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都地票模式及其政策变迁为统筹城乡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为全国创新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提供了有效参考。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法研究成都地票由"持证准入"到"持证准用"政策变迁的必要性,并提出完善地票制度的相关建议。研究认为,"持证准用"取消了"持证准入"规定的拿地的"地票"前置条件,能够有效地抑制高价指标,保证土地价格和市场的稳定。同时,地票模式从"持证准入"到"持证准用"的变迁是中央政府防止地方政府通过地票模式片面追求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提前实现城郊土地收益和急速推进城市化的结果。而政策变迁反映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地票交易制度的可持续设计作为支撑,统筹规划城市发展速度及规模。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各省市资源禀赋与经济基础各异且发展路径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产生了上海模式、苏州模式和温台模式.本文采取了"地方主义"的分析范式,对上海模式、苏州模式和温台模式的产生与演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通过分析发现,尽管上海、苏南和温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变迁的路径迥异,但合流的趋势明显,即市场主导,政府增进,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和市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如何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根据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理论建立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对广东省鹤山市古劳镇"跨村联营"模式形成的阶段、阻力因素、动力因素和做法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其成功模式进行提炼,以期为各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诺斯的理论: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 诺斯在其<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指出:制度变迁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因此,"人们在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同时,由于个体改善经济绩效的能力受到心智模式和个人能力的影响,积累起来的知识存量又被置入人类学习之中,构成了路径依赖形成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王敏杰 《农业经济》2007,(10):56-57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资源配置的一种组织方式,是市场组织的构成之一。本文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模式——诱致性制度变迁模式和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的内涵、产生原因及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会导致的制度失效,而诱致性制度变迁动力不足,因此,本研究认为选择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配套协调实施模式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变迁模式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文章运用诱致性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主要的两种土地流转模式——成都温江模式和山东宁阳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疆土地流转模式的特点,提出了新疆应遵循诱致性和强制性相结合的原则,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政府"的土地流转模式。  相似文献   

7.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历经变迁,正是在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行的农村财务管理委托代理机制。5G时代农村财务管理委托代理制模式存在着代理人、财务公开形式化、财务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为此,要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构建"智慧型"委托代理云平台,注重政府引导,抓好环境建设,优化群众监督模式和手段;重中之重是打造高水平复合型人才队伍,配合使用日益进步、持续增多的5G技术和设备,循序渐进地提升农村财务管理委托代理的工作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税费改革是我国乡村治理模式与农村干群关系发生转型的分水岭。税费改革前,农村资源分配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调动资源和汲取资源;税费改革后,农村资源分配的方式是"自上而下"的供给资源和分配资源。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形塑不同的乡村治理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干群关系问题。为了展开这一研究,本文通过陕西关中地区D村村干部与村民进行结构化和开放式访谈,深入了解农村资源分配方式、乡村治理模式以及干群关系的转型,揭示农村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信息沟通机制失灵、村干部"寻租谋私"、信任滑坡等问题。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传统的熟人社会的乡土逻辑发生深刻变迁,主要体现在农村"公私"逻辑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在宏观环境与文化变迁的影响下,我国农村养老主体正在从家庭养老转变为"家庭-国家"联合养老,养老方式则从传统农耕模式的养老转变为"农业-市场化"的联合生产方式的养老。本文通过在S村的田野调查,初步讨论了农村养老体系的变迁过程,并对农村养老体系建设的法制保障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改革后,"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体制与乡镇财政体制的运行摩擦成为基层财政危机之一.这实际上是趋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与高度集权的行政体制产生重大分歧,并且行政组织结构和功能变迁滞后于"条"、"块"利益调整而引致的冲突.其解决途径也只能是顺应制度变迁的需求,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探索"扁平化"财政体制、建立农村多元自治组织,为乡镇财政运行拓展更加宽松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呈现出明显的"松时放,紧时收"的特点,粮食相对过剩时期进行市场化改革,而粮食相对紧缺时期进行反向旧体制的复归.本文通过对20世纪后20年粮食流通体制"半周期"改革现象的再度思考,深入探讨了农业制度变迁非线性发展的状态,得出了一个发散型"蛛网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制度风险的作用机制:制度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导致了制度风险的客观存在,这也正是制度变迁非线性发展的根源,农业制度变迁的这一特征表现的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徐理响 《农村经济》2006,1(2):10-12
公共事物的治理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特别在当前我国农村表现尤为突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打破了前人在此问题上的国家理论和企业家理论模式,认为人类可以通过自组织的行为有效解决这个困境.文章通过对"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的分析,以皖中一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小生产队公共池塘水资源使用的变迁状况,探讨了当前我国乡村公共事物的治理问题,指出治理过程中的阶段性、时代性和乡土性的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基和关键举措,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实现现代化强国提供了重要支撑。从建国以来,我国产业扶贫的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运用多源流理论的分析框架,对产业扶贫模式的变迁历程进行梳理,分析产业扶贫模式的变迁逻辑和影响因素。根据多源流理论,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农村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构成了产业扶贫模式变迁的问题源流;国家领导人的执政观念和扶贫理念构成了政治源流;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构成了政策源流。在三源流相互交汇下,最终使我国的产业扶贫模式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4.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文化传统作为一种非正式约束对制度变迁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无论是俄国的"500天计划"还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基于本国深厚文化传统之上不同风格的制度变迁.就经济绩效而言,无疑是后者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后者较为全面地适应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本文将就中国的文化传统对于其制度变迁模式的选择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中国文化积淀了数千年,这一巨大而深厚的底蕴影响到中国人的行为、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等方方面面.中国文化包括多个层次,首先是经过数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其次是明清以来受西方文明冲击而被扰乱了的,含了新文化基因的中国文化.再次是推翻帝制以来民众亲历的政治与经济的生活所积淀的文化.或者又分了三代人的文化:与传统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文化;由"文化大革命"植入的深刻的怀疑主义精神和改革开放以来被西方文明再次冲击强化了拜物教的个人主义文化.所有这些文化层次,或后或薄,就是改革或制度创新所赖以生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模式选择的路径约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变迁及模式选择是在一定的路径约束下展开的。在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及其模式选择的路径约束就是现行的包括户籍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和制度保障制度二元经济制度安排及其制度本身的内在的路径依赖。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约束,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模式选择。这就是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确立农民作为土地产权主体的地位,赋予农民有效的土地产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审计准则的制定进行分析,认为审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审计准则制定的模式是一个诱导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相结合的动态的混合变迁过程,主要从意识形态和路径依赖的角度分析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审计准则制定的作用,强调了政府在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煤炭企业物资采购模式的历史变迁,指出实施物资内部市场化管理与现行物资采购集权模式之间的冲突,并提出应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建立新型的物资采购模式,完善煤炭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不同于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制度变迁方式 ,即基层组织主导的混合型制度变迁模式。文章通过对南岭村两次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 ,具体分析了南岭村制度变迁的制度环境以及基层组织、权力中心和村民三方之间的博弈过程 ,并且说明了权力中心对基层组织自发的制度变迁进行事后追认的理由 ,最后论述了地方精英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本文的启示是 :政府应该根据市场经济原则 ,更多地尊重农民自己的选择 ,发挥地方精英的作用 ,进一步搞好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称新建集团公司,下称兵团)是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特殊组织。自1983年以来,借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国企改革实践,兵团以团场为基本制度载体,创新构建出有别于农村"家庭承包制"的"高企业状态依存"农业双层经营模式。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层面上看,源于"使命"约束条件下的兵团"党政军企"合一体制和"兵(司令部)—师(市)—团场—职工"科层制结  相似文献   

20.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总结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径特征、决定条件和影响因素,并展望进一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1)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呈现出一个较清晰的路径,即改革始终沿着市场取向、明晰产权、稳定地权的方向演进;(2)农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成功源于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的结合,即弹性的中央政策制定、渐进式的地方实施以及具有学习效应的农户认知三者的有机互动,并体现出制度变迁的"共生演化"特征及其蕴含的"适应性效率";(3)新制度经济学是解释中国经济改革和农地制度变迁的有效工具,然而由于经典的新制度经济学本质上的静态性以及国家理论的缺乏,难以对现实世界的各类制度变迁给出一般化的解释。研究结论:基于经典的新制度经济学,进一步整合行为经济学、机制设计理论、演化博弈论等理论工具,超越"强制性—诱致性变迁"二分法,构建一个真正动态的制度变迁模型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