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富贵  刘建平 《经济师》2011,(4):196-196,199
随着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发展,人民银行不断地调整金融机构财政存款缴存范围,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缴存财政存款业务的管理,但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迟缴、少缴、漏缴或不缴财政存款的问题。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规范金融机构向人民银行营业部门报送会计资料的管理;整合、完善缴存财政存款相关制度文件;适当提高缴存财政存款手续费计付标准,或对缴存的财政存款进行计息;明确缴存财政存款业务的管理职责和分工;制定明确的缴存财政存款相关处罚规定;完善对缴存财政存款的监督手段。  相似文献   

2.
汪蔚 《经济师》2013,(1):200+202
文章在阐述现行财政缴存款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现状的基础上,就其进一步改革完善提出建议,旨在适应早已改革的信贷资金管理方式,适应金融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3.
2015年10月24日,央行下调人民币贷款存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将近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在2015年股市大波动的背景下,央行年内已经进行了5次降准降息,引起了人们对货币政策与股价关系的讨论与关注。为此,选取2001年到2015年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图、方差分解来分析货币政策对于股价的影响,并结合实证结果为投资者提供一些货币政策背景下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因存款准备金制度软化、存款准备金减少带来了货币政策低效或无效的局面。通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各项贷款征收法定准备金,构建了一个准备金政策新框架,可用来分析货币政策的需求结构效应,以实现针对性地调节总需求结构。并且,实行贷款准备金政策可以消减存款准备金的制度缺陷、重建准备金制度的威力、强化货币政策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浅论财政性存款和一般性存款的区别●金桂淑李英兰财政性存款是人民银行信贷资金,由人民银行委托专业银行办理,全额划缴人民银行。要做好财政性存款划缴管理,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财政性存款和一般性存款的区别。根据1985银发字第281号文和银会计(1996)10...  相似文献   

6.
自从我国中央银行与专业银行分设的二级银行体制建立以来,人们对货币供应理论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比如说,财政存款是否应该算作基础货币的一部分?基础货币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能否成为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等,本文试图从剖析不同观点入手,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财政存款究竟应否算作基础货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宏观间接调控所主要依仗的财政、货币两大政策的异同及协调配合的必要性,提出财政政策侧重于调结构和货币政策侧重于调总量的分工,并具体讨论了在国债、财政存款、外汇储备等"结合部"领域的合理协调,最后强调了优化我国两大政策协调配合所应注重的制度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8.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和作用,并以此来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新解——内涵、作用机理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不仅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还包括需缴存准备金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是否付息与(付息时)付息利率,以及违反这一制度的相关罚则的确定和调整等,并详细分析了其作用机理,总结提炼其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特征,并简要指出这一范畴的提出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发展以及货币政策实践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从2006年7月份以来连续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虽然对中国的产能过剩、经济过热起到了一些调控作用,但难以有效抑制银行体系中的流动性过剩。针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货币数量过多、流动性过剩这一热点问题,应尽快利用货币、财政手段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工业化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一国中央银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功能和作用正发生变化,许多国家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甚至取消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我国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逐步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优化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2.
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发展演变和作用,并以此来分析最近一段时间来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存款准备金率以其巨大的调控力度被列为为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然而自1980年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减少了存款准备金率的使用频率,甚至弃用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调控工具.但是,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这一不常用的工具却成为“常用对冲工具”,自2010年以来,中国人民中央银行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本文将通过宏观经济学分析以及初级计量分析,揭示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当下中央银行最主要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原因,并证明在当下经济条件下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有效性被弱化,从而提出当下央行使用货币政策时陷入的困境,并提出宏观层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准备金付息制度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在我国,准备金付息制度的扭曲效应很弱。因此,它赋予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以新的内涵和工具功能,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我国转型期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而且可以将准备金付息制度打造成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货币理论中,多倍存款乘数的创造过程简化了银行的行为,这导致了与此相关的银行体系市场结构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的研究很难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文章在延续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完全垄断商业银行体系下的存款乘数创造以及与之相关的货币政策效果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体系的市场结构对存款乘数和货币政策效果有重大影响;银行业越倾向于完全竞争的情形,存款乘数越小,同等力度的货币政策所能达到的货币扩张或收缩效果也越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张磊 《经济师》2009,(3):201-20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起到了最基础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由于公开市场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着重时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央行频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国际实践经验都指出,不宜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但是中国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的频率要远高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金融市场特征决定了存款准备金相比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具有效率高、调整成本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实现信贷结构、货币供应量等目的,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宏观经济发展产生作用。近年来,央行连续的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明确了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决心,收缩了社会资金流动性,抑制了过热投资.保证了社会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波 《新经济》2022,(4):67-70
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制度环境下,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否防范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解答这一问题可以为完善存款保险制度,维护金融稳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弱化了净息差与商业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负向关系,加强了非利息收入占比和银行规模与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负向关系,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有效.  相似文献   

20.
货币政策并不以缓解收入分配差距为目标,但近年来兴起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它具有直接或间接的收入分配效应。本文选取125个国家和地区198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并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实例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并且,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效应比价格型货币政策更为显著;劳动收入正向调节数量型货币政策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而通货膨胀正向调节数量型货币政策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即负向调节价格型货币政策与收入差距间的关系;此外,财政再分配水平提高有助于发挥扩张性货币政策缩小收入差距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