, taxes and debt. The magnitude of the effects is particularly large for time preference, economic knowledge and party preference. Third, public preferences for public spending priorities are only marginally affected when considering a public budget constraint.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Barro Rule单一类型政府支出模型的推广,本文建立了多类型政府支出模型,并且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类型公共支出的效率及其最优水平。结果显示,最优总支出水平大致在20%左右,经济建设性支出、行政性支出和社会服务性支出的最优水平大约分别为5.8%、6.6%和7.6%。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导向,利用2007—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针对“财政科技支出—企业技术创新”范式进行分析并基于生命周期视角加以检验。结果发现,财政科技支出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产生正向驱动并展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创新动力,即财政科技支出对于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驱动更强,对于非实质性技术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在界分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在企业成长期及成熟期,财政科技支出在驱动技术创新方面卓有成效,但在衰退期创新增益并不显著。此外,政府激励结构是影响财政科技支出效力释放的重要条件。地方政府在“为增长而竞争”导向下,财政科技支出的创新驱动效果被限制;在“为创新而竞争”导向下,财政科技支出能够充分发挥其结构性创新驱动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合理规划财政科技支出、完善政府激励体制构架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内生增长、政府生产性支出与中国居民消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中国财政支出的较大一部分用于生产建设,中国居民消费与政府生产性支出表现出稳健的正相关关系,这一事实与从标准的新古典和新凯恩斯模型得出的挤出效应截然不同。本文构建了包含存量和流量两部分政府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研究表明,政府支出增加在提高税负、挤出居民消费的同时,也通过其生产性增加收入、挤入居民消费;政府支出增加究竟挤入还是挤出居民消费取决于两种效应的比较以及政府的生产性支出比重和税负水平。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最优结构等于其相对生产性之比,政府支出的最优规模等于政府支出的生产性。  相似文献   

18.
罗红雨 《经济经纬》2012,(4):166-170
笔者对13个发达国家1972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资本性(经常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率有负(正)效应,这与以往许多学者所认为的财政的资本性支出较之经常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更有贡献的观点是相左的。其次,财政支出规模、私人固定投资以及外汇黑市溢价对经济增长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对于在平衡预算下的财政支出结构决策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velops a model of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with special consideration to the role of productive public expenditur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analyses the properties of optimal fiscal policy in the steady state growth equilibrium. We consider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as the source of pollution. Government allocates its tax revenue between pollution abatement expenditure and productive public expenditure. Optimum ratio of productive public expenditure to national income is equal to the competitive output share of the public input, when productive public expenditure is depicted as tax revenue minus abatement expenditure. However, the proportional income tax rate exceeds the competitive output share of the public input. There is no conflict between the social welfare maximizing solution and the growth rate maximizing solution in the steady state growth equilibrium. The unique steady state growth equilibrium appears to be a saddle-point when the growth rate is above a critical level and the steady state equilibrium growth rate in the market economy is not necessarily lower than the socially efficient growth rate.  相似文献   

20.
孙锐  高仰杨 《经济与管理》2013,(10):23-27,33
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同前期相比,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正效应,并且正效应明显变大;社会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微弱的负效应;而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与之前相反,分别表现为不显著和显著的正效应。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控制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改善文教支出结构,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