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6 毫秒
1.
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首先就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目前的主要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接着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类型,最后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的思路与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金融是建立在IT技术基础之上的金融,网络银行便是IT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技术大踏步进军金融领域,网络银行也开始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大行其道,金融监管当局对网络银行的金融监管开始提上议事日程。由于网络银行业务活动方式具有鲜明的网络特色,与传统的银行业务活动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何有效对网络银行进行监督管理成为当前金融监管的新课题。文章通过研究网络银行的特点,分析其对金融监管的新挑战,从而提出强化网络银行金融监管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2016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的元年。随着对互联网金融环境要求的提高,亟须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进行有效合理的监管。因此,为了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步伐,本文基于大数据时代视角,从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切入深入挖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梳理了监管难点,并提出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渗透到金融领域,各种新兴金融产品相继涌现,踏上了以网络为标志的现代化道路。农村地区金融发展形势相对落后,人们的思想相对闭塞,管理财富的习惯还没有养成,因此如何使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发挥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分类探究互联网对农村金融的影响,提出了互联网在提高农村地区融资的可获得性,培养农民资金管理意愿,完善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建立征信系统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以及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总结出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传统银行机构线上互联网金融、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通过比较互联网金融模式和传统金融模式的特点,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以及传统银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金融是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新兴业态,其高效、便捷、优化资源配置等特点,被大众所接受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不仅是"金融+互联网"的结合,更是以创新为驱动,严重冲击传统银行业的发展,给金融监管带来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阐述,随后分析发展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最后提出完善国内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优化路径,以期能够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市场,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混业经营已成为金融市场发展的趋势。其中,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混业经营正在加速推进混业监管的进程。而中国金融监管制度停留在分业监管的阶段,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趋良性发展。可见,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金融市场的混业经营将倒逼金融混业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将更加需要混业监管。文章首先纵观国外金融监管改革路径并进行对比分析;接着构建金融监管演进的数学模型进行推理,得出金融监管改革不仅是金融混业经营发展所推动的结果,而且是金融监管制度演进的必然选择;混业监管对于金融监管主体和金融经营者而言,是一种"双赢"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金融监管磋商会议制度构想。最后在构建系统性金融监管体系、分层次推进混业监管改革、坚持以市场的运行为导向以及形成综合性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金融创新的日益频繁、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国金融监管当局要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建立有利于金融创新的机制,引导金融创新积极稳妥发展,建立和完善网上银行监管体系与制度,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借鉴使用国外金融监管手段,结合中国国情,对即将全面开放的金融市场做好充分的监管准备。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经营模式的创新,在缔造普惠金融规模迅速扩张、小微初创企业增添融资路径的同时,也使该行业风险不断累积。尤其是市场准入规则模糊、小额豁免制度缺失、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的不完备,致使金融投融资者被暴露在经营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之中。尽管监管层颁布一系列法律规范,但规制实效不佳。对比分析美国和英国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应从建立分类准入规则、增设小额豁免规则、规范信息披露和制定"冷静期"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应规则,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不断向金融业扩展渗透,拓展了金融行业的市场。但是互联网与金融结合存在着很多特殊性的风险,本文先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技术风险、虚拟性带来的风险、实际操作存在的风险、法律法规不完善带来的风险等,针对风险提出金融防范和金融监管建议,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信息不对称是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关键.基于大数据应用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凭借互联网开放平台的信息收集优势与数据挖掘能力,缓解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增强借贷的风险可控性,降低小微企业的征信成本和融资成本,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金融风险日益集聚.征信是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征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结合的新兴业态,互联网金融以其快速发展、潜在风险和对传统金融业的冲击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互联网金融不是简单的“互联网+金融”,而是在互联网时代金融市场的重构和广义资产证券化过程,它重新定义了货币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将促使现实经济不断向无摩擦一般均衡市场状态演化。因此,不仅要关注互联网金融运营机构自身的风险情况,而且要着眼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长远发展,建立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促进市场主体交易活动效率提升的制度体系,鼓励有利于完善市场机制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建立基于市场功能的监管制度,并完善信息披露和交易规则。  相似文献   

13.
以小微企业融资为视角,从理论角度分析互联网金融是助力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现实选择。介绍并评价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融资、P2P和众筹三种小微企业互联网平台融资的模式。从颁发互联网金融许可证照、建立互联网小微企业融资征信体系、加强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披露等方面提出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助力小微企业融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创新,而金融互联网则是对传统金融服务的升级。本文从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概念、功能、相互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出发,通过列示现有各方观点,对观点进行评析,揭示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都会对金融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金融互联网才是未来银行业大势所趋,差异化经营有助于传统金融机构更好地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场景中的应用,为纾解供应链上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可行的新路。分析蚂蚁集团“双链通”平台的运作模式,可以得出区块链与供应链的深度融通,能实现核心企业信用链上有效拆分与多级可信流转,使小微企业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提升供应链金融的整体质效。“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痛点、降低融资成本、防控融资风险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应探索构建激励相容机制,提升核心企业参与意愿;完善金融科技监管,加强反垄断和信息安全保护;推动区块链与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融合,全方位赋能数字供应链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  相似文献   

16.
以银行为核心的财团是日本经济的重要基础。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财团经过分化与重组,形成了三大金融控股集团。为顺应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信息化的潮流,我国也应考虑兼并重组构建特大金融集团;积极鼓励、扶持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加快金融制度建设,促进产融资本双向流动;加快金融立法以适应加强对金融集团层面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7.
毛亚社 《西部金融》2014,(10):20-22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在阐述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区别的基础上,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给中小银行带来的冲击、互联网金融的劣势,提出中小银行要正确面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更好地把握和应用互联网金融规则,以互联网思维改革传统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从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民间金融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间金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形式。如何规范我国民间金融的未来发展?关键是解放思想,正确引导,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9.
借助2011~2018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金融是否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负向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地,基于债权人异质性视角,发现数字金融对银行贷款融资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商业信用贷款融资具有抑制作用。从数字金融的传导机制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在数字金融影响的机制识别中扮演着部分中介角色。基于此,结合实证研究结论从落实数字金融政策、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提升企业自身内部建设等角度可为中小企业融资纾困解难提供相应的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西部金融》2012,(3):91-93
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利用债券市场特别是企业债券来融资以加快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在阐述我国债务融资业务以及西北地区债务融资工具推广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西北地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推广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