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流程管理(BPM)是流程再造(BPR)的发展和完善。流程再造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被称为继泰罗“科学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TQM)之后的“第三次管理革命”.流程再造对企业的流程、组织结构、文化等进行彻底的重塑.以达到绩效的飞跃(Michael Hammer,James Champy)。但实际情况表明.超过90%引入流程再造的企业都失败了或者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主要原因之一是流程再造对企业所产生的较强的震荡。而流程管理减弱了流程再造给企业带来的震荡,  相似文献   

2.
“企业流程再造”是9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工商管理革命。1993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Hammer)和管理咨询专家钱辟(J.Champy)合著《再造企业一工商管理革命宣言)(Reengi-neering the oarpomtion-a Manifesto for Business Revolution)一书,对企业流程再造理论作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3.
一、银行“再造”给国际银行业带来的相对优势银行“再造”就是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成本、质量、速度等绩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业务流程改革为核心,突破传统的职能分工,通过辨识、分解、评估业务流程中各个环节,对不必要的做出删除、压缩、整合、外包的改革。银行“再造”起源于80年代初期的美国。进入90年代以来,从美国和西欧向全世界蔓延,在国际银行业中掀起了一场银行“再造”(Reengineering Bank)运动。这场银行“再造”运动对国际银行业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再造”效应。(一)银行“再造”使银行内部经…  相似文献   

4.
流程再造与运营模式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程再造(BPR)自本世纪初高调进入中国以来,逐渐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词汇。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欧美公司都高举过流程再造的大旗。1994年钱皮所在的CSCIndex顾问公司为编写“再造工程实施情况报告”,抽取621家北美和欧洲知名企业作为样本调查,结果表明,69%的美国公司和75%的欧洲企业都推行了一项或多项BPR项目。美国专门从事管理变革研究的机构Prosci发表的《业务流程重组最佳实践报告》显示,流程再造近年来在世界50多个国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出现了所谓的"企业再造"热潮,企业再造被认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之后新的企业管理革命。管理革命的前提条件就是信息技术对企业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可以把企业再造看作是发达国家企业界的理论界,面对知识经济引起的改变做出积极反应。  相似文献   

6.
企业再造也称企业流程再造工程,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哈默博与管理咨询专家詹姆斯·钱辟在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众所周知,企业是通过流程来运作。企业流程就是企业为完成某一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相关活动的集合。对于企业的活动,可以由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整合:一是按活动的相同性或相近性,将从事相同或相近活动的人合在一起,形成职能型群体;二是按活动的相关性将从事相关活动的人合在一起,形成流程型群体。既然企业再造是围绕“流程”进行,那么,对流程进行分析、诊断就是十分必要的。流程,英文为“process”,中文也有译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胡洪 《物流科技》2013,36(1):75-76
1 BPR业务流程再造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以Hammer和Davenport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美国企业在管理上进行了重大的变革。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受到普遍关注,欧美等国企业掀起了"以业务流程再造"为核心的企业管理革命浪潮。  相似文献   

8.
“再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再造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初具雏形并首次提出,它是在许多前人的管理思想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管理思想和信息技术发展的综合产物。1990年,美国MichaelHammer博士首先提出了“企业流程再造”(BPR)的概念,并将它引入到西方企业管理领域。由于再造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分工思想,强调以过程为核心,改变了原有的以职能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为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因此在短短的数年间,在西方企业界掀起了研究和实施再造理论的热潮,并被誉为是18世纪亚当·斯密的专业…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句古训:“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将其运用到现代的企业管理当中,便成为西方管理学界与企业再造,战略联盟一起并称为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的标杆管理。  相似文献   

10.
如何实施企业再造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志 《企业研究》2001,(6):21-22
面对快速多变、日趋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日益全球化的激烈市场竞争,我国企业机构重迭、管理层次多、程序复杂。对市场反应迟钝等“通病”日益严重,其根本原因是这些企业在新的环境中依然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型官僚组织模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不仅使我国企业的运行成本急剧增加,而且使企业处处被动挨打,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摆脱困境,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正确实施“企业再造”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一、何谓“企业再造” 企业再造是90年代流行的源于企业管理实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它是由美国迈克尔·哈默(M Ha…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织造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企业再造 9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其它工业发达国家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被认为是第二次工商管理革命的企业再造运动,其关键是重新整合被割裂得支离破碎的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2.
如何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品牌关联延伸、企业文化再造、创建学习型组织。美国排名最前面的25家企业中80%已经按照“品牌关联延伸、企业文化再造、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来改造企业,我国的宝钢集团、海尔集团等部分大型企业集团也开始注重“品牌关联延伸、企业文化再造、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不断地培养和积累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应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行业应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参与国际竞争。一、品牌关联延伸与核心能力1、品牌关联延伸是品牌核心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品牌关联延伸是衡量品牌相关性的主要指标。它通过要素的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流程为什么要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哈默博士在谈到流程再造时指出:流程再造是要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等业绩方面的富有戏剧性的业绩改善。但作为企业要全面改造固有的程序,无疑等于“砸烂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这的确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一旦改造后的流程不能如预期的那样有效运行,那将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第五项修炼》及所提出的创建“学习型组织”理论被引人中国以来,凭借其低门槛、高境界的特点.再加上其内涵的东方哲学观,而迅速风靡整个中国企业界与学术界。如果说,90年代初诞生的另一企业管理思想“企业再造”理论。只是触动了已然成熟的大型企业,那么打造成“学习型组织”.则几乎成了中同所有类型企业共同的梦想!然而,“学习型组织”在中国又是尴尬的。太多的人在赞叹学习型组织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巨大价值,但却几乎没有人能够用业绩来证明这种理论上的价值;太多的企业在执着地谈论学习型组织.却鲜有企业能够真正执着地将其表现为行动,更不用说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果。很多所谓的“学习型组织”都是走形式!是拿企业的行为往“学习型组织”去靠.只为做表面文章。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与第五代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变动时代中的环境 90年代以来,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股持续的“企业再造”浪潮,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受到普遍怀疑,而以微软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企业界持续研究和关注的焦点。由于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不断的科技创新和经济重组,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新时代,即“知识经济”的时代。 在这个新的时代,经济上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而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以美国为例,近年来美国的经济增长,有 2/ 3来源于美国发展最…  相似文献   

16.
重视企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我看到的资料,有一种估计是,在国外,企业家、企业高层主管、高层经营者花在战略思考、战略研究上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60%—70%,另一种估计是占50%,总之是要用一半或更多的时间来考虑、设计战略问题。而在中国,企业领导人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却少得很。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米,国外企业理论研究提出了“公司再造”理论,有的提出了公司“变革工程”或“再造工程”、“再生工程”的说法。如何再造?如何再生?这就离不开搞好企业战略研究与战略设计。有人说,今天的企业已进入战略竞争的时代,这也是在强调企业战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企业再造(Reengineering)的思想产生于1990年,在1993年出版的《再造企业———工商管理革命宣言》一书中,著名美国学者哈默和钱皮系统阐述了“企业再造”的理论和方法。两位作者把这次管理革命的矛头直接指向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并取分工理论直接起作用的领域———业务流程作为革命的突破口。他们的理论宣传和亲自参与的企业再造实践,把企业再造运动推向高潮。继《再造企业》出版之后,哈默与斯坦顿于1995年又联合推出《再造革命》一书,此书被称之为“指导企业再造实践的手册”;1996年,哈默撰写的…  相似文献   

18.
邹靖 《现代企业》2004,(10):46-46,45
“持续改进”这一新兴的管理思想和方法目前在国内基本上还没有专门的研究和应用,但在国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有许多学者开始深入地研究它,特别是哈佛大学的青年学者Cooper和Kaplan对“持续改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完善。事实上,“持续改进”与JIT(just—in—time)、企业再造(businessreengineer)和目标成本管理等管理思想类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90年代,有一个国家经济一直停滞不前,自称“失去了这lO年”,这就是日本。当中国企业说“做大做强”时,是要进入世界500强;但对于日本企业而言,所谓做大做强就是未来10年企业继续存在,这就是中日经营环境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基准管理的应用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难管理(Benchmarking)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美国,它是当时美国学习日本企业的运动中产生的一种管理方法。基准管理的原理就在于向他人学习,观摩他人的最佳实践,通过模仿加创新来超越他人,以实现追求卓越的目标。在管理领域,施乐公司堪称基准管理的鼻祖。据美国1997年的一项研究表明,1996年世界500强中有近90%的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用了基准管理。我国企业基淮管理现状关于企业基准管理在我国的实践,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我国企业界对苏联经验的学习可以说是最早的一种基准管理方式。“大跃进”时期的“赶英超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