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吴光明 《南方金融》2012,(12):91-92,8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影子银行体系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票据转让业务由于具有影子银行属性,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和金融稳定,有必要对其加强业务管理。本文从法律属性、功能属性和监管属性角度分析了票据转让业务的特征,探讨了票据转让业务的影子银行属性及其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加强票据转让业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体经济是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金融机构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直接支持作用;同时还通过完善货币政策传导和深化金融市场功能,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间接支持作用。票据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货币政策调整中票据业务发展波动性明显削弱了票据业务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票据承兑业务和贴现业务发展的非均衡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不利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中小企业票据业务发展相对不足;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严重滞后妨碍了票据融资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发挥。本文认为,应从完善票据业务加快发展的法规政策框架、加快推进全国性票据市场建设进程、培育商业信用、加大企业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等方面改进票据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近年,银行创新了以票据进行受托资产管理,实施专业运作的资产管理业务,其发展的动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深化发展促使银行传统票据贴现业务加快转型发展。未来,票据资产管理业务仍是银行票据业务经营转型的关键,票据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主要方面在于票据理财业务的再创新、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资产托管和电子票据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成立票据专营机构,票据业务经营组织日益呈现出专业化经营的特点和趋势。顺应这一集中化趋势,我国银行票据业务可考虑转为专营模式:在非独立法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设立专业性的票据交易机构,在M型组织的层级结构上经营票据业务;在独立法人情况下,通过要素投入资本化、激励约束规范化、经营行为市场化,从银行内部演变出独立的票据机构,实行专业化经营;从长远发展出发,组建专门的票据公司,进行专门化、规范化管理和操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的票据业务得到较快的发展,在支持企业发展、优化资产结构、提高银行收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票据更多地被作为一种支付工具,其融资功能却被人们所忽略,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大都以结算为主,以咨询和投资导向为辅,提供的业务与客户的真正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票据业务尚未真正启动,票据融资还没有被广泛应用,大多数企业的票据仍躺在保险柜里"睡大觉",基层商业银行拓展票据业务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6.
龙锋 《海南金融》2001,(6):18-20
近年来,我国票据贴现市场发展迅速,而海南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票据贴现市场发展缓慢,商业银行办理承竞汇票、贴现及再贴现业务呈逐年萎缩趋势。再贴现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在海南经济特区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运行想方设法推动区票据贴现业务的发展,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本通过分析海南经济特区商业银行承竞票、贴现、再贴现业务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所存在问题,对如何推动海南经济特区票据贴现市场的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企业的规范化发展,商业信用水平不断提高,票据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实行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下,票据市场凸现其能,它是一种集结算、融资为一体的结算工具,具有风险小,收益高,流动性强的特点,积极发展票据业务,可以拓展银行资金营运渠道,提高经营效益,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弥补银行投入不足导致的资金缺口,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矛盾,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票据业务的发展应从以下几点完善:一是发挥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二是加快票据市场建设,建立公平、规范、统一、高效的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9.
票据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市场概况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银信合作票据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业务特征及市场现状,分析了该类票据理财产品推出的市场背景,并从监管和政策角度提出,应关注票据理财产品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完善票据市场制度建设,以规范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2010年,随着货币政策引导货币条件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监管部门开始合理控制信贷总量增长,银行机构与监管部门便围绕贷款规模展开了博弈。值得关注的是,相应的票据业务和理财业务在为银行机构规避了信贷规模限制的同时,将大量信贷资金移出表外,形成信贷资金的表外循环。本期一线话题关注为规避信贷规模限制而发生的票据业务。尽管相关操作已经被监管部门叫停,但是我们仍然关心:是  相似文献   

11.
金融机构非理性扩张票据业务的途径及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宏 《金融会计》2005,(3):25-28
1.利用本行贷款做保证金做大票据业务。通过贷款转存作为保证金,以此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扩大存款业务和票据业务。贷款转作银行承兑汇票的保证金,一笔贷款在派生出固定期限的“派生的保证金存款”的同时,也扩大了表外业务——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如果可能,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通过贴现,贴现资金再作为开证保证金,再次延伸了票据业务的扩张范围,  相似文献   

12.
1988年,我国的银行结算制度实行了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以汇票、本票和支票为主体的新结算制度,确立了银行结算票据化的发展方向。1996年《票据法》颁布实施后,国有商业银行充分发挥了票据结算的主渠道作用,对推动我国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金融秩序,促进经济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国有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 需要进一步地拓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金融》2001,(11):25-25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企业融资需求的多样化,中央银行在1994年就提出鼓励开展银行承兑票据签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的政策,1999年9月又提出建立区域性票据市场,并放宽了对各项票据业务的政策限制,票据业务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当前票据业务管理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99年度,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把推动辖区票据业务作为现阶段改善金融服务,引导信贷投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金融政策措施。与此同时,根据人民银行总行《关于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的通知》精神,积极探索票据融资新品种、新形式、努力发展以省为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性票据市场,积极探索开办银行承兑汇票的再贴现回购、转贴现及商业承兑汇票的承兑、贴现、再贴等业务。银票转贴现,再贴现回购,商票承兑、贴现、再贴现等票据业务在渐、闽两省率先实现“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1.对票据业务的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票据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导致票据总量偏小,实际使用品种单一,业务发展受到很大制约。2001年末,晋城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余额为4434万元,仅占同期银行贷款余额的4%。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更多地主要是使用较为熟悉的银行承兑汇票,在用途上,也主要是为了支付结算的需要,因此尽管金融部门积极推出了本票等不同的票据业务品种,  相似文献   

16.
梁婉春 《时代金融》2014,(7Z):114-115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蓬勃发展。商业银行充分利用票据流动性好、盈利性高、安全性强的特性,不仅为客户提供了金融服务,也扩大了自身资产规模、赚取了票据收益。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专营机构日益增多,竞争日渐白热化。伴随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票据经营与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本文从分析票据业务的特点入手,结合银行实务,探讨票据业务的近期动向以及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7.
王强 《国际金融》2004,(5):74-74
随着票据市场的发展,商业票据作为一种有效的支付手段,逐渐被社会广泛认可。将票据作为质押物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成为银行改善金融资产结构,增加客户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密切新型银企关系的有效手段。但是银行在以票据为质押物进行授信业务操作中并不规范,很有可能使银行产生业务风险,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蓬勃发展。商业银行充分利用票据流动性好、盈利性高、安全性强的特性,不仅为客户提供了金融服务,也扩大了自身资产规模、赚取了票据收益。商业银行对票据业务的重视程度持续提升,专营机构日益增多,竞争日渐白热化。伴随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票据经营与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本文从分析票据业务的特点入手,结合银行实务,探讨票据业务的近期动向以及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形势下票据业务发展的新特点,探究了影响票据融资余额的因素,结合不同规模银行在票据贴现市场的表现,说明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在票据业务经营模式上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在宏观经济波动、货币政策调整、融资成本及转贴现报价四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影响我国大型银行与中小型银行票据融资规模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宏观经济波动与货币政策调整是长期影响票据融资规模变动的原因,在短期内由于各银行在资金、规模等方面的差异,影响因素及程度也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给出促进新形势下票据业务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我国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体的票据融资业务发展迅速,根据人民银行数据统计,2008年-2010年全国票据融资业务量分别为17.04万亿元、3673万亿元、20.98万亿元。银行承兑汇票作为金融融资工具,具有信用担保便捷的特点,越来越被众多企业所热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