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影响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认识信息网络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理论研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传播的监控和管理,净化网络空间;加强对上网大学生的自律教育,提高大学生判断信息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增强学生自主、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2.
21世纪 ,互联网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且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网络文化的特点 ,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到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既有正面的 ,也有负面的。因此 ,高校的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 ,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德育教育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网络德育在德育教育、教师网络德育教育意识以及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环境方面都存在缺失。为此,将创新的理念,引入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中,从而构建加强和改善网络德育的三大工程建设高校网络文化工程建设、高校网络伦理工程建设、高校网络德育环境工程建设,以推动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规范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高校在读大学生在网络交际、网络使用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情感失范行为、道德失范行为、价值失范行为和法律失范行为四类。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包括外部诱因和内部诱因两方面,其中外部诱因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监管不力、社会网络媒体失责、高校思政教育滞后以及家庭监管影响降低,内部诱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成长阶段的缺陷。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进行规范,应强化政府监管,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安全发展;加强社会力量监管,形成网络监管合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高校引导职能;同时大学生要加强网络自律,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化是一种体现校园人的化,是不同于社会化的亚化。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21世纪的校园化呈现出三个主要的发展趋势,并受到网络时代的冲击,给新时期高校校园化建设创造出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从事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工作,我们应该重视网络时代校园化的新特征,探索一条校园化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急剧地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给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德育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但同时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断受到网络的冲击,道德意识方面面临着来自网络的挑战。论文在分析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影响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校园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不断增加,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政治倾向、心理发展、道德观念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应对网络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方式的挑战,运用网络技术探索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拓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空间,服务高等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
高校德育工作面临挑战,应将法制教育引入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加强“两课”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理论基础;加强“三观”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思想基础;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德育教育的环境基础;加强社会实践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普及,高校校园网的建立,我国大学生成为使用网络的一大群体。网络对高校的教学和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给高校的教学人员、学生工作及管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教师、学生、学生工作的影响,探讨如何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减少网络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加强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为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自觉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应更新教育观念,具有更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对学生的爱心,懂得尊重学生。要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要以大局为重,也要注意生活小节,为学生做出表率。有关教育部门也应该采取有力措施规范教师的师德。  相似文献   

12.
重视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高校应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建立网络德育系统,丰富网络德育内容,引导大学生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抵御网络的消极影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是大学建设的核心,而高校师德建设是造就高素质大学教师队伍的关键,直接体现一所大学的精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要全面理解大学精神与高校师德的内涵,塑造大学精神和加强师德建设,并在大学精神与师德互动效应中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美国学者纽曼提出社会行动模式的基本理论,强调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特别是公民行动能力。这一理论启示我国高校德育改革在新形势下要适当增加社会实践课程,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注重向实践生活回归,从而更好地实现德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以人为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操守,同时要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重要性,自觉加强师德建设,时刻注意发挥自身对学生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广大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把主流网站做大做强,培养既懂德育艺术,又精通网络技术的新型管理队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完善网络德育模式,规范学生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道德自觉是大学生在有效的道德教育下自觉形成的道德行为以及承担起时代使命的道德责任。从主观因素看,道德信仰、道德认同、道德体验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自觉;从客观因素看,不完善的体制、市场经济负面效应、多元文化冲击以及教育合力的欠缺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治党治国的指导思想,也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指导思想.要转变高校德育的本质观、功能观、价值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并构建社会化的立体德育网络,实现高校德育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高等教育办学思想主要包括: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学府;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学”为基本、“术”为基干;培养健全人格、发展个性。它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价值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德育精神文化环境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德育精神文化环境是大学德育环境中的软环境。优化这一环境,强化德育功效,应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精神,培养良好的校风,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